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源流研究

西安临大论文 西北联大论文 工程教育论文 工程学术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抗日战争论文 高校内迁论文 国
论文详情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4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0-23页
        1.1.1 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与西北联大之重要意义第20页
        1.1.2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的重要地位与目前研究的不足第20-21页
        1.1.3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的精神财富及其现实意义第21-22页
        1.1.4 西北联大后继院校对相关研究的日渐重视第22-23页
    1.2 文献综述第23-40页
        1.2.1 关于战时高等教育及高校内迁的研究第23-27页
        1.2.2 关于西北联大及其工程教育源流院校的研究第27-34页
        1.2.3 关于西北联大工程教育的研究第34-39页
        1.2.4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研究现状述评第39-40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40-41页
        1.3.1 研究内容第40-41页
        1.3.2 研究方法第41页
    1.4 研究思路第41-42页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第42-43页
        1.5.1 研究特色第42页
        1.5.2 主要创新点第42-43页
    1.6 行文说明第43-44页
第二章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之源:特色突出的四大工学院第44-54页
    2.1 抗战期间高等教育大迁徙与西北联大概况第44-46页
    2.2“良风所播,直迄今兹”:第一所现代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第46-49页
    2.3“培养韧作人才,完成建设事业”:战后未复员的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第49-50页
    2.4“沈阳设校,经始维艰”: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工学院第50-51页
    2.5“远仿欧美之成规,近应社会之需要”:中英合创的私立焦作工学院第51-54页
第三章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第一轮整合:二源兼济“尽瘁此临时教育事业”第54-69页
    3.1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来源与整合发展的四个阶段第54-56页
    3.2 西安临大工学院之二源兼济:北洋与平工第56-62页
        3.2.1 学科布局与师资队伍第57-59页
        3.2.2 救亡教育与学术讲演第59-61页
        3.2.3 立足西北与初步整合第61-62页
    3.3 西北联大工学院之传承移布:“发展西北高等教育,提高边省文化”第62-69页
        3.3.1 行军秦岭移布陕南第62-64页
        3.3.2 扎根城固并序连黉第64-66页
        3.3.3 弦歌不辍播火西北第66-69页
第四章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第二轮整合:四源合流“奠定西北工程教育基础”第69-106页
    4.1 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的考察视角第71页
    4.2 特色突出、素有渊源的优质教育资源:“联辉合耀,文化开秦陇”第71-72页
    4.3 兼容并纳的学科布局:“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第72-76页
    4.4 通专并重、学以致用的课程体系:“学扎实学深透”“推广应用于工业”第76-89页
    4.5 阵容严整、眼界开阔的师资力量:“知为先,行为重”第89-93页
    4.6 目标式培养培植真才:“全部延聘,供不应求”第93-98页
    4.7 强有力的行政保障:“责任綦重,筹思而力行”第98-106页
第五章 西北联大之工程学术与社会服务:“以应用科学为国家富强枢纽”第106-125页
    5.1 来之不易的图书与仪器设备:“经行千里,历时兼旬”第107-110页
    5.2 注重学以致用:“使与学校课程相辅而进”第110-111页
    5.3 作出重大科学贡献:“阐明自然界各种力量”“驾驭而利用之”第111-114页
    5.4 结合实际开展科学研究:“自力更生,复兴民族”第114-120页
    5.5 立足地方推进社会服务:加紧“内地之建设与开发”“科学化之推行”第120-125页
第六章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之播迁:以“经始维艰”之东北大学为例第125-145页
    6.1 建校初衷与“九一八”后迁校北平第125-129页
    6.2 迁校西安与工学院并入西北联大第129-132页
    6.3 改为国立暂迁开封、归聚西安与学生护校运动第132-135页
    6.4 再迁三台与战后复校沈阳、长春第135-140页
    6.5 东北大学辗转播迁的历史原因第140-144页
        6.5.1 国民政府中央与地方的博弈第140-141页
        6.5.2 国民党为维护政治统治推行的党化教育第141-142页
        6.5.3 抗战形势的发展与保存高等教育火种的需要第142-143页
        6.5.4 学生运动的风起云涌第143-144页
    6.6 小结第144-145页
第七章 西北联大科技学术期刊:“科学之昌明与工业之进展,尤非赖此不为功”第145-173页
    7.1 西北联大工科来源院校主要科技学术期刊第145-149页
        7.1.1 国立北平大学第145-148页
        7.1.2 国立北洋大学第148页
