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草内生固氮菌的分离及固氮促生效能研究

禾草论文 内生固氮菌论文 分离论文 促生作用论文
论文详情
从禾草中分离内生细菌,从中筛选出具有固氮酶活性、溶磷、分泌植物生长激素等多种性能的促生功能菌株。研究功能菌株在禾草内的定殖传导及固氮促生效能,为研制与应用多功能禾草微生物接种剂,建立禾草高效固氮体系,促进禾草生长,加强草地良性生态循环提供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高冰草,黑麦草,高羊茅和偃麦草等13个禾草品种的根、叶组织内普遍存在着大量内生细菌,菌群密度为8.7×104-8.06×106CFU/克鲜重,根中数量最多,其次为叶片。不同种,同种不同品种的禾草内生细菌的种群密度有较大差异。采用CCM培养基结合无氮选择性培养基,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筛选获得21株内生固氮菌菌株,其固氮酶活性在8-2865nmol/hml之间,证明从禾草中可分离到具有高固氮酶活性的菌株。测定禾草内生固氮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其种群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禾草内生固氮菌分别属于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根瘤菌属(Rhizobium)属及两个独立的分支,其中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为优势种群。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1255,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6569。分离的禾草内生固氮菌株中,12株具有溶磷性,溶磷强度为4.18ug/ml-54.64ug/ml;14株具有分泌植物生长素IAA的能力,IAA产生量为7.01μg/ml-16.55μg/ml。8株同时具有固氮、溶磷以及分泌生长素IAA的多种促生性能,占内生固氮菌菌株的38.10%。其中NB42菌株促生性能突出。应用电镜免疫胶体金染色技术定位人工回接内生固氮菌ENB42在禾草体内的定殖和传导。表明ENB42菌株能从根部侵入宿主体内,并通过输导组织传导进入叶中,但以根中定殖量较大,细胞间隙和细胞内均有分布。15N同位素稀释法测定ENB42在高羊茅、新麦草、紫羊茅中的生物固氮百分率为7.366 -28.025%,叶片固氮量为9.834-44.686 kg/hm2间,含氮量较未接种对照显著增加,固氮效能与该菌株对宿主专一性有关。同时接种该菌株对禾草的发芽率,株高、干物质重等生长性状均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试验筛选的禾草内生固氮菌株ENB42促生作用显著,定殖性能良好,具有作为新型禾草专用生物菌肥研制应用的前景。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2页
    1 立题背景第9-10页
    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2页
    1.1 内生固氮菌的概念第12页
    1.2 内生固氮菌的寄主植物和物种多样性第12-14页
    1.3 内生固氮菌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植物内生固氮菌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作用第15-17页
    1.5 内生固氮菌的侵入和定殖第17-18页
    1.6 内生细菌定殖检测方法研究第18-20页
    1.7 内生固氮菌固氮促生效应及应用研究第20-22页
第二章 禾草内生固氮菌的分离、分布特点和数量动态第22-2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3-25页
    2.3 讨论第25-27页
第三章 禾草内生固氮菌的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第27-3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7-28页
    3.2 结果分析第28-32页
    3.3 讨论第32-34页
第四章 禾草内生内生细菌的固氮酶活性、溶磷及分泌生长素性能测定第34-4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4-36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6-41页
    4.3 讨论第41-43页
第五章 电镜免疫胶体金染色技术定位内生固氮菌在禾草体内的定殖和传导第43-50页
    5.1 材料和方法第43-45页
    5.2 结果分析第45-48页
    5.3 讨论第48-50页
第六章 禾草内生固氮菌的回接及固氮促生效能第50-56页
    6.1 材料和方法第50-51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51-54页
    6.3 讨论第54-56页
第七章 结论和创新点第56-58页
    7.1 结论第56-57页
    7.2 论文的创新点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7页
致谢第67-68页
作者简介第68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313461,这篇论文共68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0.4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4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