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城市污水论文 吸附分配系数论文 吸附等温模型论文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文 无机颗粒论文 活性污泥论文
论文详情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作为具有高毒性、难降解性、生物蓄积性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生物体及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危害。随着现代石化产业的迅猛发展,石化产品的不完全燃烧、垃圾燃烧和塑料产品的大量使用,使POPs对环境的危害日益严重,而城市污水作为人们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出(或排泄)的载体,集中了大量包括POPs在内的各类污染物质。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已成为必然趋势的情况下,回用水中可能残余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尤其是POPs的健康和环境影响问题日益备受关注。因此,有必要系统性研究POPs在城市污水中POPs的存在水平以及在常规污水处理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本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838005)的部分研究内容,选择4类POPs—多环芳烃(PAHs)、邻苯二甲酸酯(PAEs)、多氯联苯(PCBs)和有机氯农药(OCPs)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的氧化沟处理工艺,开展了污水厂各阶段出水的长期水质监测,结合实验室试验,研究了典型POPs在污水二级生化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建立了典型POPs去除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和理论分析,论述了POPs的去除作用机理。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优化了污水中PAHs、PAEs、PCBs、OCPs的分析检测方法,通过GC-MS对4类POPs的44种标准样品进行了定性分析,确立了每类POPs的最佳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条件:对于16种PAHs和6种PAEs,宜通过GC-FID检测进行外标法定量分析;对于6种PCBs和16种OCPs,宜通过GC-ECD检测进行外标法定量分析。优化的GC-FID和GC-ECD检测法具有检测时间短(34.47min和26.62min)、色谱图分离效果好的特点。通过各种试样前处理条件比较,确立了实现4类POPs同时回收的固相萃取法,在优化的条件下,4类POPs的回收率均可达到70%以上。(2)针对西安市某污水厂的氧化沟处理工艺,进行了为期1年的各工艺段出水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在进厂污水中主要监测到8种PAHs、5种PAEs、5种PCBs和5种OCPs,其中,PAEs浓度最高,为100102μg/L量级,PAHs浓度次之,为100μg/L量级及以下,而PCBs和OCPs的浓度水平则在101ng/L量级及以下。氧化沟工艺对各种POPs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多数POPs的去除率为50%100%,且POPs的去除主要在生化处理单元完成,沉砂池和二沉池对POPs去除的作用不明显。(3)选择进厂污水中检出浓度较高的萘(NAPT)、菲(PHEN)、芘(PYR)等3种PAHs,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等2种PAEs作为典型POPs,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了石英砂、高岭土和黄土等3种无机颗粒和实验室培养的活性污泥对典型POPs的吸附去除过程。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无机颗粒对5种典型POPs的吸附符合Langumuir吸附等温式,且具有放热过程的特点,但吸附能力有限;而活性污泥对典型POPs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且具有吸热过程的特点,吸附能力较无机颗粒高出1个数量级以上。无机颗粒对POPs的吸附呈单层吸附的特征,比表面积是影响其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而活性污泥的网状絮体构造使其对POPs的吸附具有多层吸附的特征,从而吸附能力增大。对于作为吸附质的典型POPs而言,其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直接影响其在颗粒上的吸附,lgkow大的POPs易于被吸附去除。(4)根据污水二级生化处理的工艺特点,研究了污水厂中POPs去除的挥发作用、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机理,建立了三种作用的定量计算方程式。各种典型POPs在三种作用下的去除均与其分子结构和物化参数有关,其中吸附作用下的去除取决于POPs在液固两相间的分配系数Kp,它与吸附等温式的参数密切相关,通过污水处理过程物料平衡关系分析,提出了基于上述三种作用的典型POPs去除量计算数学模型。以监测的污水厂为例确定了与污水处理工艺相关的计算参数,对三种作用去除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挥发在各种POPs去除中的作用极小,可忽略不计;不同的POPs生化降解性不同,NAPT、DBP和PHEN的生化降解去除率分别为13.7%、3.5%和1.5%,而PYR和DEHP的生化降解去除率均在0.1%以下,说明吸附是POPs去除的主要作用机理。针对吸附作用建立了基于吸附分配系数Kp的POPs吸附去除率计算模型,在以氧化沟中活性污泥作为POPs吸附主体的条件下,计算结果表明POPs吸附去除率随Kp值增大而增大,且在较高Kp值时趋于一定值。污水厂的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具有良好的吻合性。论文的上述研究工作揭示了典型POPs在城市污水以及常规二级污水处理流程中的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3-38页
    1.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基本性质第13-22页
        1.1.1 POPs的定义及种类第13-14页
        1.1.2 POPs的物理化学性质第14-19页
        1.1.3 POPs的生态毒性第19-22页
    1.2 POPS引起的环境污染第22-26页
        1.2.1 引起环境污染的POPs来源第22-23页
