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极材料光/电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及污染物化学能的综合利用

TiO_2纳米管阵列论文 TiO_2纳米孔阵列论文 光电催化论文 改性论文 光催化燃料电池论文
论文详情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有毒有害废物、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水体,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如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难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因此发展高效的处理方法已是迫在眉睫。高级氧化技术可以通过产生羟基自由基(OH )来氧化有机污染物,并具有氧化能力强、氧化速度快和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因此成为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技术作为高级氧化技术的一种,被认为是废水处理中极具发展前景的催化氧化技术之一,其与传统的污染物处理方法相比具有绿色、节能、高效、无二次污染和污染物降解彻底等优点,而高效的光催化剂是该技术的关键所在。本论文针对于传统的粉体TiO2光催化材料在有机污染物处理过程中,存在着电荷复合严重、可见光吸收差和处理效率低等不足,开展了新型、高效的TiO2纳米管(孔)阵列电极材料的制备、可见光响应拓展以及光/电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的研究,以实现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处理;同时,对污染物降解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开展了研究。通过设计一个基于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的光催化燃料电池体系,可以同时实现污染物降解和及其化学能的利用。TiO2纳米管(孔)阵列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首先研究了利用HF-H2O介质和含氟的二甲亚砜(HF-DMSO)介质阳极氧化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TNA)及其光电化学性能,发现纳米管的结构参数(如管长、管径和管壁厚度)、基底结构及材料稳定性等均会对其光电催化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获得结构稳定、寿命长和电子传输快的纳米管电极,论文利用阳极氧化技术和超声波技术制得了一种管长相对较短的TiO2纳米管阵列(STNA)薄膜;在阳极氧化电压520 V范围内,制得了管径1265 nm、管长75280 nm的纳米管阵列薄膜。实验结果表明,尽管这种STNA材料管长较短,但却具有良好的光电催化性能,这与其优异的机械稳定性和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能有关。例如,与利用传统磁力搅拌方法制得的纳米管阵列电极相比,在相同实验条件下STNA电极产生的饱和光电流约为前者的1.80倍;在降解四环素时,STNA电极的去除率要比前者高出20%以上。此外,论文还通过低温阳极氧化和超声后处理方法,在HF-DMSO介质中制备了一种新型且高度有序的TiO2纳米孔阵列(TNP)材料。这种由长纳米管脱落后得到的多孔结构,由于纳米TiO2与基底间特有的紧密结合,使得光生电子在其内部能够快速的传输,因而表现出了比传统TNA电极更为优异的光电催化降解有机物性能。论文还考察了偏电压、电解质浓度、pH和有机物初始浓度等参数对TiO2纳米管(孔)阵列电极光电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性能的影响。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材料的可见光改性。论文以STNA电极为基础,利用超声电化学沉积技术制备了兼具高效可见光吸收性能和高稳定性的CdS/STNA复合电极和Cu2O/STNA复合电极,以解决传统沉积方法中沉积颗粒与纳米管间结合力差和沉积颗粒分布不均等不足。SEM和XRD分析表明六方晶型的CdS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纳米管表层;DRS分析表明,CdS的存在使得复合电极的吸收边扩展至525 nm,明显改善了对太阳光的利用率。CdS的沉积量有一最佳值,在本文条件下沉积10 min时为最佳;SEM,EDS,XPS和XRD等分析表明,呈八面体型的Cu2O颗粒均匀分布在纳米管表层。Cu2O的掺入显著扩展了复合电极的可见光吸收范围以及提高了其光电催化性能。Cu2O沉积5 min时,复合电极的性能最佳,其产生的光电流密度值比纯纳米管电极高出4.75倍以上。污染物降解过程中释放化学能的利用。针对于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中化学能的利用问题,论文基于原电池原理,以性能优异的STNA电极为阳极,镀过铂黑的铂片为阴极,设计了一种光催化燃料电池(PFC)体系,以同时实现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及其释放化学能的利用。并以多种模型化合物、难降解有机物和实际废水为基质,考察了电池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光阳极材料、阴极材料、电解质浓度和pH等均会对电池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另外,利用PFC产生的电能为另一光催化体系提供偏压,以构成一个由PFC提供偏压的光电催化降解有机物的复合体系。结果表明,这种复合体系能够显著提高目标有机物的处理效率;复合体系的外电路电阻值、电解质浓度、光阳极的透光面积以及基质种类和浓度等均会对有机物的处理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词语第15-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41页
    1.1 研究背景第17页
    1.2 纳米Ti0_2 的基本性质及其光/电催化机理概述第17-23页
        1.2.1 Ti0_2 的基本性质第17-20页
        1.2.2 Ti0_2 的光/电催化机理第20-23页
    1.3 不同形貌的纳米Ti0_2 及其制备方法第23-30页
        1.3.1 纳米Ti0_2 粉体第23页
        1.3.2 有序的Ti0_2 纳米结构第23-30页
    1.4 纳米Ti0_2 的掺杂改性第30-34页
        1.4.1 半导体复合第30-31页
        1.4.2 离子掺杂第31-33页
        1.4.3 贵金属沉积第33-34页
        1.4.4 染料光敏化第34页
    1.5 影响Ti0_2 光/电催化氧化技术的主要因素第34-37页
        1.5.1 Ti0_2 晶型结构的影响第35-36页
        1.5.2 外加偏压的影响第36页
        1.5.3 溶液pH 的影响第36页
        1.5.4 光强的影响第36-37页
        1.5.5 电解质的影响第37页
    1.6 问题的提出第37-38页
    1.7 研究内容第38-41页
        1.7.1 研究内容第38-39页
        1.7.2 技术路线第39-4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41-51页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41-43页
