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语境下的传媒研究--戴维·莫利传播思想探析

戴维·莫利论文 媒介理论论文 英国文化研究论文 伯明翰学派论文
论文详情
在伯明翰学派的众多学者中,戴维·莫利并非最出挑的学者,但却具有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他有着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等跨学科学术背景,思维活跃,研究志趣广泛,从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到手机、iPod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从家庭私人领域到社会公共空间,从地方性到全球性,从媒介消费的微观经验研究到媒介新地理与身份认同等宏观问题探讨,都在他的研究范围。上世纪70年代在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从事课题研究期间,凭借1975至1979间对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晚间电视新闻栏目《全国新闻》进行的受众研究确立其学术地位,成为英国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莫利承袭了英国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坚持跨学科的理论路径,强调将媒介研究置于社会和物质的背景下,从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等多学科视角来审视传播和文化,多次纯熟运用人种志方法对包括电视在内的媒介的家庭使用进行了物质意义与符号意义的探讨。也许莫利算不上最具创新性和研究成果的学者,但他始终以媒介为中心,在其他人忽视的一隅执著地探讨着媒介不同层面的作用,从早期的“人种志”电视受众研究,到家庭情境中的媒介消费,再到全球媒介与身份认同研究,直到近年来转向家庭媒介的技术人类学研究——在当今这个被各种技术形式充斥的时代,莫利尝试用人类学的眼光去审视新近技术的“象征维度”。总之,莫利为媒介和文化研究领域开辟新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思路作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本文试图将莫利的理论思想、研究方法与经验研究成果相结合,在全文的各章节贯穿确定的研究方法和表现风格,旨在一个广阔的跨学科理论框架下对莫利的理论成果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以期填补学术界此项研究的空白,并尝试借“他山之石”为中国的媒介理论发展与研究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论,为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部分现实问题提出可供参考的分析模式。在绪论中,笔者以相当的篇幅对莫利的生平进行回溯,以达到知人论事的目的。通过将莫利的童年经历、求学过程以及参与的社会活动与其学术研究历程进行接合,全面剖析、深入了解莫利的研究旨趣与思想发展,以更好地理解莫利媒介理论的内涵与价值。在第一章中,笔者深入挖掘了莫利媒介理论的思想渊源、理论基础以及特定的社会生成语境等问题。因为只有把握住那些对媒介文化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与思潮,才能以动态眼光来研究现实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第二章探讨的是莫利著名的“新型受众研究”,本文创新性地从历史视角对新型受众研究范式进行纵向梳理和系统分析,尝试寻找其内在逻辑结构,进而展开综合性评析,并且试图明白地展现出理论流向,还对莫利的新型受众理论和人种志方法论进行价值重估。第三章是对莫利的政治传播思想进行全面系统探讨。笔者尝试以全球化媒介建构的后现代地理背景下,将莫利关于家庭媒介消费的经验研究成果与探讨大众媒介与民族/国家认同之间关系的宏观理论相接合,在一个横向层面对莫利的政治传播思想进行梳理,寻找其内在逻辑结构,进而展开综合性评析,力图明白地展现出莫利的研究思路和创新观点。政治传播思想一直是莫利的研究重点,也是其媒介与传播理论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所含内容丰富、现实意义重大、广泛接合文化地理学、心理学、政治经济研究等跨学科理论,思考之深厚,绝对值得传播学、跨文化研究以及后现代殖民主义等领域学者探讨。第四章是对莫利新时期媒介研究的新视角和新观点的阐释与评价,这是21世纪开始至今莫利的研究重点。我们现在所居住的时代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的新技术,莫利提出超越只以“电视”为焦点的历史传统来讨论媒介的当代意义,建立一种“无中心”的媒介研究模式对整个“媒介集群”如何融入日常生活进行探讨;他强调从长远的历史视角来探讨媒介技术的物质与象征意义及未来的发展,特别是传统文化是怎样同新的媒介形式相结合。在这一时期,莫利的媒介研究出现了技术人类学转向。莫利的研究讨论了不少与现实社会密切互动的议题,议题看似松散,但中心却总是围绕着对“家”和家庭经验的探讨,进而发展到对传统与现代性之间关系的思考。虽然莫利这部分内容并未在国内外学界获得太多关注,但笔者认为,其内容颇具创见性,处处闪耀着辩证智慧与思考厚度,对我们分析媒介新技术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第五章探讨的是莫利媒介理论对中国媒介研究的影响与启发。笔者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此展开探讨。从理论层面来看,莫利关于文化研究理论跨语境移植的思考对中国学界正在兴起的西方理论热潮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他的跨学科研究视角与方法论的实用主义探讨及实践对于中国媒介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更是具有直接的借鉴性和实用性。在实践层面,莫利提出“通俗文化就是政治”的观点,论证媒介文化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阐明了媒介文化的价值所在,使中国的媒介研究学者有了走出政治、走进现实实践的理论动力;莫利的新型受众研究成为质疑收视率的有力证据,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受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已经不能仅靠几个统计数字说清楚了,人种志取向以其独特的人文优势将成为未来实证性受众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莫利关于全球化背景下应对西方文化霸权的观点同样让我们受益匪浅,在轰轰烈烈的全球化大趋势下,以捍卫“民族文化”为名的“闭关自守”是绝对行不通的,只有采取开放式创造性立场才是切实融入正在进行的文化改形的关键;莫利的传播学思想相信会给我们一定的启发。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3页
