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科学本质的科学教学--基于HPS的视角

科学本质论文 HPS论文 科学史论文 科学哲学论文 科学社会学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 学科教学知识论文
论文详情
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内涵之一,如何提升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已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伴随着科学本质的提出与研究,HPS得以提出与引以关注,并彰显于提升科学本质研究过程中。但是,尽管科学本质与HPS的提出有将近百年的历史,国内(大陆)学界对其关注与研究较少,表现为对如何提升学生科学本质系统研究的缺失,表现为对如何基于HPS视角提升科学本质理解研究的漠然。因此,本论文将研究聚焦于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本质理解之问题,通过追溯国际关于科学本质研究的脉络与方法,梳理了以HPS视角提升学生科学本质理解的研究路径与方法论基础。厘清了科学哲学与科学本质、科学史与科学本质、科学社会学与科学本质及HPS、STS、SSI与科学本质的关系,考察了各国科学教育课程标准(纲要、指引)与科学教材中呈现的科学本质与HPS,为本研究开展的可能性提供证据。继而系统地阐述了科学本质目标的表述、科学教学内容的HPS架构、科学本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科学教师利用其科学本质理解与科学本质学科教学知识实现科学本质概念的教学转换。本论文共分六章展开研究: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体现科学本质的科学教学——基于HPS的视角”这一课题的背景、意义与论文框架。第二章追溯了国际科学本质研究的历史,梳理了科学本质研究的四大方面,即科学本质内涵的界定与研究;促进科学本质理解的教学策略之研究;HPS促进学生科学本质理解之研究;学生科学本质理解之评价与实证研究。阐释了HPS促进学生科学本质理解的研究状况,为当前国内(大陆)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与借鉴,从而明晰本研究的路径。第三章从科学史的典型主题与科学本质的特定要义两个层面阐述了科学史有助于科学本质理解。以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映射了科学本质内涵的演变与发展,概括了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及科学本质教学寓意。从科学社会学的视角探析了科学本质的内涵(特别是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指出了科学大战的根源在于科学观的差异。基于科学史的发展进路及应用于科学教育改革之反思,在梳理HPS与STS教育、SSI的关系中明晰科学本质理解的多维视角。第四章通过分析各国科学教育文件中的HPS与科学本质,借以第三届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调查分析结果与各学者对科学教材的HPS分析,阐述各国科学教材中的HPS与科学本质,为基于HPS视角的科学本质教学开展提供可能性支持。第五章主要涉及科学本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基于对科学史与科学本质不同学段之需求分析,指出当前科学本质教学目标预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的案例明确科学本质教学目标的显性表述与HPS分析。对于科学本质教学内容,提出从两方面进行HPS架构,可以是针对科学本质的特定要义(科学的相对性、科学定律与科学理论的区分),寻找教材中与其对应的主题内容提出架构;也可以是选择教材中某一主题(例如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提出该主题的HPS架构,呈现科学本质要义。第六章主要涉及科学本质教学过程,分别从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两个层面阐述。结合具体实例,从理论基础、目标、实现条件、操作程序等提出了科学本质教学的“科学-探究”教学模式与基于实验辐射发展的教学模式。继而,提出了融入HPS开展科学本质教学的教学方法,包括历史个案研究方法(以单摆为例)、“历史-探究”方法(以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与光的折射为例)、类比方法(以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为例)。因而,第五章与第六章的论述构成了整个科学本质教学。有效科学本质教学的实现,离不开科学教师对科学本质概念的转化。科学教师的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本质学科教学知识是完成这一转化的必要条件。因而,第七章基于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几种典型观点,建构了科学本质学科教学知识,指出科学教师的科学本质观是关键部分之一,也是当前科学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缺失。继而基于HPS的方法,以“科学思想史”的教学与科学本质的明示进行了实践论证,一方面视为教师获取科学本质概念转化能力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作为基于HPS视角促进科学本质理解的力证。结语基于对论文研究结果的总结,提出了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也是对本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引论第21-36页
    1.1 问题的缘起第21-30页
        1.1.1 科学本质显性时代的到来第21-23页
        1.1.2 我国学生的科学技术观之比较与反思第23-27页
        1.1.3 HPS价值在国际科学本质教学研究中的彰显第27-30页
    1.2 研究的问题、意义与创新第30-32页
        1.2.1 研究的问题第30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30-32页
        1.2.3 研究的创新第32页
    1.3 研究设计与论文架构第32-34页
    1.4 概念界定与假设第34-36页
第2章 HPS促进学生科学本质理解的研究路径与反思第36-72页
    2.1 科学本质内涵的界定与研究第37-43页
    2.2 促进科学本质理解的教学策略之研究第43-50页
    2.3 以HPS促进学生科学本质理解之研究第50-62页
        2.3.1 从科学史走向HPS第50-51页
        2.3.2 融入科学史对科学本质理解的价值体现第51-53页
