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规模商业银行间的风险传染效应研究

商业银行论文 风险传染论文 SVAR模型论文 Copula尾部相依性论文
论文详情
自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增速上下波动,逐步趋于中高速发展水平。2011年后宏观经济紧缩,名义投资增长率从30%以上跌落到截止2015年6月份的10%左右,同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逐步攀升。随着我国经济结构逐步转型,商业银行之间业务交织关系更加复杂,收入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其内部风险演变机制也悄然发生改变。本文按照商业银行规模大小选取5家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并以2010年中期为界将样本时区分为第一、二两个时期,研究不同规模商业银行间的风险传染效应。首先基于样本银行日收益率序列构建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第一时期样本银行之间风险传染关系比第二时期更加密集,第一时期多数样本银行之间呈现显著的双向传染关系,并且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处于风险传染过程的中心地位;考虑样本银行之间的当期结构关系,通过构建SVAR模型进行方差分解,研究每个结构冲击对样本银行收益率变动的贡献度,结果显示系统重要性银行对区域性银行贡献度较低,而区域性银行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贡献值相对较大,区域性银行中北京银行的影响范围和效果大于宁波银行。为了进一步研究样本银行间的非线性风险关系,本文分别针对样本银行的日收益率和时变VaR序列构建Copula函数,得出同等规模样本银行间的风险传染效应更加明显。基于样本银行收益率序列建立Gumbel和Clayton Copula函数研究其上下尾部相依性,得出第一时期收益率序列的尾部相依性均大于第二时期;为研究发生极值损失时不同规模银行间的风险传染效应,根据样本银行收益率序列下尾极值分布生成GARCH-VaR序列,基于时变VaR序列研究Clayton下尾相依性关系得出,时变VaR序列第二时期的下尾相依性明显大于第一时期,说明经济增速放缓后样本银行出现极值损失时的联系更加紧密。通过对收益率序列和极值损失序列尾部相依性的分析,发现样本银行面临损失时联系更加紧密,风险传染效应更加明显。通过构建SVAR模型和Copula函数得出如下结论:(1)基于银行收益率序列构建SVAR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系统重要性银行处于风险传染的核心位置,是商业银行风险传染的纽带,并且第一时期的纽带作用强于第二时期;基于SVAR模型进行方差分解可得,系统重要性银行受到区域性银行冲击效果相对强烈,反之,冲击效果较弱。(2)基于银行收益率序列构建Copula函数进行尾部相依性分析得出,第一时期风险传染效应强于第二时期,而基于极值损失分布序列构建Copula函数进行尾部分析得出,第二时期不同规模商业银行间风险传染效应强于第一时期,即从收益角度看,商业银行第一时期传染关系更强,而从损失角度看则第二时期更强。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冲突逐渐暴露,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更加复杂,不同规模商业银行风险损失序列之间相互传染效应逐步增强。此外,无论从银行收益率视角还是时变VaR视角,基于Copula尾部相依性分析均得出,同等规模商业银行之间风险传染效应更加显著。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3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路线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和论文创新第15-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页
        1.4.2 论文创新第15-17页
2 相关概念以及风险传染理论第17-28页
    2.1 相关概念第17-20页
        2.1.1 系统重要性银行第17-18页
        2.1.2 银行系统性风险第18-19页
        2.1.3 银行风险传染第19-20页
    2.2 风险传染理论第20-28页
        2.2.1 金融风险周期性解释派:金融脆弱性假说第20-22页
        2.2.2 金融信息学派:信息不对称第22-24页
        2.2.3 D-D银行挤兑模型理论第24-25页
        2.2.4 货币主义学派:货币政策论第25-26页
        2.2.5 资产价格波动理论第26-28页
3 商业银行风险现状分析第28-35页
    3.1 国内外商业银行发展环境第28-30页
    3.2 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现状第30-32页
    3.3 非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现状第32-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4 基于SVAR模型的风险传染效应分析第35-46页
    4.1 向量自回归理论第35-37页
        4.1.1 VAR模型和方差分解第35-36页
        4.1.2 结构VAR模型第36-37页
    4.2 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效应第37-44页
        4.2.1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第37-38页
        4.2.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38-42页
        4.2.3 基于SVAR模型的方差分解第42-44页
    4.3 本章小结第44-46页
5 不同规模商业银行主体的非线性传染效应第46-65页
    5.1 Copula理论及Copula函数第46-52页
        5.1.1 Copula理论第46-47页
        5.1.2 常用椭球类和阿基米德类Copula函数第47-49页
        5.1.3 Copula模型的估计方法第49-52页
    5.2 生成GARCH-VaR序列第52-57页
    5.3 基于Copula模型的非线性传染效应分析第57-64页
        5.3.1 确定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第57-58页
        5.3.2 选择适当的Copula函数第58-61页
        5.3.3 基于二维Copula函数的金融风险传染测度第61-64页
    5.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6 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第65-68页
    6.1 政策建议第65-66页
        6.1.1 针对商业银行施行多元监管标准第65页
        6.1.2 引导商业银行有效进行市场定位第65-66页
        6.1.3 严防严控,阻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第66页
    6.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附录A:商业银行样本序列边缘分布拟合图第71-73页
附录B:部分样本序列二元Copula函数联合密度图第73-75页
附录C:基于日收益率序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汇总表第75-77页
附录D:部分国家或地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汇总表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3153359,这篇论文共79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3.7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9.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