绪论第17-49页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7页
    二、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第27-34页
    三、戴维·莫利的生平与思想活动第34-49页
第一章 莫利媒介理论的生成语境与思想渊源第49-73页
    第一节 西方媒介与文化研究的发展第49-58页
        一、早期经验主义实证研究第50-51页
        二、英国文化研究第51-53页
        三、传媒政治经济研究第53-55页
        四、交锋中推进的媒介批判第55-58页
    第二节 伯明翰学派媒介研究的学术传统第58-73页
        一、伯明翰学派媒介研究与社会语境的互动第58-62页
        二、伯明翰学派代表人物的媒介研究理论成果第62-69页
        三、伯明翰学派媒介研究传统的学术贡献第69-73页
第二章 新型受众研究第73-105页
    第一节 研究追溯与新范式的提出第73-75页
    第二节 关键概念的理论演绎第75-82页
        一、“封闭”结构的文本与“积极”解读的受众第75-78页
        二、“交叉话语”空间中的“矛盾召唤”第78-80页
        三、重构受众的概念:社会地位与话语结构第80-82页
    第三节 理论范式的发展与转变第82-93页
        一、超越霍尔“编码/解码”模型第82-85页
        二、家庭收视语境中的性别/权力关系第85-87页
        三、以“双重焦点”分析收视行为第87-90页
        四、电视修辞研究:新语境中的受众与媒介关系第90-93页
    第四节 理论批判与价值重估第93-105页
        一、历史视角下的理论价值批判第93-96页
        二、被误读的“积极性”与受众的“权力”第96-98页
        三、研究方法论的价值重估第98-105页
第三章 后现代地理下的政治传播思想第105-136页
    第一节 研究前史:全球化媒介建构下的后现代地理第106-111页
        一、全球化媒介与新的欧洲认同第106-108页
        二、后现代地理下的全球/地方文化纠结第108-111页
    第二节 研究接合:微观的媒介消费与宏观的民族认同第111-122页
        一、媒介研究的后现代地理学视角的提出第111-114页
        二、从“积极的受众”到“积极的民族认同”第114-120页
        三、大众媒介的政治缄默与社会群体建构的矛盾第120-122页
    第三节 研究超越:现代性的地理与未来世界的定位第122-136页
        一、全球化媒介与“西方主义”认同建构第123-127页
        二、“去西方化”视角下的现代性地理研究第127-131页
        三、超越全球化抽象发展现代性的区域理论第131-136页
第四章 历史视角下的媒介技术研究第136-168页
    第一节 延续对“家”的探讨:媒介技术“家居化”与家庭经验的“挪移”第137-146页
        一、“被媒介化”的历史:新的媒介技术与“移动”的家庭生活第137-140页
        二、新媒介的“家居化”与“自然化”:传统框架下的高科技融入第140-142页
        三、当代媒介对家庭经验的“挪移”:“移动私人化”的重新定义第142-146页
    第二节 超越决定论批判逻辑:技术合理性的悖论第146-156页
        一、重估威廉斯技术观:对“技术决定论”的再批判第147-149页
        二、技术“乌托邦”的泡沫与“理性最大化”的反思第149-153页
        三、超越二元论思维:传统、现代性与新的媒介技术第153-156页
    第三节 接合技术人类学方法:媒介技术的象征维度探讨第156-168页
        一、媒介研究的技术人类学转向第157-159页
        二、媒介技术在家庭中的社会性与象征性第159-162页
        三、家庭领域媒介技术的“性别化”消费第162-168页
第五章 莫利的媒介理论对中国媒介研究的影响与启发第168-198页
    第一节 媒介研究本土化:对理论跨语境移植的思考第169-177页
        一、“去西方化”视角下发展“扎根理论”第169-173页
        二、西学为用:莫利媒介理论的中国本土化第173-177页
    第二节 媒介研究方法论的启发借鉴第177-185页
        一、跨学科视角与研究方法第178-183页
        二、研究方法的实用主义选择第183-185页
    第三节 对中国媒介研究的现实影响与意义第185-198页
        一、为媒介文化“正名”:通俗文化就是政治第186-189页
        二、质疑收视率:实证性受众研究的前景第189-193页
        三、对全球化背景下应对西方文化霸权的启示第193-198页
结语第198-204页
参考文献第204-214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214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第214-215页
致谢第215-217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1468,这篇论文共217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65.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108.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