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金属基油水分离表面的制备及分离机理

金属网论文 金属泡沫论文 仿生论文 超疏水论文
论文详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油类及其制品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而且其用量也与日俱增。含油污水作为水资源的一种常见的污染源,其对人类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危害极大。因此含油污水的处理是当今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含油废水被排入水体后,油层覆盖了水面,阻止了氧气向水中的扩散,从而使得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使水生动植物有油味或毒性,破坏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如果用含油废水灌溉农田,油类物质将覆盖土壤和植物的表面,从而致使农作物受到破坏;由于水面污油的扩散,将导致海滨城市旅游区的自然景观被污染。作为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固体表面的润湿行为是表面化学研究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许多生物材料除了超疏水性能之外,还具有自清洁、防污、减阻、耐腐蚀、油水分离等特性,从而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基于自然界生物的优异特性,在多孔基底材料上上制备具有超疏水性超亲油性的多功能表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工业价值。因此,本文选取多孔的金属网和铜泡沫作为基底,分别采用电沉积技术、氧化沉积技术成功制备出超疏水超亲油的表面,观察制备表面的微观形貌,系统分析其化学成分、润湿性、油水的选择通过性等性质。运用电化学沉积法然后用月桂酸修饰表面成功制备出能够高效分离油和水的超疏水铜网,具备超疏水和超亲油的特性,静态水接触角值高达155.3°±3°,油的接触角为0°。而且,制备的表面对石油、甲苯、己烷、汽油以及柴油都表现高效的油水分离效率,即便循环10次以上依然展现高效的分离效果。这种制备的铜网格呈现水的自清洁性能。通过简单的氧化沉积,然后在表面用硬脂酸修饰,成功制备出具有优异的油水分离效率的不锈钢网,这种不锈钢网具有超疏水和超亲油的特性。样品浸泡的过程中,表面粗糙度以及低表面自由能涂层是超疏水表面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能够相继完成。制备的表面同时具有超疏水以及超亲油的特性,水接触角能够高达153°±3°,油的接触角能够达到0°。而且,制备的不锈钢网能够用于油水分离,在石油、甲苯、己烷、汽油以及柴油等油水分离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分离效率,此方法简单、高效,而且能够以进行连续的油水分离。通过刻蚀沉积将银沉积并用含有羧基和甲基的硫醇(HS(CH2)11CH3和HS(CH2)10COOH)得到智能表面。经过处理后的铜泡沫的润湿性可根据p H的调控在超疏水和亲水之间的可逆转换。制备好的铜泡沫可很容易地将在水面上或水下的有机溶剂除去。此外,制备好的铜泡沫能高效地双向分离油水混合物。根据不同地p H,有两种油水分离模型。一种是碱性水溶液,水可以通过但是油被阻挡;另一种是油可以通过,但是水被阻挡。另外,使用铜泡沫进行一系列的油水混合物的分离试验,分离效率高于92%。这种方法可广泛应用在防止环境污染,生物粘附性材料和微流体装置等。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2 超疏水超亲油材料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第13-19页
        1.2.1 化学气相沉积法第13-15页
        1.2.2 静电纺丝法第15-17页
        1.2.3 溶胶凝胶法第17-18页
        1.2.4 化学刻蚀法第18-19页
    1.3 超亲水超疏油材料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第19-22页
        1.3.1 具有氧化石墨烯层的超亲水金属网用于油水分离第19-21页
        1.3.2 多功能的超亲水超薄铝箔用于油水分离第21-22页
    1.4 智能可控润湿表面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第22-24页
        1.4.1 pH响应的智能材料用于油水分离第22页
        1.4.2 电场响应控制的智能材料用于油水分离第22-23页
        1.4.3 温度诱导控制的智能材料用于油水分离第23-24页
    1.5 研究思路及内容第24-26页
第2章 样品制备与表征第26-34页
    2.1 试验材料与试剂第26-27页
    2.2 制样方案第27-29页
        2.2.1 电沉积法制备超疏水超亲油的铜网第27-28页
        2.2.2 刻蚀沉积加工技术制备超疏水超亲油的不锈钢网第28-29页
        2.2.3 氧化沉积技术制备具有pH响应的铜泡沫第29页
    2.3 样品表征第29-33页
        2.3.1 表面形貌分析第29-30页
        2.3.2 化学成分分析第30-31页
        2.3.3 润湿性能分析第31-32页
        2.3.4 化学稳定性测试第32页
        2.3.5 油水分离试验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电沉积法制备超疏水超亲油的铜网第34-46页
    3.1 超疏水表面的微观形貌第34-35页
    3.2 超疏水表面的成分表征第35-38页
        3.2.1 XPS分析第35-36页
        3.2.2 FT-IR分析第36-38页
    3.3 超疏水表面的润湿性第38-42页
        3.3.1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第38-39页
        3.3.2 电沉积时间对润湿性的影响第39-40页
        3.3.3 铜网的孔径对润湿性的影响第40-41页
        3.3.4 自清洁性第41-42页
    3.4 超疏水超亲油表面的稳定性分析第42-43页
        3.4.1 浸泡时间与接触角之间的关系第42页
        3.4.2 pH值与接触角之间的关系第42-43页
    3.5 油水分离第43-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氧化刻蚀法制备可用于油水分离的不锈钢网第46-58页
    4.1 微观形貌分析第46-47页
    4.2 超疏水表面的成分表征第47-49页
        4.2.1 XPS分析第47-48页
        4.2.2 FT-IR分析第48-49页
    4.3 润湿性分析第49-53页
        4.3.1 超疏水表面的形成第49-50页
        4.3.2 反应时间对于润湿性的影响第50-51页
        4.3.3 低粘附性第51-52页
        4.3.4 化学稳定性第52-53页
    4.4 油水分离第53-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5章 刻蚀沉积法制备具有pH响应润湿性的超疏水铜泡沫第58-70页
    5.1 超疏水表面的微观形貌第58-59页
    5.2 超疏水薄膜化学成分分析第59-60页
    5.3 铜泡沫超疏水表面润湿性分析第60-63页
        5.3.1 甲基硫醇和羧基硫醇摩尔比例研究第60-61页
        5.3.2 铜泡沫对于油和水的润湿性分析第61-63页
        5.3.3 处理后的铜泡沫的pH响应性能第63页
    5.4 鲁棒性第63-65页
    5.5 铜泡沫对有机溶剂的吸收第65-66页
    5.6 油水分离第66-68页
    5.7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6.1 结论第70-71页
    6.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0页
导师简介第80-82页
作者简介第82-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3410462,这篇论文共8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5.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2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