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软硬互层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研究--以鲤鱼塘水库溢洪道边坡为例

层状结构软硬互层边坡论文 软化系数论文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论文 坡体结构论文 稳定性评价论文
论文详情
软硬互层边坡在西南地区分布广泛,尤以红层地区和变质岩地区最具代表性。受岩性差异影响,软硬互层边坡差异风化明显,加上构造条件复杂,软岩往往形成贯通坡体的软弱结构面或软弱基座,对边坡稳定性不利。由岩性差异和软岩分布形成特殊的边坡岩体结构和坡体结构,造成软硬互层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类型复杂,稳定性评价困难,由此所产生的开挖边坡稳定性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软硬互层边坡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对西南地区软硬互层边坡岩体工程特性、岩体结构和坡体结构特征开展系统研究,以重庆开县鲤鱼塘水库溢洪道边坡为例,全面总结了软硬互层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稳定性评价方法和稳定性控制方法,针对软硬互层边坡建立了一套软硬互层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分析和稳定性评价与控制体系。研究成果在软岩工程特性、软硬互层边坡分类和地质模型建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对软硬互层边坡工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主要包括:(1)初步提出了基于崩解模式、耐崩解性的软化系数经验取值公式。以鲤鱼塘边坡的千佛岩组为研究对象,在软岩矿物成分、岩石结构微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崩解试验结果,针对易崩解岩体无法根据单轴抗压试验进行软化系数取值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他工程资料,提出了基于崩解模式和耐崩解性的软化系数经验取值方法。(2)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西南地区软硬互层边坡的岩体结构特征,在层状结构的基础上,考虑岩体强度、层间距、岩体完整性,将软硬互层岩体分为整体巨厚层状结构、块体厚层状结构、互层状结构和薄层状结构,并详细研究了各种结构类型的工程地质特征。(3)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软硬互层边坡坡体结构分类体系。结合边坡岩体结构分类和坡体结构分类标准将软硬互层边坡坡体结构分为5大类:近水平层状结构、顺倾层状结构、反倾层状结构、斜向层状结构和陡倾层状结构。进一步将近水平软硬互层边坡划分为巨厚层硬岩为主下伏软弱基座、中厚-厚层硬岩为主夹软岩或软弱夹层、软质泥岩为主夹硬岩、软硬岩等厚互层的结构五个亚类。将顺倾层状结构分为同向缓倾、同向陡倾结构,反倾层状结构分为软弱基座倾内、上硬下软中强结构、软岩为主夹硬岩结构,斜向层状结构分为斜向倾坡外的结构和斜向倾坡内结构。(4)将软硬互层型边坡失稳模式按照控制边坡稳定性因素分为受软弱基座控制的边坡失稳、受岩性控制的边坡失稳和受层面、软弱面、软弱夹层、结构面等组合关系综合控制的软硬互层边坡失稳。受软弱基座控制的边坡变形破坏模式有3种:塑流-拉裂、压缩-倾倒、挡墙溃屈。受岩性组合控制的变形失稳主要有7种:倾倒式崩塌、滑移式崩塌、错断式崩塌、拉裂式崩塌、平推式滑坡、风化剥落、蠕滑-拉裂。受层面、软弱面、软弱夹层、结构面等组合关系综合控制的软硬互层边坡变形破坏失稳模式主要有6种:滑移-拉裂-剪断、滑移-拉裂、滑移-弯曲、平面旋转式滑移-拉裂、块体滑移、弯曲-倾倒。(5)提出了基于变形理论的边坡地质模型建立方法和原则,研究了岩体力学参数取值方法、软岩和软弱夹层边坡建模简化方法、网格剖分原则等,为边坡的变形稳定性分析奠定了基础。(6)针对软硬互层边坡变形破坏模式,提出了不同破坏模式的边坡支护方案选取原则和支护设计思路,并以鲤鱼塘溢洪道高边坡为例,采用基于变形理论的有限差分法和基于强度理论的块体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分别研究了软硬互层边坡稳定性,对边坡变形给出了具体支护设计方案,并验证了边坡变形处置效果。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前言第12-26页
    1.1 选题依据及其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2页
        1.2.1 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2 软岩(软弱结构面)的研究现状第17-20页
        1.2.3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研究现状第20页
        1.2.4 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现状第20-2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22页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2-23页
