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文化差异冲突现象研究

西方留学生论文 汉语学习论文 学习/教学风格论文 交际风格论文 汉语语用失误论文
论文详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快速提升,来华学习汉语的西方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从总体上说,西方留学生对在华的汉语学习状况表示满意,他们的汉语水平和文化知识也普遍得到提高。然而,在具体的汉语学习过程中,西方留学生对我国汉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风格以及我国师生的交际行为、语用习惯普遍感到陌生和不适。面对全新的教育背景和学习环境,这些学生往往表现出难于言表的文化诧异心理。而对我国汉语教师而言,他们也对这些学生在课内外表现出来的不适现象感到迷惑不解,有时甚至束手无策。目前西方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有哪些文化差异冲突现象?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文化因素是如何影响西方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行为的?我们应如何去帮助西方留学生消除文化差异对汉语学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对西方来华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文化差异冲突现象展开了调查和研究。本研究以社会教育模式、3P教学模式和高低语境文化假说为理论基础,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开调查。为了便于对调查对象的文化价值和教育观念进行比较,本研究选择了113名西方来华留学生、92名汉语教师和93名中国学生作为被试。调查的目的主要是探究西方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与汉语教师教学风格上的差异冲突,考查他们与中国师生的交际风格的差异冲突以及他们的跨文化汉语语用失误现象。本调查所采用的工具是问卷和访谈。在定量数据的统计方面,我们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22.0)对学习/教学风格和交际风格这两个方面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卡方检验。同时,我们通过百分比的计算对西方留学生的语用失误现象进行了统计。在对定性数据的统计方面,我们先对所获取的访谈数据进行解码,然后对数据进行归类。在完成了所有的数据统计和整理后,本研究从三个不同的文化视角对西方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冲突现象进行了剖析,即输出为主的学习文化与输入为主的学习文化、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以及对权力距离高度接受和低度接受的等级文化。通过对数据的归纳与分析,本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1.西方留学生的学习风格与我国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风格存在着显著差异。西方留学生具有动手型、直觉-随意型、开放型、外向型和整体型的学习风格,而对外汉语教师则具有视觉型、内向型、具体连续型、封闭型和分析型的教学风格。上述各类型的差异体现在24个题项上。这两类人群在学习和教学风格上的冲突主要源自于中西方的学习文化与价值文化。在学习文化上,西方留学生表现出明显的输出为主的学习文化,而汉语教师则具有输入为主的学习文化。在价值文化上,西方留学生有着强烈的个人主义意识,而汉语教师具有集体主义观念。2.就交际风格而言,西方留学生和中国师生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西方留学生在言语生动性、言语争辩性、非口头表达性、言语放松性、言语开放性和情感导向性等六类交际风格上的均值明显高于中国师生,而中国师生在言语间接性、人际敏感性和沉默倾向性等三类交际风格上的均值明显高于西方留学生。上述各类型的差异体现在25个题项上。总体而言,这些差异冲突与中西方的价值文化有关,两组人群在个人表达欲的张扬/抑制、话语的对抗性/合作性、人际距离的远/近、个人生存空间的拓展/维持以及面子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观念。3.在汉语语用方面,西方留学生与中国师生的明显差异体现在“称赞与回复”、“批评与回复”、“问候与招呼”、“请求/邀请与回复”、“拒绝”、“道歉与回复”、“感谢”、“告别”以及“具有文化性的字/词/句”等九种语用类型的26个选题上。这些差异冲突源于中西方的价值文化和等级文化。两组人群在利己/利他主义观念、隐私观念、长期/短期导向的观念、个人/社会的权重意识、普遍一致/灵活特殊的待人原则以及对权力距离的接受程度等方面存在不同。本研究拓展了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路向,丰富了第二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同时也为提高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汉语教师应采用各种有效途径来使西方留学生增强跨文化意识,使他们充分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其次,汉语教师应根据西方留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再次,汉语教师应引导西方留学生了解汉语教师的教学风格,帮助他们拓展自己的学习风格。最后,汉语教师应系统讲解汉语语用文化知识,帮助西方留学生排除母语文化的负面干扰。同时,他们还应不断地更正西方留学生的跨文化语用失误行为,切实提高他们的跨文化语用能力。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引言第16-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1.3 论文的框架结构第18-20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0-67页
