基于市场一体化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市场分割论文 货币政策论文 传导机制论文 基准利率论文 市场一体化论文
论文详情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体制的完善,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西方国家越来越多地依靠货币政策来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主要原因就在于西方国家的市场一体化,为货币政策充分发挥效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处于转轨经济的中国,由于长期以来的行政干预与计划体制,市场处于比较严重的分割状况,导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货币政策调控效率低下。但是,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在调节国家经济中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因此,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货币政策手段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但是现有的研究都是在市场一体化假设前提下展开的,而本文则是从市场分割的角度进行研究。与财政政策相比,我国政府越来越倚重通过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市场分割也是我国转型经济的基本特征。因而,从市场分割的角度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它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运用经典理论的工具和方法,加入转轨经济的变量及其关系,构建转轨经济金融分析框架。它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助于丰富、完善和发展转轨经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为货币当局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促进货币政策效果的提高,从而提高宏观调控的整体效果,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本文立足于中国特定的国情,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证研究与统计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系统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市场分割的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特征及存在问题,以及打破市场分割,实现市场一体化,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包括几下方面:1.沿着时间主线,以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研究为起点,归纳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理论,总结其成功经验,剖析其存在的不足,然后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并综述了国内学者们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2.分析货币政策传导的宏观经济环境。以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宏观经济结构特征及其新变化为背景,探讨了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现状、特征和问题。并进一步研究了新巴塞尔协议对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本章的研究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宽泛的视角。3.由于国内目前尚没有系统从市场分割视角的角度来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本文首次从理论上概括了市场分割的内涵、特征,分析了市场分割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及其背后所隐含的经济含义。4.构建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模型,研究市场分割对于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首次,应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多元GARCH-BEKK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同业拆借利率与上证指数收益率负相关,但收益率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同业拆借市场的信息不会迅速传递到股票市场,股票市场的波动也不会影响同业拆借利率,两个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分割”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宏观引导与调控作用。其次,市场分割还导致我国股票市场对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反应剧烈,股票市场对于货币政策反应存在非对称效应:一是利率或准备金率上调导致股市波动性显著加强,而利率或准备金率下调,股票市场波动性没有明显变化;二是利率市场对于资本市场影响要大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其原因在于:我国存在的严重市场分割不但降低了货币政策传导效应,而且影响了市场信息的有效传递,进而影响投资者和管理层决策。5.将博弈论引入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中。通过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央银行、社会公众、厂商和商业银行四方博弈模型,研究市场分割条件下货币政策博弈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在市场分割下较低,市场一体化下较高;我国中央银行具有制造通货膨胀的政策压力,但由于经济主体理性预期的存在,中央银行在短期内获得收益将会被在长期付出的更大代价所抵消。6.从市场分割到市场一体化是逐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宏观调控效果的过程。本文首次提出了将基准利率作为连接市场分割与市场一体化的桥梁的构想,并提出了构建基准体系的总体框架和实现路径。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0页
各章符号索引第14-16页
各章表格索引第16-17页
各章图形索引第17-18页
第一章 导言第18-2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8-19页
        1.1.1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2 研究结构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1.2.1 研究结构第19-20页
        1.2.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1.3 主要创新点第21页
    1.4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5 数据来源第22-2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4-46页