        1.2.2 环境中POPs的污染水平第23-26页
        1.2.3 POPs污染带来的环境危害第26页
    1.3 城市污水来源的POPS污染研究进展第26-35页
        1.3.1 城市污水中的POPs分布第27-28页
        1.3.2 水中POPs的检测分析技术第28-31页
        1.3.3 水中POPs的处理去除特性第31-35页
    1.4 课题来源、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35-38页
        1.4.1 问题的提出第35页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5-37页
        1.4.3 研究内容及论文构成第37-38页
2 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法第38-68页
    2.1 城市污水样品的采集第38-39页
        2.1.1 采样点的选取第38页
        2.1.2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第38-39页
    2.2 样品预处理第39-48页
        2.2.1 检测项目的选择第40页
        2.2.2 样品中POPs的固相萃取方法第40-48页
    2.3 POPS的定量检测分析方法第48-62页
        2.3.1 标准物质、主要试剂和实验仪器第48-50页
        2.3.2 气相条件的确定第50-58页
        2.3.3 POPs的定量检测分析第58-60页
        2.3.4 标准曲线及方法检出限第60-62页
        2.3.5 检测精度保障和误差分析第62页
    2.4 POPS的吸附去除实验第62-68页
        2.4.1 吸附剂的选择与制备第62-65页
        2.4.2 吸附实验方法第65-68页
3 城市污水处理厂典型POPS的分布和去除规律研究第68-85页
    3.1 PAHS的分布与去除规律第68-74页
        3.1.1 进厂污水中PAHs的分布第68-72页
        3.1.2 污水二级处理对PAHs的去除第72页
        3.1.3 PAHs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浓度变化第72-74页
    3.2 PAES的分布与去除规律第74-78页
        3.2.1 进厂污水中的PAEs的分布第74-77页
        3.2.2 污水二级处理对PAEs的去除第77页
        3.2.3 PAEs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浓度变化第77-78页
    3.3 PCBS和OCPS的分布与去除规律第78-83页
        3.3.1 进厂污水中的PCBs和OCPs分布第78-81页
        3.3.2 污水二级处理对PCBs和OCPs的去除第81-82页
        3.3.3 PCBs和OCPs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浓度变化第82-83页
    3.4 本章小结第83-85页
4 无机颗粒吸附POPS特征分析第85-94页
    4.1 无机颗粒物对典型PAHS的吸附去除特性第86-89页
        4.1.1 吸附实验结果第86-87页
        4.1.2 吸附等温式第87-89页
    4.2 无机颗粒物对典型PAES的吸附去除特性第89-90页
        4.2.1 吸附实验结果第89页
        4.2.2 吸附等温式第89-90页
    4.3 无机颗粒物对污染物吸附的影响因素分析第90-93页
        4.3.1 吸附剂粒度和比表面积的影响第90-91页
        4.3.2 吸附质物化特性的影响第91页
        4.3.3 温度和pH的影响第91-93页
    4.4 本章小结第93-94页
5 活性污泥吸附POPS特征分析第94-101页
    5.1 活性污泥对典型PAHS的吸附去除特性第95-96页
        5.1.1 吸附实验结果第95页
        5.1.2 吸附等温式第95-96页
    5.2 活性污泥对典型PAES的吸附去除特性第96-97页
        5.2.1 吸附实验结果第96-97页
        5.2.2 吸附等温式第97页
    5.3 活性污泥对污染物吸附的影响因素分析第97-100页
        5.3.1 活性污泥构造的影响第97-98页
        5.3.2 吸附质物化特性的影响第98页
        5.3.3 温度和pH的影响第98-100页
    5.4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6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对典型POPS去除过程的数学模拟第101-115页
    6.1 典型POPS去除的作用机理分析第101-105页
        6.1.1 挥发去除作用分析第102-103页
        6.1.2 生物降解去除作用分析第103-104页
        6.1.3 吸附去除作用分析第104-105页
    6.2 活性污泥法去除典型POPS的数学模型第105-106页
        6.2.1 基于活性污泥法处理流程的物料平衡关系分析第105页
        6.2.2 典型POPs去除的数学模型第105-106页
    6.3 模型计算第106-114页
        6.3.1 以西安市某污水厂氧化沟工艺为对象的模型参数确定第107-111页
        6.3.2 污水处理各单元构筑物对POPs的去除作用分析第111-112页
        6.3.3 典型POPs的挥发与生化降解作用分析第112页
        6.3.4 基于吸附作用的POPs去除过程模拟第112-114页
    6.4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7 结论与建议第115-119页
    7.1 主要结论第115-117页
    7.2 学位论文的创新点第117-118页
    7.3 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建议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36页
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科研工作第136-137页
附录1:西安市某污水厂2008 年度进水量统计表第137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0161,这篇论文共137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1.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8.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