    2.1 文化的定义和特征第20-23页
        2.1.1 文化的定义第20-22页
        2.1.2 文化的特征第22-23页
    2.2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第23-31页
        2.2.1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第24-26页
            2.2.1.1 集体主义观念第24-25页
            2.2.1.2 个人主义观念第25-26页
        2.2.2 对权力距离高度接受与低度接受的等级文化第26-28页
            2.2.2.1 重视权力距离第27-28页
            2.2.2.2 弱化权力距离第28页
        2.2.3 输入与输出为主的学习文化第28-31页
            2.2.3.1 输入为主的学习文化第29-30页
            2.2.3.2 输出为主的学习文化第30-31页
    2.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1-35页
        2.3.1 社会教育模式第31-32页
        2.3.2 3P教学模式第32-33页
        2.3.3 高-低语境文化假说第33-35页
    2.4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及研究的发展第35-37页
        2.4.1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过程第35-36页
        2.4.2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过程第36-37页
    2.5 语言学习风格研究第37-47页
        2.5.1 语言学习风格的定义第37-38页
        2.5.2 语言学习风格的分类第38-40页
            2.5.2.1 Reid的分类第38页
            2.5.2.2 Oxford的分类第38-39页
            2.5.2.3 Felder的分类第39页
            2.5.2.4 Ehrman的学习风格分类第39-40页
        2.5.3 文化因素对第二语言学习风格的影响第40-44页
        2.5.4 第二语言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的差异冲突第44-47页
    2.6 交际风格研究第47-57页
        2.6.1 交际风格的定义第48页
        2.6.2 交际风格的分类第48-51页
            2.6.2.1 Norton的交际风格分类第48-49页
            2.6.2.2 Burgoon等人的交际风格分类第49页
            2.6.2.3 Gudykunst的交际风格分类第49-50页
            2.6.2.4 Kim等人的交际风格分类第50页
            2.6.2.5 DeVries等人的交际风格分类第50-51页
        2.6.3 文化因素与第二语言交际风格的关系第51-57页
    2.7 跨文化语用失误第57-67页
        2.7.1 语用失误的定义第57-58页
        2.7.2 语用失误分类第58-59页
        2.7.3 文化背景与第二语言语用失误第59-67页
第3章 研究设计第67-80页
    3.1 研究问题第67页
    3.2 调查对象第67-72页
        3.2.1 问卷调查对象第67-71页
            3.2.1.1 西方留学生第67-70页
            3.2.1.2 汉语教师第70页
            3.2.1.3 中国学生第70-71页
        3.2.2 访谈对象第71-72页
            3.2.2.1 西方留学生第71页
            3.2.2.2 汉语教师第71-72页
            3.2.2.3 中国学生第72页
    3.3 调查工具第72-76页
        3.3.1 调查问卷第72-76页
            3.3.1.1 语言学习风格调查表第72-73页
            3.3.1.2 语言教学风格调查表第73-74页
            3.3.1.3 交际风格调查表第74-75页
            3.3.1.4 跨文化汉语语用调查表第75-76页
        3.3.2 访谈第76页
    3.4 数据收集第76-78页
        3.4.1 西方留学生的数据收集第76-77页
        3.4.2 汉语教师的数据收集第77页
        3.4.3 中国学生的数据收集第77-78页
    3.5 数据统计第78-80页
        3.5.1 定量数据统计第78页
        3.5.2 定性数据统计第78-80页
第4章 西方留学生和汉语教师在学习风格与教学风格上的文化差异冲突现象第80-97页
    4.1 学习风格与教学风格的文化差异冲突第80-92页
        4.1.1 西方留学生的学习风格第82-87页
            4.1.1.1 动手型第82-83页
            4.1.1.2 .外向型第83页
            4.1.1.3 直觉随意型第83-85页
            4.1.1.4 开放型第85-86页
            4.1.1.5 整体型第86-87页
        4.1.2 汉语教师的教学风格第87-92页
            4.1.2.1 视觉型第87-88页
            4.1.2.2 内向型第88-89页
            4.1.2.3 具体连续型第89-90页
            4.1.2.4 封闭型第90-91页
            4.1.2.5 分析型第91-92页
    4.2 讨论第92-97页
        4.2.1 学习文化第92-95页