    2.1 国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综述第24-35页
        2.1.1 利率传导机制理论第25-27页
        2.1.2 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理论第27-30页
        2.1.3 信用传导机制理论第30-34页
        2.1.4 汇率传导机制理论第34-35页
    2.2 国外理论研究的评价与总结第35-37页
        2.2.1 多种传导渠道协同发挥作用第35-36页
        2.2.2 货币政策传导存在时滞第36-37页
        2.2.3.货币政策传导具有持续性第37页
        2.2.4.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依赖于公众预期第37页
    2.3 西方理论在我国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第37-42页
        2.3.1 货币政策传导的制度环境不同第38页
        2.3.2 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不同第38-39页
        2.3.3 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不同第39-41页
        2.3.4 货币政策传导的中介不同第41-42页
        2.3.5 货币政策传导的载体不同第42页
    2.4 国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综述第42-45页
    2.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影响因素分析第46-71页
    3.1 金融危机及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启示第46-49页
        3.1.1 金融危机的时空演变过程第46-47页
        3.1.2 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取向第47-48页
        3.1.3 金融危机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启示第48-49页
    3.2 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新特征:逻辑结构与货币政策传导第49-54页
        3.2.1 宏观经济失衡与货币政策传导的逻辑关系第50-51页
        3.2.2 宏观经济失衡的根源探究—宏观与微观视角第51-52页
        3.2.3 宏观经济失衡对于货币政策传导的中长期影响第52-54页
    3.3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特征及其存在问题第54-65页
        3.3.1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特殊性第54页
        3.3.2 基准利率功能欠缺第54-56页
        3.3.3 中央银行票据公开操作存在长期隐患第56-58页
        3.3.4 功能异化的准备金制度第58-63页
        3.3.5 微观非均衡抵消货币政策效果第63-65页
    3.4 新巴塞尔协议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第65-69页
    3.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四章 市场分割与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分析第71-82页
    4.1 市场分割的内涵和表现第71-74页
        4.1.1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分割第71-72页
        4.1.2 信贷市场内部的分割第72-73页
        4.1.3 国债市场与银行间市场的分割第73-74页
    4.2 市场分割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第74-76页
        4.2.1 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信息失真第74页
        4.2.2 制约货币政策工具效用的发挥第74-75页
        4.2.3 梗塞货币政策传导路径第75页
        4.2.4 影响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第75-76页
    4.3 市场分割的主要原因第76-79页
        4.3.1 政府干预市场和金融抑制,扭曲了金融市场结构第76-77页
        4.3.2 宏观政策偏差造成金融市场结构失衡第77-78页
        4.3.3 企业产权改革滞后,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第78-79页
    4.4 本章小结第79-82页
第五章 市场分割与货币政策传导—计量分析第82-98页
    5.1 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分割第82-92页
        5.1.1 相关理论综述第83-85页
        5.1.2 研究方法第85-87页
        5.1.3 实证研究第87-92页
        5.1.4 结果分析第92页
    5.2 股票市场波动与货币政策传导的非对称效应第92-97页
        5.2.1 研究方法与计量模型第93-95页
        5.2.2 实证研究第95-97页
        5.2.3 结论第97页
    5.3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六章 市场分割下的信息不对称与货币政策博弈第98-119页
    6.1 货币政策博弈理论述评第98-100页
    6.2 市场分割、信息结构与货币政策博弈第100-103页
    6.3 博弈方、策略空间与博弈过程描述第103-106页
        6.3.1 博弈方的构成第103-104页
        6.3.2 博弈方的策略空间第104-105页
        6.3.3 博弈过程描述第105-106页
    6.4 博弈模型的演绎推理与博弈过程的逻辑分析第106-118页
        6.4.1 中央银行与社会公众的博弈:通货膨胀与信誉第106-110页
        6.4.2 中央银行与厂商的博弈:动态不一致第110-116页
        6.4.3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博弈:基于合同理论的激励机制第116-118页
    6.5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第七章 基准利率—消除市场分割实现市场一体化的抓手第119-127页
    7.1 基准利率与市场一体化第119-121页
    7.2 影响我国基准利率发挥作用的制度性因素第121-123页
    7.3 规范我国基准利率的基本思路第123-126页
        7.3.1 我国基准利率的选择与构建第123-124页
        7.3.2 完善基准利率的相关政策安排第124-126页
    7.4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八章 结论和未来展望第127-130页
    8.1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论第127-128页
    8.2 本文的贡献第128-129页
    8.3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2068,这篇论文共140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70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