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流域降水径流演变规律与旱涝特征

降水论文 径流论文 旱涝论文 演变论文 GM1,1模型论文 预测论文
论文详情
根据晋江流域安溪、永春、南安、晋江等四个气象站和安溪和石砻水文站历年径流量序列和降水序列,应用了Mann-Kendall法、R/S法、Morlet小波等数学方法,对该流域降水和径流的演变规律,运用灰色理论方法,建立灾变GM(1,1)模型,对流域的旱涝情况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晋江降水、径流年内变化特征分析:60年代至今,晋江流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越来越低,上游向下游逐渐由均匀向不均匀变化。晋江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性明显,西北丘陵山区降水较东南沿海丰富,且不均匀性和集中度程度更甚,流域降水集中期与主汛期时间一致。2)晋江流域上、下游年径流变化无明显的升降趋势,比较平稳,无显著突变,流域径流序列存在6a、10a、32a多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其中10a和6a时间尺度变化较强;晋江4个代表气象站年降水量总体增加且呈显著递增变化趋势,未来流域降水呈持续上升趋势,安溪、永春、晋江三站年降水量突变显著,流域降水序列存在7a、10a、46a左右的三个时间尺度的主周期,其中尤以主周期为7a的振荡能量最为强大。3)旱涝特征分析及预测研究:流域大涝、极涝、大旱、偏旱出现几率大。一年中,在雨季的中期(6-8月)和旱季的中期(12-1月)旱涝出现的机率大,在旱季的早期(10~11月)和旱季后期2月出现的机率小,不论是全年还是雨季,旱涝变化趋势都是由偏旱型向偏涝型转变的趋势,21世纪初晋江流域将以偏涝型为主,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晋江流域旱涝情况可行。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绪论第9-19页
    1 研究背景第9-10页
    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0-16页
        2.1 水文时间序列特征的研究概况第10-13页
        2.2 早涝的研究概况第13-14页
        2.3 研究意义第14-16页
    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9页
        3.1 研究内容第16-18页
        3.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一章 降水、径流演变规律和旱涝研究的理论方法第19-31页
    1 水文时间序列年内变化特征研究方法第19-20页
        1.1 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第19页
        1.2 年内集中度、集中期第19-20页
        1.3 年内分配变化幅度第20页
    2 线性分解时间序列原理第20-24页
        2.1 趋势项分析第20-22页
        2.2 跳跃项分析第22-23页
        2.3 周期性分析第23-24页
    3 旱涝特征方法研究第24-27页
        3.1 单站Z指数计算第24-25页
        3.2 区域综合Z指数构建第25-26页
        3.3 区域早涝等级的划分第26页
        3.4 降水变差系数第26-27页
    4 灰色灾变预测及检验第27-31页
        4.1 GM(1,1)模型的建模过程第27-28页
        4.2 GM(1,1)模型精度检验第28-31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31-35页
    1 自然地理概况第31-34页
    2 社会经济概况第34页
    3 旱涝情况第34-35页
第三章 晋江流域降水演变规律第35-49页
    1 降水年内变化特征第35-38页
        1.1 年内降水不均匀性特征第36-37页
        1.2 降水年内集中程度、集中期第37-38页
    2 降水趋势和突变分析第38-42页
    3 年降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小波分析第42-49页
第四章 晋江流域径流的演变规律第49-66页
    1 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第49-55页
        1.1 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第50-52页
        1.2 径流年内集中程度、集中期第52-54页
        1.3 径流年内分配变化幅度第54-55页
    2 径流趋势和突变分析第55-58页
    3 晋江径流的多时间尺度特征第58-66页
第五章 晋江流域旱涝特征分析及预测第66-79页
    1 晋江流域旱涝特征分析第66-70页
        1.1 旱涝等级分析第66-68页
        1.2 旱涝的年代变化分析第68-69页
        1.3 流域旱涝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第69-70页
    2 基于灾变GM(1,1)模型的旱涝预测第70-79页
        2.1 旱灾GM(1,1)模型预测第70-74页
        2.2 涝灾GM(1,1)模型预测第74-7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3页
    1 结论第79-80页
    2 讨论和展望第80-83页
参考文献第83-91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个人简历第93-9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793159,这篇论文共9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8.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7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