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400-650K热电发电的p型和n型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

β-Zn_4Sb_3化合物论文 n型Bi_2Te_3基化合物论文 400-650K热电发电论文 热电
论文详情
热电材料是利用Seebeck效应和Peltier效应实现热能和电能直接相互转换的一类清洁新能源材料,在工业余热回收和热电制冷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的工业余热年排放量超过十万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能源消耗总量的60%,其中温度为400-900K的低密度余热非常适合于采用热电发电技术进行回收利用。目前,分布在650-900K的中温余热可采用相应的高性能热电材料(如PbTe基、CoSb3基、Mg2Si基等)进行回收,然而400-650K中低温余热,由于缺乏在对应温区性能优良的p型和n型材料,这部分余热几乎未得到回收利用。本论文围绕400-650K中低温工业余热热电发电回收对高性能p型和n型材料提出的重大需求,以p型β-Zn4Sb3化合物和n型Bi2Te3基材料为研究对象,针对它们在400-650K温区内存在的热电性能较低及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较差等问题,采用化学成分优化、能带结构调控结合熔体旋甩-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MS-SPS)对材料进行结构纳米化等途径来优化p型β-Zn4Sb3化合物和n型Bi2Te3基材料的载流子浓度、微结构、电子结构等,达到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及改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等目的。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内容如下。采用Cd作为掺杂元素,利用非平衡MS-SPS工艺制备了纳米结构(Zn1-xCdx)4Sb3(x=0.0、0.005、0.01和0.015)块体材料。MS-SPS技术在材料中引入大量精细纳米结构,尤其是在晶界上弥散均匀分布的大量5-30nm ZnSb纳米点,这些精细纳米结构显著地降低了材料的晶格热导率。Cd掺杂优化了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空穴浓度,大幅提高了功率因子和热电性能,1.0%Cd掺杂MS-SPS样品的最大ZT在700K可达到1.3,相比未掺杂熔融样品提高了-65%。此外,Cd掺杂明显地抑制了β-Zn4Sb3化合物的低温α-β相变及间隙Zn的迁移,结合MS-SPS工艺有效地改善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力学性能。采用熔融缓冷工艺和MS-SPS工艺分别制各了微量Ge掺杂β-Zn4Sb3化合物,热电性能测试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Ge掺杂显著优化了材料的能带结构,大幅增加了Fermi能级附近的态密度,明显提高了Seebeck系数和功率因子。0.25%Ge掺杂样品的功率因子在温度高于500K时均可达到1.4mW·m-1·K-2,相比未掺杂样品提高了-20%,使得其ZT在680K达到1.35,且400-650K之间的平均ZT达到1.06,相比未掺杂样品提高了-25%。同时,Ge掺杂有效地改善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结合MS-SPS技术对材料力学性能大幅提高,使得Ge掺杂β-Zn4Sb3化合物在400-650K热电发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商业化区熔技术(ZM)分别制备了Se或S固溶n型Bi2(Te,Se)3或Bi2(Te,S)3固溶体,探索了Se和S含量对材料相组成、微结构及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Se可在Bi2Te3中完全固溶且显著增加了材料的禁带宽度,抑制了材料在高温下的双极热导和Seebeck系数的“翻转”。高Se含量样品在500-600K表现出较好的热电性能,50%Se固溶样品在560K表现出最大ZT为0.8,其400-600K平均ZT可达0.7,表现出一定的应用前景。S固溶虽然增加材料的禁带宽度,使最大ZT移向500-600K,但较小的固溶度(<20%)和显著劣化的电性能使Bi2(Te,S)3材料的应用前景不及Se固溶材料。以I作为施主元素,对Bi2Te1.5Se1.5化合物进行了电子浓度优化。结果表明,当电子浓度在3-4.5×10-19cm-3范围时,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热电性能,尤其当电子浓度为4.0×10-19cm-3时,样品在580K表现出0.86的最大ZT,且400-640K平均ZT可达0.8,单极器件在400-640K范围内的理论发电效率可达6.6%。采用MS-SPS工艺对材料结构纳米化或者Sb固溶合金化显著降低材料的晶格热导率,但是迁移率的大幅降低使得材料的热电性能未得到进一步改善。然而,MS-SPS样品的力学性能相比ZM样品得到了明显提升,这对材料的热电发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ZM和MS-SPS工艺分别制备了(Bi,Sb)2Se3固溶体,对材料的相结构及热电性能的研究表明:Sb固溶量低于30%的样品保持Bi2Se3六方结构,而Sb含量高于30%时表现为六方相和正交相的两相复合材料。随着Sb含量的增加,样品的电子浓度和电导率逐渐降低,而Seebeck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得益于对本征传导的抑制和晶格热导率的大幅降低,20%Sb固溶ZM样品和30%Sb固溶MS-SPS样品分别获得最大0.45@680K和0.5@640K的热电优值,这为Bi2Se3化合物报道的最好结果之一。30%Sb固溶MS-SPS样品在400-680K之间的平均ZT为0.46,这一数值约为未优化Bi2Se3样品的两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前言第14-44页
    1.1 热电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第16-25页
        1.1.1 低温热电材料(<450K)第17-18页
        1.1.2 中温热电发电材料(650-900K)第18-23页
            1.1.2.1 PeTe基热电材料第18-20页
            1.1.2.2 CoSb_3基热电材料第20-21页
            1.1.2.3 Si基热电材料第21-22页
            1.1.2.4 新型中温热电材料第22-23页
        1.1.3 高温热电材料(>900K)第23-25页
            1.1.3.1 SiGe基材料第23页
            1.1.3.2 氧化物热电材料第23-24页
            1.1.3.3 其他高温热电材料第24-25页
    1.2 β-Zn_4Sb_3基热电材料第25-30页