    1.5 主要研究成果第23-26页
2 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第26-33页
    2.1 区域地质背景第26-27页
    2.2 地形地貌特征第27-28页
    2.3 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岩组第28-29页
    2.4 地质构造特征第29-31页
    2.5 水文地质特征第31-32页
    2.6 风化卸荷条件第32-33页
3 软硬互层边坡岩体工程特性研究第33-45页
    3.1 概述第33页
    3.2 软弱岩体的物理性质试验研究第33-37页
        3.2.1 粒度分析第34页
        3.2.2 泥岩和砂岩的矿物分析第34-37页
    3.3 软弱岩体的水理性质试验研究第37-40页
        3.3.1 崩解试验第37-39页
        3.3.2 耐崩解性试验第39-40页
    3.4 崩解岩石的软化系数取值第40-42页
    3.5 小结第42-45页
4 软硬互层型边坡岩体结构和坡体结构特征研究第45-71页
    4.1 概述第45页
    4.2 软硬互层型边坡岩体结构特征研究第45-49页
        4.2.1 软硬互层边坡岩体结构面工程地质分级第45-46页
        4.2.2 层状岩体结构分类体系第46-48页
        4.2.3 软硬互层边坡岩体结构分类第48-49页
    4.3 软硬互层边坡坡体结构特征研究第49-54页
        4.3.1 边坡坡体体结构类型划分第49页
        4.3.2 软硬互层边坡坡体结构类型划分第49-54页
    4.4 鲤鱼塘溢洪道边坡结构特征研究第54-69页
        4.4.1 鲤鱼塘溢洪道边坡结构面工程地质分级第54-62页
        4.4.2 鲤鱼塘溢洪道边坡岩体结构特征第62-68页
        4.4.3 鲤鱼塘溢洪道边坡坡体结构特征第68-69页
    4.5 小结第69-71页
5 软硬互层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研究第71-89页
    5.1 软硬互层型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第71-79页
        5.1.1 受软弱基座控制的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第71-73页
        5.1.2 受岩性控制的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第73-76页
        5.1.3 受层面、软弱面、结构面等综合控制的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第76-79页
    5.2 鲤鱼塘溢洪道边坡变形破坏特征第79-86页
        5.2.1 自然边坡已有变形破坏现象第79-80页
        5.2.2 开挖边坡变形破坏特征第80-86页
    5.3 鲤鱼塘溢洪道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第86-87页
        5.3.1 边坡变形破坏影响因素分析第86-87页
        5.3.2 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第87页
    5.4 小结第87-89页
6 软硬互层高边坡稳定性研究第89-115页
    6.1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89-90页
    6.2 软硬互层边坡地质模型建立方法第90-92页
    6.3 鲤鱼塘溢洪道软硬互层高边坡稳定性研究第92-113页
        6.3.1 基于变形理论的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第93-106页
        6.3.2 基于强度理论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第106-113页
    6.4 小结第113-115页
7 软硬互层边坡稳定性控制研究第115-130页
    7.1 边坡常见支护方法第115-116页
    7.2 软硬岩互层边坡支护方案研究第116-119页
    7.3 鲤鱼塘溢洪道边坡变形控制措施研究第119-125页
        7.3.1 基于变形控制理论的边坡削坡后稳定性分析第120-124页
        7.3.2 支护措施优化设计第124-125页
    7.4 边坡变形处理效果分析第125-129页
        7.4.1 支护措施效果二维分析第125-126页
        7.4.2 支护措施效果三维分析第126-129页
    7.5 小结第129-130页
结论第130-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39页
附录第139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38161,这篇论文共139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1.7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9.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