        7.1.3 东北大学第148-149页
        7.1.4 私立焦作工学院第149页
    7.2 西安临大—西北联大及其子体院校主要科技学术期刊第149-154页
        7.2.1《西安临大校刊》与《西北联大校刊》第149-150页
        7.2.2 国立西北大学第150页
        7.2.3 国立西北农学院第150-152页
        7.2.4 国立西北医学院第152-153页
        7.2.5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第153-154页
    7.3 国立西北工学院主要科技学术期刊及其科学传播第154-170页
        7.3.1 国立西北工学院主要科技学术期刊第154-155页
        7.3.2 国立西北工学院月刊第155-159页
        7.3.3 西工友声第159-162页
        7.3.4 纺织通讯第162-165页
        7.3.5 机工通讯第165-169页
        7.3.6 办刊特点及科学传播第169-170页
    7.4 小结——兼与西南联大期刊比较第170-173页
第八章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思想(上)——工科教授之世界视野:“取人之长而不盲从,存己之长而有鉴别”第173-188页
    8.1 西北联大工科教授留学简况第173-175页
    8.2“教育事业,实国家民族灵魂之寄托”“取人之长而不盲从,存己之长而有鉴别”的教育思想第175-179页
    8.3“教者能熟习渊博,能揣度国情与时间”“训练脑筋之悟性,有推绎之能力”的教学方式第179-183页
    8.4“冷静细密的头脑,平稳踏实的脚膀”“所以增加熟练,所以补专门教育与职业学校教育之不足”的培养目标第183-185页
    8.5“国家危亡之挽救,中华民族之复兴”“一观他人之现代文明,又焉敢不鞠躬尽瘁”的爱国情怀第185-187页
    8.6 小结第187-188页
第九章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思想(中)——长校人李书田:“内求生存之自给,外御强暴之侵凌”第188-209页
    9.1 救国抱负:“国家危亡之挽救、中华民族之复兴”,“尤其以应用科学为国家富强枢纽”第189-192页
    9.2 战时教育:“内求生存之自给,外御强暴之侵凌”,工程教育当“出其工程学术以解决之”“出其所造就者以担当之”“设计创置并厘定运用之方”第192-196页
    9.3 树志模式:“深厚的科学基础”“实际的工程技术”“组织与管理能力”“创业与刻苦的志气”“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的兴趣”之“五端方针”第196-200页
    9.4 精英教育:“重质不重量,教学谨严,风格独存”“北洋功课旧以森严闻世,望门墙者愈多,良风所播,直迄今兹”第200-202页
    9.5 学科建设:“有大学之日,就有工程科系”,战时“学术救国之思潮,愈益发舒”第202-206页
    9.6 播火西部:“教育事业,实国家民族灵魂之寄托”“仍本北洋过去重质不重量,‘实事求是’之精神,选拔优秀培植真才”第206-208页
    9.7 小结第208-209页
第十章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思想(下)——工程教育代表人物:“嘉言之发抒,懿行之习现”第209-227页
    10.1“民族性之培养”“专门技术人才之造就”:胡庶华与战时教育第209-216页
        10.1.1 战时与平时:“战时要有平时的镇静,平时要有战时的紧张”第210-212页
        10.1.2 联大精神:“经长途之跋涉,受生活之辛苦”“正人心,厚风俗”.193第212-214页
        10.1.3 国防与教育:“群策群力,实行全国总动员”“执挺可以制敌,投戈可以讲艺”第214-216页
        10.1.4 小结第216页
    10.2“有志气,抓机遇”“以为祖国培养英才为己任”:魏寿昆与科学救国第216-227页
        10.2.1 辗转西北:“心甘情愿,乐此不疲”第218-219页
        10.2.2 严谨治学:“分辨是非,提纲携领”“互为因果,循环联系”第219-222页
        10.2.3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责无旁贷”第222-226页
        10.2.4 小结第226-227页
第十一章 两院院士忆联大:“卧薪尝胆,分秒必争”“爱国是一种永不衰减的动力”第227-238页
    11.1 西北联大及其主要工科后继院校两院院士概况第227-230页
    11.2 联大学脉,传承西北:“坚持工程教育的战略地位不动摇”第230-231页
    11.3 联大校风,源远流长:“实事求是,贵在探索”第231-233页
    11.4 爱国精神,化育学人:“无穷的爱国心、无穷的救亡图存思想”第233-234页
    11.5 学科创新,砥柱中流:“创新是奋斗的核心,是成功的必由之路”第234-236页
    11.6 小结第236-238页
第十二章 西北联大工程教育之传承整合与联大精神:教育长征,薪火相传第238-253页
    12.1“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传承中国最早的工程学术与高等工程教育第239-241页
    12.2“尤负西北文化重责”:共享交流整合,由点及面形成西北高等工程教育基本格局第241-244页
    12.3“集四大工程学府之精粹”:立足实际构建并完善学科体系,形成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第244-246页
    12.4“治学严谨,驰誉海内”:秉承从严治学理念,形成勤奋求实学风第246-250页
    12.5“出其工程学术以解决之,出其所造就者以担当之”:致力于工程技术救国,积极服务国家生产建设第250-253页
结论第253-258页
参考文献第258-272页
致谢第272-27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76-278页
作者简介第278-279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4475460,这篇论文共279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83.7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139.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