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候选基因的筛选与恢复基因的精细定位

水稻论文 细胞质雄性不育论文 不育候选基因论文 恢复基因论文
论文详情
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HL-CMS)是水稻3种主要的CMS类型之一。以HL-CMS不育系配组的“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已显示出巨大的产量潜能、品质优势及较强的抗病性。HL-CMS/育性恢复(Rf)系统(HL-CMS/Rf)作为水稻杂交优势及核、质互作研究的材料,在阐明植物CMS不育与恢复、杂种优势的理论与应用的分子基础,建立核、质互作的分子作用模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探讨HL-CMS/Rf系统核质互作机理,本研究以红莲型水稻为材料,对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候选基因进行了筛选、精细定位及表达分析。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 1.通过对HL-CMS/Rf、WA-CMS/Rf和BT-CMS/Rf系统不同材料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的比较分析,克隆了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HL-spl。 对HL-CMS、WA-CMS和BT-CMS等3种主要的CMS类型的不育系、恢复系、杂种F1、保持系和同核异质系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从264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具有CMS类型或品系特异性的8个RAPD片段AJ-03/530、AB-18/750、O-12/520、AO-13/1600、U-18/2100、AB-05/200、OPN-09/700及OPN-12/800。根据RAPD片段序列设计的SCAR标记hlu-17和hlu-18具有HL-CMS/Rf系统的特异性,可用作HL-CMS/Rf系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重要工具。 以多态性RPAD片段序列设计的SCAR标记对不同CMS类型的不育系(CG-41A、YTA和ZSA)、杂交种(C-M23、HL-2和SY63)和保持系(YTB)等水稻线粒体基因组DNA进行了多态性分析,克隆了具有HL-CMS相关的候选基因HL-spl。HL-spl是由1个异常的atp6基因和未知功能序列组成的嵌合基因。异常atp6基因与N-atp6基因相比缺失了正常atp6(N-atp6)基因852-1994 bp之间的
中文摘要第4-8页
英文摘要第8页
目录第13-1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6-46页
    1.1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特征及遗传第16-23页
        1.1.1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及细胞组织学特征第16-19页
        1.1.2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特征第19-21页
        1.1.3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机理第21-23页
    1.2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及其作用机理第23-36页
        1.2.1 恢复基因的遗传第23-27页
        1.2.2 恢复基因的分子特性及作用模式第27-36页
            1.2.2.1 恢复基因的作用模式第28-30页
            1.2.2.2 恢复基因的分子特性第30-36页
    1.3 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特性及育性恢复的遗传研究第36-44页
        1.3.1 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特性第37-42页
            1.3.1.1 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质的来源第37页
            1.3.1.2 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表型特征第37-39页
            1.3.1.3 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特征第39-42页
        1.3.2 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遗传研究第42-44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第44-46页
第2章 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相关基因HL-spl的分离与克隆第46-71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47-53页
        2.1.1 植物材料第47页
        2.1.2 总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7-50页
        2.1.3 线粒体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0-51页
        2.1.4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第51页
        2.1.5 DNA片段的回收、克隆与序列测定第51-52页
        2.1.6 克隆片段侧翼序列的延伸第52页
        2.1.7 Southern杂交第52-5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53-64页
        2.2.1 不同CMS类型杂种及亲本特异的RAPD片段的筛选第53-56页
        2.2.2 HL-CMS不育细胞质相关DNA片段的克隆第56-57页
        2.2.3 HL-CMS不育相关线粒体DNA片段的克隆第57-58页
        2.2.4 HL-CMS细胞质相关线粒体基因HL-spl的进一步验证第58-61页
            2.2.4.1 HL-spl与HL-CMS细胞质遗传的特异性第58-59页
            2.2.4.2 HL-spl在野生稻及栽培稻中的分布第59-60页
            2.2.4.3 Southern杂交分析第60-61页
        2.2.5 HL-spl与HL-CMS不育相关的其它基因的关系第61-64页
            2.2.5.1 HL-spl与orfH79的关系第61-62页
            2.2.5.1 HL-spl与线粒体N-atp6、B-atp6及核糖体蛋白L5基因的同源性第62-64页
    2.3讨论第64-71页
        2.3.1 RAPD分析用于未知功能基因筛选的有效性第64-65页
        2.3.2 HL-spl与orf79、orfH79的共性与区别第65-71页
第3章 红莲型配子体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与精细定位第71-86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72-74页
        3.1.1 植物材料第72页
        3.1.2 育性统计与分类第72页
        3.1.3 DNA的提取与可育DNA“池”和不育DNA“池”的构建第72页
        3.1.4 RAPD和SSR分析第72-73页
        3.1.5 遗传连锁分析第73页
        3.1.6 利用BAC文库和BACDNA“池”构建物理图谱第73-74页
        3.1.7 Southem杂交分析第74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74-82页
        3.2.1 HL-CMS不育系育性恢复的遗传第74-75页
        3.2.2 HL-CMS育性恢复基因位点与RAPD片段的连锁分析第75-76页
        3.2.3 SSR和SBD标记构建精细遗传连锁图第76-79页
        3.2.4 Rf6(t)区域初级物理图谱的构建第79-80页
        3.2.5 Rf6(t)位点的精细物理图谱第80-82页
    3.3 讨论第82-86页
第4章 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恢复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第86-105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86-89页
        4.1.1 植物材料第86-87页
        4.1.2 样品总RNA提取及质量检测第87页
        4.1.3 特异表达序列标签(EST)引物的设计第87-89页
        4.1.4 反转-聚合酶链反应(RT-PCR)第89页
        4.1.5 cDNA片段的回收、克隆与序列测定第89页
        4.1.6 总基因组DNA和线粒体DNA的提取第89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89-100页
        4.2.1 HL-CMS不育候选基因的表达第89-96页
            4.2.1.1 与HL-spl序列相关的基因的表达第89-93页
            4.2.1.2 HL-CMS不育相关线粒体基因表达序列(cDNA)的比较第93-96页
        4.2.2 HL-CMS育性恢复候选基因区域预测基因的表达第96-100页
    4.3 讨论第100-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25页
在读期间发表及待发表论文第125-126页
致谢第126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528867,这篇论文共126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7.8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3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