        2.1.1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第41页
        2.1.2 主要实验试剂和药品第41-43页
    2.2 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第43-44页
        2.2.1 电解质的组成第43页
        2.2.2 实验装置第43-44页
    2.3 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第44-45页
        2.3.1 CdS/Ti0_2 纳米管阵列复合电极第44-45页
        2.3.2 Cu_20/Ti0_2 纳米管阵列复合电极第45页
    2.4 光电性能测试第45-46页
    2.5 降解有机污染物第46-49页
        2.5.1 目标污染物的选择第46-47页
        2.5.2 标准曲线第47-48页
        2.5.3 有机物降解技术第48-49页
    2.6 光催化燃料电池第49-51页
第三章 Ti0_2纳米管(孔)阵列电极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第51-73页
    3.1 传统Ti0_2 纳米管阵列(TNA)的制备第51-59页
        3.1.1 HF-H20 介质中Ti0_2 纳米管阵列(TNA)的制备第51-53页
        3.1.2 HF-DMSO 介质中Ti0_2 纳米管阵列(TNA)的制备第53-58页
        3.1.3 传统Ti0_2 纳米管阵列(TNA)电极的光电性能对比第58-59页
    3.2 短Ti0_2 纳米管阵列(STNA)电极第59-66页
        3.2.1 氧化时间对短Ti0_2 纳米管阵列(STNA)形貌特征的影响第60-61页
        3.2.2 氧化电压对短Ti0_2 纳米管阵列(STNA)形貌特征的影响第61-62页
        3.2.3 电流-时间曲线第62-63页
        3.2.4 短Ti0_2纳米管阵列(STNA)电极与传统Ti0_2纳米管阵列(TNA)电极的光电性能对比第63-66页
    3.3 Ti0_2 纳米孔阵列(TNP)电极第66-71页
        3.3.1 氧化时间对Ti0_2 纳米孔阵列(TNP)形貌特征的影响第67页
        3.3.2 氧化电压对Ti0_2 纳米孔阵列(TNP)形貌特征的影响第67-68页
        3.3.3 XRD,XPS 和EDS第68-70页
        3.3.4 Ti0_2 纳米孔阵列(TNP)电极与传统Ti0_2 纳米管阵列(TNA)电极的光电性能对比第70-71页
    3.4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四章 Ti0_2纳米管(孔)阵列电极光/电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性能第73-85页
    4.1 引言第73页
    4.2 光/电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性能第73-83页
        4.2.1 传统Ti0_2 纳米管阵列(TNA)电极光/电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性能第73-74页
        4.2.2 短Ti0_2 纳米管阵列(STNA)电极光/电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性能第74-78页
        4.2.3 Ti0_2 纳米孔阵列(TNP)电极光/电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性能第78-83页
    4.3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五章Ti0_2纳米管阵列电极的可见光改性研究第85-101页
    5.1 硫化镉/短Ti0_2 纳米管阵列(CdS/STNA)复合电极第85-93页
        5.1.1 硫化镉/短Ti0_2 纳米管阵列(CdS/STNA)复合电极的表征第86-89页
        5.1.2 硫化镉/短Ti0_2 纳米管阵列(CdS/STNA)复合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第89-92页
        5.1.3 硫化镉/短Ti0_2 纳米管阵列(CdS/STNA)复合电极的稳定性第92页
        5.1.4 CdS/短Ti0_2 纳米管阵列(CdS/STNA)复合电极的光电催化机理研究第92-93页
    5.2 氧化亚铜/短Ti0_2 纳米管阵列(Cu_20/STNA)复合电极第93-100页
        5.2.1 氧化亚铜/短Ti0_2 纳米管阵列(Cu_20/STNA)复合电极的表征第94-97页
        5.2.2 氧化亚铜/短Ti0_2 纳米管阵列(Cu_20/STNA)复合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第97-99页
        5.2.3 Cu_20/短Ti0_2 纳米管阵列(Cu_20/STNA)复合电极的稳定性第99-100页
    5.3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六章 基于Ti0_2纳米管阵列电极的光催化燃料电池的设计及应用第101-124页
    6.1 引言第101页
    6.2 光催化燃料电池(PFC)的设计第101-102页
    6.3 光催化燃料电池(PFC)的性能研究第102-110页
        6.3.1 极化曲线和光电转化效率第102-104页
        6.3.2 光催化燃料电池(PFC)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04-110页
        6.3.3 光催化燃料电池的稳定性第110页
    6.4 难降解有机物的电池性能第110-117页
        6.4.1 不同难降解有机物的电池性能第110-113页
        6.4.2 有机物降解性能第113-114页
        6.4.3 量子效率第114页
        6.4.4 光催化燃料电池(PFC)的可见光响应性能第114-117页
    6.5 光催化燃料电池(PFC)的应用研究第117-123页
        6.5.1 光催化燃料电池(PFC)-光电催化反应器复合体系的设计第117-118页
        6.5.2 不同降解过程对比第118-119页
        6.5.3 复合体系的有机物降解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第119-123页
    6.6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第124-127页
    7.1 主要结论第124-125页
    7.2 创新点第125-126页
    7.3 研究展望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8页
致谢第138-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140-143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1359,这篇论文共143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2.9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71.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