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2,3-丁二醇的阴沟肠杆菌的复合诱变和发酵

2,3-丁二醇论文 低温等离子体论文 复合诱变论文
论文详情
2,3-丁二醇(2,3-BD)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应用在医药、食品、精细化工等领域。由于2,3-丁二醇具有手性结构,导致化学合成困难;生物法制备因产量、原料等问题导致2,3-丁二醇的生产成本较高,所以目前2,3-丁二醇市场价格偏高、应用范围较窄。微生物发酵法生产2,3-丁二醇的研究已有近百年,能够生产2,3-丁二醇的菌株很多,其中产物浓度较高的是肠杆菌属和克雷伯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为条件致病菌,作为一种工业应用菌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安全性,而肠杆菌属的的阴沟肠杆菌不仅具有克雷伯氏菌属的优点,如底物谱广、底物利用率高等,而且安全性比克雷伯士杆菌高。为进一步提高其生产2,3-丁二醇的能力,本论文以实验室现有的一株产2,3-丁二醇的菌株为原始菌,通过菌种诱变筛选得到一株高产2,3-丁二醇的突变菌株,产物浓度比原始菌提高20%以上,并建立了低温等离子体和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方法诱变微生物的新方法。首先,建立了低温等离子体和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微生物的新方法,并筛选出一株产物浓度明显提高的突变菌。菌种诱变筛选过程为:第一步直接使用2%(v/v)的硫酸二乙酯处理1mL生理盐水菌悬液,置于漩涡振荡器上反应5min,然后吸取500uL的菌液置于等离子体中,调节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电压为25kV,电流为1.2mA,电极间距为3mm,处理100s。通过使用该诱变方法处理产2,3-丁二醇菌株,通过摇瓶初筛和复筛最后的到一株高产稳定突变菌株。摇瓶培养发酵液中2,3-丁二醇浓度比原始菌提高了44.27%,批式流加发酵2,3-丁二醇浓度比原始菌提高了27.50%。经过16s rDNA鉴定,该突变菌为Enterobacter cloacae,命名为Enterobacter cloacae DLM,菌种保藏号为CGMCC6503。然后,以Enterobacter cloacae DLM为菌种,确定最佳发酵方式为批式流加发酵,并在发酵过程中流加1000g/L的葡萄糖浆,通气量为0.10vvm,控制pH5.88。在该条件下发酵,突变菌的2,3-丁二醇产量达到125.90g/L,比原始菌提高了43%,同时葡萄糖转化率也达到0.42g/g。使用菊糖为底物发酵,最终2,3-丁二醇浓度为111.62g/L,比原始菌提高了27%。通过中试实验发酵最后2,3-丁二醇浓度为107.18g/L,这比原始菌提高了22%。最后通过连续传代培养,发现该突变菌遗传稳定性良好。实验结果表明筛选到的Enterobacter cloacae DLM具有很强的工业应用前景。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3页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第12-13页
     ·低温等离子体的概念第12页
     ·低温等离子体产生方法第12-13页
     ·低温等离子作用机理第13页
   ·微生物发酵2,3-丁二醇第13-19页
     ·2,3-丁二醇简介第13-15页
     ·生物法生产2,3-丁二醇的菌种第15-16页
     ·2,3-丁二醇代谢途径第16-17页
     ·生物发酵法生产2,3-丁二醇的影响因素第17-19页
   ·微生物诱变育种第19-21页
     ·常用微生物诱变方法第19-21页
     ·产2,3-丁二醇菌种的诱变第21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1-23页
2 低温等离子体和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Enterbocter cloacae DLW第23-36页
   ·引言第23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3-25页
     ·实验菌种第23页
     ·培养基第23-24页
     ·实验装置第24页
     ·实验试剂第24-25页
     ·实验仪器第25页
   ·实验方法第25-28页
     ·致死率曲线制作第25-26页
     ·Enterobacter cloacae菌株的复合诱变第26页
     ·高产2,3-丁二醇菌株筛选第26页
     ·批式补料发酵实验第26页
     ·突变菌的16s rDNA鉴定第26-27页
     ·分析方法第27-28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8-34页
     ·诱变步骤及条件的选择第28-29页
     ·突变菌的摇瓶初筛结果第29-30页
     ·突变菌的摇瓶复筛结果第30-31页
     ·通过发酵罐培养筛选高产菌第31-32页
     ·发酵遗传稳定性第32页
     ·诱变菌株菌落形态观察第32-33页
     ·突变菌16s rDNA鉴定结果第33-34页
   ·小结第34-36页
3 Enterbocter cloacae DLM生物法生产2,3 -丁二醇第36-48页
   ·引言第36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6-37页
     ·实验菌种第36页
     ·培养基第36-37页
     ·实验仪器第37页
   ·实验方法第37-40页
     ·批式补料发酵实验第37页
     ·批式流加发酵实验第37页
     ·中试发酵实验第37-38页
     ·分析方法第38-40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0-47页
     ·不同通气量对发酵影响第40-41页
     ·不同补料方式对发酵影响第41-44页
     ·以菊粉为底物的批式补料发酵结果第44-46页
     ·中试发酵实验第46-47页
   ·小结第47-48页
结论第48-49页
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A 突变菌16s rDNA碱基图第53-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36161,这篇论文共60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8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0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