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水解酶的制备、固定化及其应用研究

苯甘氨腈论文 腈水解酶论文 固定化论文 酶学性质论文
论文详情
腈水解酶是一类重要的水解酶,它能够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催化腈类化合物生成相对应的羧酸或者酰胺类物质。与传统的有机化学合成方法的苛刻条件相比,如高压、高温、有毒重金属催化剂或者强碱,酶法催化合成由于其温和的反应条件和较高的转化率而在工业应用上受到关注。本论文以苯甘氨腈为底物,考察了腈水解酶的制备、氨基载体或者环氧载体的固定化以及固定化酶的潜在应用,分为以下三部分:1、底物苯甘氨腈的合成以及腈水解酶的制备。通过化学方法实现了底物苯甘氨腈的合成,同时底物稳定性的研究为后续的催化反应条件的确定提供了基础。通过对酶库中重组菌株产生的腈水解酶的研究,确定了以铜绿假单胞杆菌产生的腈水解酶为研究对象。同时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的腈水解酶纯化工艺:采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技术,最终得到了纯化的酶液。纯度检测:纯化后的腈水解酶在SDS-PAGE中显示为单一条带,从而确定了酶的纯度。2、纯化得到的腈水解酶酶学性质的考察:确定了纯化的腈水解酶的最适反应温度(40℃)和最适pH (pH=10.0),同时研究了腈水解酶的各种有机溶剂耐受性,为将来两相中催化底物反应以及减少底物降解建立理论基础。考虑到反应过程中需要添加助溶剂甲醇辅助底物溶解,实验同时确定了纯化的酶的最适的甲醇反应浓度(10%,v/v)。3、腈水解酶的固定化以及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研究。以氨基和环氧两种载体作为固定化的材料,通过对固定化过程各种条件的优化,从而确定了腈水解酶以氨基和环氧为载体的最优的固定化参数。通过对两种不同载体的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最适反应温度和pH以及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都优于游离酶,此外,腈水解酶经过环氧载体固定化后,在pH=11.0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而在此条件下,底物苯甘氨腈能够发生自消旋,结合第二章中结论(pH=11.0条件下,腈水解酶具有较高的立体选择性),酶经过环氧载体固定化后基本可以满足工业催化要求,固定化酶可以发挥较高的催化效率,生产构型单一产物。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3页
    1.1 腈水解酶第10-14页
        1.1.1 腈水解酶的简介第10-12页
        1.1.2 腈水解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12-14页
    1.2 影响酶催化的重要因素第14-17页
        1.2.1 诱导剂第14-15页
        1.2.2 金属离子第15页
        1.2.3 温度和pH第15页
        1.2.4 反应介质的影响第15-17页
    1.3 酶分子改造第17-19页
        1.3.1 化学修饰第17-19页
        1.3.2 生物酶工程法第19页
    1.4 酶的共价载体固定化研究第19-21页
        1.4.1 酶的固定化方法研究第19-21页
        1.4.2 固定化酶的应用研究第21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腈水解酶的分离、纯化以及部分酶学性质研究第23-35页
    2.1 前言第23页
    2.2 实验中的材料和仪器第23-25页
        2.2.1 主要实验材料第23-24页
        2.2.2 主要仪器设备第24页
        2.2.3 培养基和缓冲液的配置第24-25页
    2.3 实验分析方法第25-28页
        2.3.1 氨基腈化学合成第25页
        2.3.2 底物稳定性的研究第25页
        2.3.3 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第25-26页
        2.3.4 重组腈水解酶的诱导表达第26页
        2.3.5 腈水解酶的亲和层析纯化技术第26页
        2.3.6 SDS-PAGE蛋白电泳第26-27页
        2.3.7 酶活力测定第27页
        2.3.8 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第27页
        2.3.9 腈水解酶有机溶剂耐受性以及助溶剂浓度对酶活力的影响的研究第27-28页
        2.3.10 不同缓冲液pH值对腈水解酶立体选择性的影响第28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8-34页
        2.4.1 化学合成氨基腈的稳定性研究第28-30页
        2.4.2 腈水解酶纯化结果第30-31页
        2.4.3 腈水解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第31-32页
        2.4.4 腈水解酶有机溶剂耐受性及助溶剂浓度对酶活力的影响第32-33页
        2.4.5 不同缓冲液pH值对腈水解酶立体选择性的影响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重组菌腈水解酶的固定化研究第35-48页
    3.1 前言第35页
    3.2 实验中的材料和仪器第35-36页
        3.2.1 主要实验材料第35-36页
        3.2.2 主要实验仪器第36页
    3.3 实验部分第36-37页
        3.3.1 载体活化第36-37页
        3.3.2 腈水解酶的固定化的研究第37页
        3.3.3 固定化酶的酶活力测定第37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7-47页
        3.4.1 腈水解酶氨基载体的固定化条件优化第37-42页
        3.4.2 腈水解酶环氧载体的固定化条件优化第42-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两种载体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第48-57页
    4.1 前言第48页
    4.2 实验中的材料及仪器第48-49页
        4.2.1 主要实验材料第48页
        4.2.2 主要实验仪器第48-49页
    4.3 实验方法第49-50页
        4.3.1 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的测定第49页
        4.3.2 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pH测定第49页
        4.3.3 固定化酶的pH稳定性研究第49页
        4.3.4 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测定第49页
        4.3.5 固定化酶的甲醇耐受性研究第49页
        4.3.6 底物浓度对腈水解酶酶活力的影响第49-50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0-56页
        4.4.1 两种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第50-51页
        4.4.2 两种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pH第51-52页
        4.4.3 两种固定化酶的pH稳定性研究第52-53页
        4.4.4 两种固定化酶的温度稳定性研究第53-55页
        4.4.5 两种固定化酶的甲醇耐受性研究第55页
        4.4.6 最适底物浓度的选择第55-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5.1 结论第57-58页
    5.2 展望第58-59页
第6章 泥螺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第59-73页
    6.1 前言第59页
    6.2 实验中的材料及仪器第59-60页
        6.2.1 主要实验材料第59-60页
        6.2.2 主要实验仪器第60页
    6.3 实验方法第60-63页
        6.3.1 总糖、蛋白含量、硫含量以及糖醛酸的测定第60页
        6.3.2 泥螺多糖的分离、纯化第60-61页
        6.3.3 多糖均一性以及分子量的测定第61页
        6.3.4 泥螺多糖的单糖组成测定第61页
        6.3.5 单糖的构型测定第61-62页
        6.3.6 多糖的甲基化研究第62页
        6.3.7 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第62页
        6.3.8 多糖的抗癌活性分析第62-63页
    6.4 结果与讨论第63-73页
        6.4.1 多糖的化学组成第63-64页
        6.4.2 泥螺多糖分离、纯化结果第64页
        6.4.3 多糖均一性以及分子量的测定结果第64-66页
        6.4.4 泥螺多糖的单糖组成以及单糖构型结果第66-69页
        6.4.5 多糖甲基化的结果以及硫酸根位置的分析第69-70页
        6.4.6 泥螺多糖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第70-71页
        6.4.7 泥螺多糖的抗癌活性与结构之间的分析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58667,这篇论文共8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4.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1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