        1.2.1 β-Zn_4Sb_3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基本物性第25-27页
        1.2.2 β-Zn_4Sb_3化合物制备工艺和研究进展第27-29页
        1.2.3 制约β-Zn_4Sb_3化合物应用的因素及解决途径第29-30页
    1.3 Bi_2Te_3基热电材料第30-42页
        1.3.1 Bi_2Te_3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其基本物性第30-36页
            1.3.1.1 Bi_2Te_3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其能带结构第30-32页
            1.3.1.2 Bi_2Te_3化合物的声子谱和晶格热导率第32-33页
            1.3.1.3 Bi_2Te_3化合物的电热输运特性第33-36页
        1.3.2 Bi_2Te_3基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第36-39页
        1.3.3 400-650K热电发电n型Bi_2Te_3基材料的挑战和解决途径第39-42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第42-44页
第2章 研究方法及实验设备第44-52页
    2.1 引言第44-46页
    2.2 材料制备和切割设备第46-48页
        2.2.1 区熔炉及其工作原理第46页
        2.2.2 熔体旋甩(MS)设备及其工作原理第46-47页
        2.2.3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设备及其工作原理第47-48页
    2.3 材料结构表征技术第48-49页
        2.3.1 X射线衍射分析第48页
        2.3.2 电子显微分析第48-49页
        2.3.3 化学成分分析第49页
    2.4 材料热电性能测试方法和设备第49-52页
        2.4.1 电导率测试第49页
        2.4.2 Seebeck系数测试第49-50页
        2.4.3 热导率测试第50页
        2.4.4 Hall系数测试第50-52页
第3章 Cd掺杂纳米结构p型β-Zn_4Sb_3化合物的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第52-69页
    3.1 前言第52页
    3.2 实验第52-5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3-67页
        3.3.1 MS薄带和MS-SPS块体样品的相结构第53-55页
        3.3.2 MS薄带产物和MS-SPS块体材料的微结构第55-58页
        3.3.3 热电传输性能第58-63页
        3.3.4 热力学稳定性第63-67页
    3.4 小结第67-69页
第4章 Ge掺杂p型β-Zn_4Sb_3化合物的能带结构调控及热电性能研究第69-87页
    4.1 前言第69页
    4.2 实验第69-7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1-86页
        4.3.1 相组成和微结构第71-74页
        4.3.2 电传输性能第74-80页
        4.3.3 电子结构计算第80-81页
        4.3.4 热传输性能及无量纲热电优值ZT第81-86页
    4.4. 小结第86-87页
第5章 Te位固溶对n型Bi_2Te_3基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第87-110页
    5.1 引言第87页
    5.2 实验第87-88页
    5.3 Se取代对Bi_2(Te_(1-x)Se_x)_3热电性能的影响第88-100页
        5.3.1 相组成和微结构第88-90页
        5.3.2 Bi_2(Te_(1-x)Se_x)_3化合物的电传输性能第90-98页
        5.3.3 Bi_2(Te_(1-x)Se_x)_3化合物的热传输性能和热电优值ZT第98-100页
    5.4 S取代对Bi2(Tel-ySy)3热电性能的影响第100-108页
        5.4.1 相组成和微结构第100-101页
        5.4.2 Bi_2(Te_(1-x)Se_x)_3的电传输性能第101-106页
        5.4.3 Bi_2(Te_(1-y)Se_y)_3的热传输性能和热电优值ZT第106-108页
    5.5 小结第108-110页
第6章 n型Bi_2Te_1.5Se_1.5化合物的电子浓度及热电性能优化第110-128页
    6.1 引言第110页
    6.2 实验第110-111页
    6.3 n型Bi_2Te_1.5Se_1.5化合物的电子浓度及热电性能优化第111-119页
        6.3.1 Bi_2Te_1.5Se_1.5化合物的相组成第111页
        6.3.2 n型Bi_2Te_1.5Se_1.5化合物的电传输性能第111-116页
        6.3.3 Bi_2Te_1.5Se_1.5化合物的热传输性能和热电优值ZT第116-119页
    6.4 Sb固溶及结构纳米化对Bi_2Te_1.5Se_1.5化合物热电性能的影响第119-126页
        6.4.1 相组成和微结构第119-120页
        6.4.2 电传输性能第120-124页
        6.4.3 热传输性能和热电优值ZT第124-126页
    6.5 小结第126-128页
第7章 n型Bi_2Se_3基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第128-142页
    7.1 前言第128页
    7.2 实验第128-129页
        7.2.1 区熔材料制备第128-129页
        7.2.2 MS-SPS样品制备第129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29-141页
        7.3.1 相组成与微结构第129-134页
        7.3.2 电传输性能第134-139页
        7.3.3 热传输性能和热电优值ZT第139-141页
    7.4 小结第141-142页
第8章 结论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60页
致谢第160-16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国际会议和专利申请第162-166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9161,这篇论文共166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9.8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83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