        2.3.3 融入科学史于科学教学以促进科学本质理解的研究过程第53-55页
        2.3.4 融入科学史以促进科学本质理解的教学方法或模式第55-59页
        2.3.5 其人与其思想——HPS融入科学教学的代表人物第59-61页
        2.3.6 HPS研究组织的形成及运行第61-62页
    2.4 科学本质理解之评价研究第62-67页
    2.5 我国(大陆)科学本质研究第67-72页
        2.5.1 我国(大陆)科学本质研究现状第67-70页
        2.5.2 启示与借鉴第70-72页
第3章 理解科学本质的多维视角第72-132页
    3.1 科学史与科学本质理解第72-87页
        3.1.1 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及科学本质探析第73-77页
        3.1.2 光的本性之争及科学本质寓意第77-81页
        3.1.3 科学的主观性第81-84页
        3.1.4 科学定律与科学理论的区别第84-87页
    3.2 科学哲学与科学本质理解第87-105页
        3.2.1 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第87-95页
        3.2.2 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科学合理性、科学发现模式)及科学本质教学寓意第95-105页
    3.3 科学社会学与科学本质第105-116页
        3.3.1 科学社会学与科学史、科学哲学的关系第105-110页
        3.3.2 从科学社会学的视角认识科学的社会本质第110-116页
    3.4 科学本质的多维理解——兼谈HPS、STS与SSI的关系第116-132页
        3.4.1 HPS与科学本质理解第117-122页
        3.4.2 科学本质的多维理解——HPS、STS教育与SSI的关系认识第122-132页
第4章 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本质与HPS第132-161页
    4.1 科学教育标准中的科学本质与HPS第133-149页
        4.1.1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与2061计划中的科学本质与HPS第134-137页
        4.1.2 英国国家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本质与HPS第137-139页
        4.1.3 澳大利CSFII与维多利亚科学核心学习标准中的科学本质与HPS第139-142页
        4.1.4 台湾九年一贯"自然与生活科技"课程纲要中的科学本质与HPS第142-143页
        4.1.5 香港科学教育领域中的科学本质与HPS分析第143-146页
        4.1.6 大陆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本质与HPS分析第146-149页
    4.2 科学教材中的科学本质与HPS第149-161页
        4.2.1 从第三届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TIMSS)看教材中的科学本质与HPS第151-152页
        4.2.2 国外学者们对科学教材中的科学本质与科学史的分析第152-156页
        4.2.3 我国(大陆)科学教材中的科学本质与HPS分析第156-161页
第5章 科学本质教学内容第161-190页
    5.1 科学本质教学目标的表述第161-172页
        5.1.1 科学本质与科学史的不同需求第161-164页
        5.1.2 当前科学本质教学目标预设中存在的问题第164-166页
        5.1.3 科学本质教学目标表述——案例剖析第166-172页
    5.2 科学本质教学中的HPS架构第172-190页
        5.2.1 不同科学本质要义的HPS架构第172-180页
        5.2.2 基于主题内容的HPS架构——以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为例第180-190页
第6章 科学本质教学过程第190-241页
    6.1 科学本质教学模式第190-210页
        6.1.1 "历史-探究"教学模式第191-203页
        6.1.2 基于科学史实验发展的教学模式第203-210页
    6.2 基于HPS的科学教学方法第210-241页
        6.2.1 历史个案研究第210-223页
        6.2.2 历史-探究方法第223-229页
        6.2.3 以类比方法进行科学本质教学第229-238页
        6.2.4 科学写作第238-241页
第7章 科学本质教学知识及其发展第241-261页
    7.1 科学本质学科教学知识(PCK for NOS)第241-247页
        7.1.1 学科教学知识第241-244页
        7.1.2 科学本质学科教学知识第244-247页
    7.2 科学教师的NOS及其提升之实证研究第247-261页
        7.2.1 研究过程与方法第247-248页
        7.2.2 数据与资料分析第248-259页
        7.2.3 探讨与结论第259-261页
第8章 结论与反思第261-267页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第261-264页
        8.1.1 学生需要发展的科学本质的内涵与科学本质理解第261-262页
        8.1.2 以HPS视角开展科学本质教学的可能性第262页
        8.1.3 以HPS融入开展科学本质教学第262-263页
        8.1.4 实现有效科学本质教学的必然因素——科学本质教学知识及教师的NOS理解与发展第263-264页
    8.2 反思与展望第264-267页
附录第267-277页
    附录1:ROSE项目中关于学生科学技术观的调查(中英文调查问卷)第267-269页
    附录2:2061计划中的科学本质相关图(科学探索中的证据与推理,科学调查)第269-271页
    附录3:科学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前后测问卷第271-274页
    附录4: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参与)的课题及教学、科研成果第274-277页
参考文献第277-299页
后记第299-300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961063,这篇论文共300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90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150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