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不同外植体农杆菌转化体系研究

小麦论文 农杆菌转化论文 成熟胚论文 幼胚论文 幼穗论文 基因型筛选论文
论文详情
目前为止,小麦幼胚是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成功转化小麦的唯一外植体,Bobwhite是常用的基因型,不但小麦幼胚的取材受季节的严格限制,而且存在着基因型单一、转化效率不稳定等缺点。筛选对农杆菌敏感的小麦基因型,建立或完善农杆菌转化小麦成熟胚、幼穗和幼胚的技术体系,同时将一些与性状改良有关的功能基因导入小麦,对于小麦新品种选育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来自全国各地的91个小麦基因型,分别以其成熟胚、幼穗和幼胚为受体材料进行农杆菌转化,通过GUS基因的瞬间表达筛选对农杆菌敏感的小麦基因型,通过对受体材料处理方式和共培养方式的比较等技术环节的研究,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编码基因154X、154Y、WT和标记基因npt Ⅱ、报告基因GUS导入小麦。 通过农杆菌侵染后GUS基因瞬间表达,从80个小麦品种中筛选到了97H2169、轮选208、豫麦66、扬麦6号等基因型,其幼胚对农杆菌感染非常敏感,GUS基因表达率达到了50.0%-93.3%。从83个小麦品种中筛选到京冬8号、CA9924、西农2611、京冬11等基因型的幼穗经对农杆菌感染比较敏感,GUS基因瞬间表达率达到了60.0%-82.8%,多数基因型的幼穗对农杆菌感染不敏感。对小麦受体组织与农杆菌的共培养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滤纸上共培养方式更有利于农杆菌对小麦三种不同外植体的侵染,滤纸上共培养方式GUS基因表达率平均比固体培养基共培养方式高16.6%。对小麦成熟胚在农杆菌感染前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成熟胚纵切成两半后直接进行农杆菌转化更有利于农杆菌的侵染和抗性愈伤组织诱导、再生,首次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小麦成熟胚获得了小麦转基因植株。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小麦幼胚也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小麦幼穗获得了抗性再生植株。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PCR检测、ELISA检测和Southern blot检测,并对T1代转基因植株进行了遗传分析,对T2代转基因材料和T3代转基因材料进行了跟踪检测。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1.1 小麦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第13-16页
        1.1.1 基因枪法介导的小麦转化第13-14页
        1.1.2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转化第14-15页
        1.1.3 其它方法介导的小麦转化第15-16页
    1.2 小麦农杆菌转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1 单子叶植物农杆菌转化回顾第16-17页
        1.2.2 小麦农杆菌转化研究进展第17-18页
    1.3 影响农杆菌法转化小麦的因素第18-23页
        1.3.1 小麦植株生长条件控制第19页
        1.3.2 小麦基因型第19页
        1.3.3 外植体类型第19页
        1.3.4 农杆菌菌株和载体第19-20页
        1.3.5 接种预培养和共培养的条件第20-21页
        1.3.6 选择标记基因第21-22页
        1.3.7 小麦农杆菌转化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1.4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3-25页
        1.4.1 立题意义第23页
        1.4.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4.3 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二章 小麦成熟胚农杆菌转化体系研究第25-45页
    2.1 实验材科第25-27页
        2.1.1 外源基因、质粒载体及其农杆菌菌系第25页
        2.1.2 小麦材料第25-26页
        2.1.3 试剂及耗材第26-27页
        2.1.4 仪器设备第27页
        2.1.5 PCR引物第27页
    2.2 研究方法第27-33页
        2.2.1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小麦成熟胚第27-30页
        2.2.2 小麦抗性再生植株DNA提取第30页
        2.2.3 质粒DNA提取方法第30-31页
        2.2.4 DNA片段的回收与纯化第31页
        2.2.5 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第31页
        2.2.6 抗性再生植株的PCR检测第31-32页
        2.2.7 抗性再生植株的ELISA检测第32页
        2.2.8 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 blotting分析第32-3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3-43页
        2.3.1 愈伤组织诱导结果第33-34页
        2.3.2 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第34-35页
        2.3.3 T_0代转基因植株获得第35-36页
        2.3.4 T_0代转基因植株PCR检测和ELISA检测第36-38页
        2.3.5 T_1代转基因植株检测和遗传分析第38-39页
        2.3.6 T_2代转基因植株跟踪检测第39-42页
        2.3.7 转基因植株Southern blot检测第42-43页
    2.4 问题讨论第43-45页
        2.4.1 关于成熟胚外植体的处理方法和转化效率第43页
        2.4.2 关于PCR和ELISA结果不一致的原因第43-44页
        2.4.3 T_1代植株分离比例不符合3:1的可能原因第44页
        2.4.4 关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在小麦中的表达第44-45页
第三章 小麦幼胚农杆菌转化体系研究第45-57页
    3.1 实验材科第45-47页
        3.1.1 外源基因、质粒载体及农杆菌菌系第45-46页
        3.1.2 小麦材料第46-47页
        3.1.3 试剂及耗材第47页
        3.1.4 仪器设备第47页
        3.1.5 PCR引物第47页
    3.2 研究方法第47-50页
        3.2.1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小麦幼胚第47-49页
        3.2.2 抗性再生植株DNA提取第49页
        3.2.3 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第49页
        3.2.4 抗性再生植株的PCR检测第49页
        3.2.5 抗性再生植株的ELISA检测第49-5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0-55页
        3.3.1 不同小麦基因型幼胚农杆菌敏感性差异第50-53页
        3.3.2 抗性再生植株获得第53页
        3.3.3 T_0代抗性再生植株PCR检测和ELISA检测第53-55页
    3.4 讨论第55-57页
        3.4.1 关于农杆菌敏感性小麦基因型筛选第55页
        3.4.2 关于小麦与农杆菌共培养方式第55-56页
        3.4.3 关于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的改进第56-57页
第四章 小麦幼穗农杆菌转化体系研究第57-65页
    4.1 实验材科第57-58页
        4.1.1 外源基因、质粒载体及其农杆菌菌系第57-58页
        4.1.2 小麦材料第58页
        4.1.3 试剂及耗材第58页
        4.1.4 仪器设备第58页
    4.2 研究方法第58-60页
        4.2.1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小麦幼穗第58-59页
        4.2.2 小麦植株DNA提取第59页
        4.2.3 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第59页
        4.2.4 抗性再生植株的PCR检测第59-60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0-63页
        4.3.1 愈伤组织诱导结果第60页
        4.3.2 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第60-63页
        4.3.3 抗性再生植株的获得第63页
        4.3.4 抗性再生植株PCR检测第63页
    4.4 问题讨论第63-65页
第五章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致谢第71-72页
作者简历第7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810967,这篇论文共7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1.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6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