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琥珀李果实采后品质变化的代谢组学研究

李果实论文 品质变化论文 代谢组学论文
论文详情
本研究以挥发性物质、糖酸组分、色度和酚类物质等作为黑琥珀李果实的品质因子,运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质联用技术(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研究手段,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典型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对采后黑琥珀李果实在常温、低温贮藏以及在这两种贮藏模式下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后品质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在黑琥珀李果实检测到53种挥发性成分,24种糖酸组分和75种酚类物质,其中主要香气物质有(Z)-3-己烯醛、(E)-2-己烯醛、乙酸己酯、4-己烯-1-醇乙酸酯、γ-癸内酯和δ-辛内酯,最主要的糖类和有机酸是D-果糖、d-葡萄糖、蔗糖、山梨糖醇、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最多的氨基酸是L-天冬氨酸。2. 20℃贮藏时,李果实甜酸滋味逐渐浓郁,酚类物质含量逐渐增加,而香气品质在6d时发生下降;0℃贮藏时,出库67d后甜酸滋味逐渐丧失,货架期时滋味品质逐渐下降,而酚类物质的含量在两个阶段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且挥发性物质的生成也受到抑制。1-MCP在整个20℃贮藏期延缓了李果实酚类物质的生成,但延缓香气品质下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9d前,延缓果实滋味丰富进程的效果主要表现在6-15d;在0℃贮藏时,1-MCP延缓贮藏前中期出库时甜酸滋味的积累、后期出库时甜酸滋味的丧失和前期出库时酚类物质的丧失,同时延缓货架期香气品质下降的进程及滋味的迅速丧失。3. 20℃贮藏时,1-MCP能延缓李果皮颜色加深,对果肉红绿色泽的影响具有阶段性。0℃条件下,1-MCP在贮藏初期出库时降低了果皮的亮度,延缓了红度的降低。在整个货架期显著延缓李果肉亮度的降低和红变,提高果肉黄度。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在20℃和0℃贮藏条件下,1-MCP均能延缓李果实果肉颜色变深,而在0℃贮藏时,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货架期。4. 20℃贮藏时,1-MCP延缓李果实总还原力的降低,抑制清除超氧阴离子和ABTS自由基能力的升高。0℃贮藏条件下,1-MCP在出库和货架期均延缓李果实总抗氧化能力降低以及总还原力上升;对抑制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降低的作用效果在贮藏中期出现,而延缓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降低的作用在贮藏后期才出现;对1-MCP李果实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的影响具有阶段特异性。5. 20℃条件下,1-MCP诱导李果实LOX活性和CAT活性在贮藏前中期的升高以及H2O2和MDA含量增加,并使得SOD活性在贮藏前中期下降;抑制APX活性在贮藏中期的升高。0℃贮藏时,1-MCP在整个贮藏期出库时和货架期后期抑制李果实H2O2含量的升高;抑制贮藏后期出库和整个货架期GSH含量的升高;抑制贮藏后期出库和货架期前期LOX和SOD活性的升高;抑制CAT活性和MDA含量在整个货架期的升高以及贮藏后期出库时和APX活性的升高。在这两种贮藏温度下,1-MCP均能抑制李果实POD活性的升高。6.李果实中挥发性物质与不良香气之间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995,回归模型调整后的R2为0.971;糖酸组分与pH值之间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937,回归模型调整后的R2为0.870;酚类物质与甜/酸、甜度之间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973;酚类物质与色度之间的两组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995;8个活性氧代谢指标与MDA含量之间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746,回归模型调整后的R2为0.547;分别建立了酚类物质与7个抗氧化指标的逐步回归模型,其中与总酚含量的拟合程度最好。由各自的典型相关分析得到了与不良香气、pH值、甜/酸、甜度、色度、抗氧化活性和活性氧代谢具有显著相关效应的主效作用因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14页
        1.2.1 李果实的香气物质第9-10页
        1.2.2 李果实的糖酸组分第10页
        1.2.3 李果实的酚类物质第10-11页
        1.2.4 香气物质与果实品质的关系第11-12页
        1.2.5 糖酸组分与果实品质的关系第12页
        1.2.6 酚类物质与果实品质的关系第12-13页
        1.2.7 果实风味物质的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14页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5-21页
    2.1 试验材料及处理第15页
    2.2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15-16页
        2.2.1 主要试剂第15页
        2.2.2 主要仪器第15-16页
    2.3 测定内容及方法第16-20页
        2.3.1 挥发性物质的测定第16页
        2.3.2 糖酸组分的测定第16-17页
        2.3.3 酚类物质的测定第17页
        2.3.4 色度的测定第17页
        2.3.5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和pH 值的测定第17页
        2.3.6 感官评价第17-18页
        2.3.7 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第18-19页
        2.3.8 活性氧体系指标的测定第19-20页
    2.4 结果统计方法第20-21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1-99页
    3.1 李果实香气品质变化的代谢组学第21-38页
        3.1.1 挥发性物质谱图第21-23页
        3.1.2 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第23-29页
        3.1.3 挥发性物质的主成分分析第29-36页
        3.1.4 挥发性物质与感官评价的典型相关分析第36-37页
        3.1.5 挥发性物质与不良香气的回归模型建立第37-38页
    3.2 李果实滋味变化的代谢组学第38-52页
        3.2.1 糖酸组分谱图第38-40页
        3.2.2 糖酸组分的变化规律第40-44页
        3.2.3 糖酸组分的主成分分析第44-48页
        3.2.4 糖酸组分与感官评价、SSC 以及pH 值的典型相关分析第48-51页
        3.2.5 糖酸组分与pH 值的回归模型建立第51-52页
    3.3 李果实酚类物质变化的代谢组学第52-88页
        3.3.1 酚类物质谱图第52-53页
        3.3.2 酚类物质的变化规律第53-61页
        3.3.3 酚类物质的主成分分析第61-70页
        3.3.4 酚类物质与感官评价的典型相关分析第70-72页
        3.3.5 酚类物质与色度、感官色泽的典型相关分析第72-77页
        3.3.6 酚类物质与抗氧化能力的回归模型建立第77-88页
    3.4 李果实的活性氧代谢第88-99页
        3.4.1 活性氧体系的变化规律第88-95页
        3.4.2 活性氧代谢的主成分分析第95-97页
        3.4.3 活性氧代谢与H_2O_2、MDA 含量的典型相关分析第97-98页
        3.4.4 活性氧代谢与MDA 含量的回归模型建立第98-99页
第四章 讨论第99-105页
    4.1 香气品质的变化第99-100页
    4.2 滋味品质的变化第100-101页
    4.3 酚类物质的变化第101-102页
    4.4 色度的变化第102-103页
    4.5 活性氧代谢的变化第103-10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05-109页
    5.1 结论第105-108页
    5.2 建议与展望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5页
附录A第115-121页
附录B第121-128页
附录C第128-134页
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056667,这篇论文共135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0.5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7.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