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科学化”与超越“客观性”--中国近百年“历史艺术论”的考察

历史艺术论论文 史学艺术性论文 理论演变论文
论文详情
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不仅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国际学术话题,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话题。历史艺术论即认为史学具有“艺术性”或“历史学是一门艺术”的理论。自20世纪初特别是五四以后,出于对史学科学化的反思和新史学理论建设的需要,中国史学界也出现了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讨论,并产生了不同的理论认识,其中就包括历史艺术论。从20世纪20年代左右开始,这种理论认识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学术历程。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20世纪上半期是历史艺术论产生和兴起第一次讨论高潮的时期,从而使“历史是一门艺术”这个古老的话题获得了现代学术意义上的重视。张荫麟和姜蕴刚的认识基本上代表了这一时期历史艺术论的理论成就,并开启了后来学者讨论“史学艺术性”问题的主要形式。20世纪后半期以来是历史艺术论由沉寂到重新兴起和掀起第二次讨论高潮的时期。在新中国30年里,由于学术环境的变化,历史艺术论的讨论处于沉寂状态。新时期开始后,人们在对民国时期历史艺术论的旧命题进行恢复的同时,也一直在试图进行重新认识:先是90年代初以后,“历史美学”的学科构想深化了人们对历史学审美层面的认识;再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这一命题与历史认识论相结合,并在西方分析哲学的影响下,从而在“史学分层”的研究模式中获得了的验证。90年代末以来,当“叙事与史学性质问题”逐渐成为中国学界的研究热点时,历史艺术论便开始了“后现代”语境的转化。事实上,对史学性质的反思,只不过是中国近百年历史艺术论的一种文化层面的表达形式,而其真正的学术意义乃在于让人们从以往一味追求“客观事实”的那个高尚的梦想中醒来,意在重新强调“审美”对于历史学的重要性。同时,历史艺术论在理论认识上体现了一种试图超越崇尚“客观性”史学的强烈趋势,以及在史学实践上要求尊重审美价值判断的强烈愿望。对于塑造一种更为合理的新史学观而言,这才是历史艺术论在学理上的真正意义。
论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导论第9-17页
    一 选题由来与研究范围第9-12页
    二 相关研究与撰写思路第12-17页
上篇 20世纪上半期历史艺术论对史学科学化的反思与超越第17-44页
    一 “艺术论”的学术缘起与思想背景第19-27页
    二 "艺术论"兴起:从胡适到张荫麟第27-36页
    三 姜蕴刚的"艺术论"及其理想境界第36-42页
    四 小结第42-44页
下篇 20世纪后半期以来历史艺术论的重新兴起与理论突破第44-85页
    一 新中国史学30年与周谷城、钱锺书的"艺术论"第46-54页
    二 80至90年代初:旧话重提与李桂海的"艺术论"第54-59页
    三 90年代以来"历史美学"构想与"史学分层"第59-73页
    四 90年代末以来"艺术论"的"叙事转向"第73-85页
结语第85-88页
参考文献第88-99页
后记第99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897660,这篇论文共99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9.7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9.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