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小麦幼胚组织培养再生性能及基因枪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

小麦论文 幼胚论文 组织培养论文 Zm-c1论文 Zm-r(s)论文 ZmalI论文 转基因论文 基
论文详情
小麦是世界和我国最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小麦是六倍体,基因组很大,遗产背景复杂,所以小麦是最后一个获得转化成功的大宗粮食作物。在小麦的遗传转化中,幼胚是应用最多的外植体,但幼胚的再生率受基因型和培养基的激素配比的影响很大;目前小麦的遗传转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种再生能力较高的品种上,而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和主栽的品种由于再生能力较低难以应用于转基因实践。因此,选取优良的受体基因型,优化小麦幼胚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显得极为重要。本研究以黄淮麦区或陕西省近年来审定和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小麦品种郑麦9023、小偃22、西农2000、西农928等为试材,对其小麦幼胚组织培养再生性能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下转基因研究:①通过基因枪共转化法将玉米调控花青素合成的转录因子基因Zm-c1或Zm-r(s)与筛选标记基因Bar同时导入小麦中,试图通过后代分离获得不含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株;②以安全标记基因GFP作为筛选基因,利用基因枪介导法将玉米中能增大种子体积的基因ZmAL1转入小麦中,以获得安全的转基因小麦。本研究旨在获得含目标基因的转基因小麦材料,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对转基因小麦目标性状的影响及其遗传稳定性奠定基础工作;为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小麦品质和产量性状提供基础资料。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不同品种小麦幼胚组织培养再生性能比较通过不同小麦品种幼胚组织培养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都较高,都达到95%以上,但愈伤组织的质量有所差异;不同小麦品种的分化率差异很大。供试的五个品种的分化能力依次为西农928>郑麦9023>西农2000>小偃22>西农979。结合诱导率和分化率来说,西农928和西农2000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状态较好,分化率也相对较高,可以作为转基因的良好受体材料。(2)基因枪介导的玉米Zm-c1或Zm-r(s)基因和Bar基因共转化研究采用基因枪共转化法将玉米调控花青素合成的Zm-c1或Zm-r(s)基因和Bar基因转入小麦品种西农2000、西农928和小偃22中。经过多次重复检测,转Zm-c1基因的西农2000和西农928的再生植株中分别有3株和1株扩增到与阳性质粒大小一致的617 bp目标片段,目标基因的转化率分别为0.23%和0.08%;Bar基因分别有13株和5株扩增到与质粒一致的400 bp左右的片段,转化率分别为0.98%和0.42%。转Zm-r(s)基因的西农2000的再生植株中有4株PCR扩增到与阳性质粒大小一致的628bp目标片段,目标基因转化率为0.13%;Bar基因有15株扩增到与质粒一致的400 bp左右的片段,转化率为0.5%。在所有含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植株中都含有Bar基因。(3)基因枪介导的转ZmalI基因小麦植株的获得和转基因后代材料的鉴定利用基因枪介导法,将由谷蛋白胚乳特异表达启动子驱动的ZmalI+ GFP融合蛋白基因导入陕农138小麦中,并对转基因小麦进行分子检测。基因枪共轰击3 000个幼胚,获得再生植株59株;利用载体上安全标记基因GFP的特异引物对所获得59株T0代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发现有16株转基因阳性植株,转化率为0.53 %。16个T0代转基因植株中有10株收到种子,按单株收获后将其中6株收获的种子分别全部种植后获48株T1代植株,PCR检测结果发现有35株T1代转基因阳性植株,说明T1代植株目标基因发生了分离;从这35株T1代阳性植株中随机挑取7株,每株取一粒种子进行目标基因表达的RT-PCR检测,结果7粒种子中有6粒检测到目标基因已经表达,说明在绝大部分T2代种子中目标基因已得到了表达。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1页
    1.1 转基因植物的研究概况第12-13页
        1.1.1 国外转基因植物的研究概况第12页
        1.1.2 国内转基因植物的研究概况第12-13页
    1.2 小麦遗传转化体系研究现状和进展第13-20页
        1.2.1 小麦转基因受体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2 小麦遗传转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现状第17-20页
    1.3 转基因技术在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现状第20-26页
        1.3.1 转基因技术在玉米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第20-21页
        1.3.2 转基因技术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第21-22页
        1.3.3 转基因技术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第22-24页
        1.3.4 转基因技术在大豆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第24-25页
        1.3.5 转基因技术在棉花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第25-26页
    1.4 安全转基因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进展第26-30页
        1.4.1 安全筛选标记的转基因技术体系研究进展第26-28页
        1.4.2 无选择标记转基因体系的研究进展第28-30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0-31页
第二章 不同品种小麦幼胚组织培养再生性能比较第31-39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31-33页
        2.1.1 材料第31-32页
        2.1.2 方法第32-3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3-37页
        2.2.1 不同小麦品种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第33-34页
        2.2.2 不同小麦品种幼胚愈伤组织的分化和再生成苗第34-37页
    2.3 讨论第37-39页
第三章 基因枪法介导的玉米Zm-c1 或Zm-r(s)基因和Bar 基因共转化小麦研究第39-49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40-44页
        3.1.1 材料第40-41页
        3.1.2 方法第41-44页
    3.2 结果及分析第44-48页
        3.2.1 转化植株的获得第44-46页
        3.2.2 T0代转基因植株的 PCR 鉴定第46-48页
    3.3 讨论第48-49页
第四章 基因枪法介导的转ZmalI 基因小麦植株的获得和鉴定第49-5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9-52页
        4.1.1 材料第49-50页
        4.1.2 方法第50-5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2-56页
        4.2.1 转ZmalI 基因小麦植株的获得第52-53页
        4.2.2 转ZmalI 基因小麦T0 代植株的PCR 鉴定第53页
        4.2.3 T1 代转基因小麦植株目标基因遗传分离情况第53-55页
        4.2.4 T2 代种子目标基因表达的RT-PCR 检测第55-56页
    4.3 讨论第56-57页
第五章 结论第57-59页
    5.1 本研究的结论第57-58页
    5.2 本研究创新点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73页
致谢第73-74页
作者简介第7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1765,这篇论文共7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2.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7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