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

货币政策论文 传导机制论文 货币政策工具的区域优化论文 货币市场论文
论文详情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无论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国家,货币政策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人民银行自1984年单独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在不同时期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对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即使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今天,货币政策的效应仍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货币政策对于货币供应量,从而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充分,还不能完全实现中央银行的预期。论文从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历史沿革出发,重点分析现实经济中影响货币政策效应发挥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论文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货币政策理论的简要回顾。从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方面简要地阐述了贯穿论文始终的货币政策的相关理论。 第二部分,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历史考察。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化为核心,分阶段地回顾了我国从1984年建立中央银行制度到2001年,货币政策实施的历史沿革。这一时期,我国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1993年),第二阶段(1994年—1997年),第三阶段(1998年—2001年)。 第三部分,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若干因素。货币政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政策体系,受到现实经济生活中诸多因素的干扰。本部分就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对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产生较大影响的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这四个方面分别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货币政策刺激需求的有限性,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和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第四部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政策建议。通过对以上干扰性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改进和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几点政策建议。其中包括:实现货币政策工具在区域上的优化配置,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货币市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及采取相关措施应对金融创新。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提出了以下两点见解: 1、加入WTO后,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将日趋显著。 在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方面,金融创新降低了目前作为中介指标的货币供应量的可靠性,主要是模糊了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扩大了货币供应的主体,削弱了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削弱了存款准备金的效力,降低了再贴现政策的效果。并且,金融创新部分改变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同时,金融创新在转移和分散风险的同时造成的新的风险也给货币政策的效果带来了不确定性。 2、货币政策工具因其属性不同,在不同地理区域上传导货币政策的意图时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中央银行应从实际出发,优化货币政策工具在区域上的配置。 这些优化措施包括:实行有差别的存款准备金政策,鉴于西部地区货币乘数远低于东部地区的客观事实,对发达地区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规定得高一些,不发达地区低一些,使存款准备金真正起到调节地区间资金平衡的作用;实行全国性的再贴现政策,全国统一的再贴现率有助于发挥资金的导向和结构调节功能;实现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优化配置,提高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水平,东部地区依靠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货币市场,扩大市场交易主体,扩大和增强货币市场的交易规模和流动性:西部地区则把重点放在债券市场上,争取多发放国家西部开发重点建设债券,同时建立国家债券的柜台交易制度,提高债券的流动性。
第一章 货币政策理论的简要回顾第10-20页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第10-14页
        一 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第10-13页
        二 货币政策目标的矛盾与协调第13-14页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第14-17页
        一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第14-16页
        二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第16-17页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17-20页
        一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第17-18页
        二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第18-20页
第二章 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历史考察第20-28页
    第一节 1984-1993年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第20-22页
        一 1984-1993年中国货币政策的要素第20-21页
        二 1984-1993年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第21-22页
        三 1984-1993年中国货币政策的效果第22页
    第二节 1994-1997年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第22-25页
        一 1994-1997年中国货币政策的要素第22-23页
        二 1994-1997年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第23-24页
        三 1994-1997年中国货币政策的效果第24-25页
    第三节 1998-2001年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第25-28页
        一 1998-2001年中国货币政策的要素第25页
        二 1998-2001年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第25-27页
        三 1998-2001年中国货币政策的效果第27-28页
第三章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若干因素第28-41页
    第一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第28-32页
        一 中央银行层面的传导障碍第28-29页
        二 商业银行层面的传导障碍第29-31页
        三 微观主体层面的传导障碍第31-32页
    第二节 货币政策刺激需求的有限性第32-35页
        一 货币结构第32-33页
        二 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第33-34页
        三 货币政策传导第34-35页
    第三节 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第35-37页
        一 货币市场发展滞后第35-36页
        二 同业拆借市场的影响第36页
        三 国债市场的影响第36页
        四 票据市场的影响第36-37页
        五 短期外汇市场的影响第37页
    第四节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第37-41页
        一 金融创新降低了货币供应量的可靠性第37-38页
        二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第38-39页
        三 金融创新部分改变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39-40页
        四 金融创新加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第40-41页
第四章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政策建议第41-52页
    第一节 货币政策工具的区域配置第41-44页
        一 货币政策工具实效性在区域上的差异第41-42页
        二 优化配置货币政策工具的建议第42-44页
    第二节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44-46页
        一 缩短货币政策决策时滞第44页
        二 培育和发展金融主体第44-45页
        三 改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第45页
        四 改善金融机构贷款经营的外部环境第45-46页
    第三节 完善货币市场第46-47页
        一 重视货币市场的健全和完善第46页
        二 建立健全信用制度第46页
        三 建立统一的货币市场第46页
        四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第46-47页
        五 发展新的金融工具第47页
    第四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第47-50页
        一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第47-48页
        二 相关的建议第48-50页
    第五节 应对金融创新的具体措施第50-52页
        一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第50页
        二 应对金融创新的具体措施第50-52页
总结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6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407160,这篇论文共56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6.8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8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