            4.2.1.1 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第92-93页
            4.2.1.2 学习的随意性与教学的逻辑性第93-94页
            4.2.1.3 重视整体意义与强调细节分析第94-95页
        4.2.2 价值文化第95-97页
            4.2.2.1 自我宣扬与自我约束第95页
            4.2.2.2 以教师为权威与以学生为中心第95-97页
第5章 西方留学生和中国师生在交际风格上的文化差异冲突现象第97-114页
    5.1 西方留学生和中国师生在交际风格上的文化差异冲突第97-109页
        5.1.1 西方留学生的交际风格第99-105页
            5.1.1.1 言语生动性第99-100页
            5.1.1.2 言语争辩性第100-101页
            5.1.1.3 非口头表达性第101-103页
            5.1.1.4 言语放松性第103-104页
            5.1.1.5 言语开放性第104-105页
            5.1.1.6 情感导向性第105页
        5.1.2 中国师生的交际风格第105-109页
            5.1.2.1 言语间接性第105-106页
            5.1.2.2 人际敏感性第106-108页
            5.1.2.3 沉默倾向性第108-109页
    5.2 讨论第109-114页
        5.2.1 个人表达欲的张扬与抑制第109-110页
        5.2.2 话语的对抗性与合作性第110-111页
        5.2.3 人际距离的远与近第111页
        5.2.4 个人生存空间的拓展与维持第111-112页
        5.2.5 面子意识第112-114页
第6章 西方留学生与中国师生在汉语语用上的文化差异冲突现象第114-136页
    6.1 西方留学生与中国师生在汉语语用上的文化差异冲突第114-130页
        6.1.1 称赞与回复第115-117页
        6.1.2 批评第117-118页
        6.1.3 问候与称呼第118-121页
        6.1.4 请求/邀请及回复第121-123页
        6.1.5 拒绝第123-124页
        6.1.6 道歉与回复第124-125页
        6.1.7 感谢和回复第125-128页
        6.1.8 告别第128-129页
        6.1.9 具有文化性的字、词、句第129-130页
    6.2 讨论第130-136页
        6.2.1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观念第131-132页
        6.2.2 .西方社会与中国社会的隐私观念第132页
        6.2.3 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的观念第132-133页
        6.2.4 个人与社会的权重意识第133页
        6.2.5 “普遍一致”与“灵活特殊”的待人方式第133-134页
        6.2.6 权力距离的接受程度第134-136页
第7章 结论和启示第136-145页
    7.1 研究结论第136-138页
    7.2 本研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启示第138-139页
    7.3 本研究对提高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启示第139-142页
        7.3.1 提高西方留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第139-140页
        7.3.2 根据西方留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第140-141页
        7.3.3 引导西方留学生适应中国教师的教学风格第141-142页
        7.3.4 帮助西方留学生剖析汉语语用文化知识,排除母语干扰第142页
    7.4 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第142-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8页
附录第158-189页
    附件Ⅰ:个人情况问卷第158-160页
        ●针对西方留学生的个人情况问卷第158页
        ●针对汉语教师的情况问卷第158-159页
        ●针对中国学生的情况问卷第159-160页
    附件Ⅱ:《语言学习风格调查表》(留学生使用)第160-163页
    附件Ⅲ:《语言教学风格调查表》(汉语教师使用)第163-166页
    附件Ⅳ:《交际风格调查表》第166-173页
        ●《交际风格调查表》(留学生使用)第166-169页
        ●《交际风格调查表》(中国师生使用)第169-173页
    附件Ⅴ:《跨文化汉语语用调查问卷》的选题设计与参考来源第173-175页
    附件Ⅵ:《跨文化汉语语用调查表》第175-186页
        ●《跨文化汉语语用调查表》(留学生使用)第175-180页
        ●《跨文化汉语语用调查表》(中国师生使用)第180-186页
    附录Ⅶ:访谈问题第186-189页
        ●针对西方留学生的访谈问题第186-187页
        ●针对汉语教师和中国学生的访谈问题第187-189页
致谢第189-191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191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4350160,这篇论文共191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57.3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95.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