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规划得益及其公共还原研究

规划得益论文 规划得益的公共还原论文 我国的规划得益论文
论文详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社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和转型期,城市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相应地,作为城市建设发展指导的城市规划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与城市的快速发展相对于政府公共财政的有限性,对于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投入越来越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方法来解决。这种情况下,特别在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与社会矛盾,最为突出的是由于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发展的外部性影响,产生的个体利益对于公共利益的“不劳而获”的侵占,引发了不公平现象,使得我国城市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与社会矛盾,迫切需要解决。可以说,规划得益的研究视角,正好对于上述涉及到的问题以及其中涉及到的利益关系进行比较合理的概括,并且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更深刻的研究与认识;只有认清了问题的本质面目和关键,我们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针对性地且创造性地对于规划得益及其公共还原的提出与总结研究,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法,因此,为了实现保障城市建设秩序、协调多方利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必须对规划得益及其还原进行系统研究,从而进一步指导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创造性地提出了研究课题,力图从经济、社会、法制、行政等学科多方面入手,通过对规划得益及其公共还原的基础理论的研究以及国内外相关情况的研究,明确和梳理出规划得益及其公共还原的基本原理、本质内容以及现实意义与问题,进一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规划得益及其公共还原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对我国的规划得益的公共还原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本文一共五章,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到第三章,为规划得益问题的提出与分析。第一章为本文的绪论部分,提出文章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确定研究框架和结构,并对核心概念——规划得益、规划得益的公共还原作出阐释。第二章从概念出发,对规划得益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与归纳总结,并对规划得益的方法与类型进行分析。第三章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规划得益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我国规划得益出现的情况、规划得益的类型、表现形式等,进而分析我规划规得益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第二部分为第四、五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研究结论。第四章提出规划得益问题的解决方法——规划得益的公共还原,并对规划得益的公共还原从出现的原因、历史与基础理论,进而对公共还原的方法及还原收益的使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五章在上一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目前规划得益公共还原现状,提出我国规划得益公共还原的基本原则,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页
    1.3 研究目的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第17-19页
        1.4.1 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第17页
        1.4.2 解决问题第17-19页
    1.5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1 文献综述研究第19页
        1.5.2 历史研究第19页
        1.5.3 比较研究第19页
        1.5.4 系统研究第19-20页
        1.5.5 多交叉学科研究方法第20页
        1.5.6 图表分析、归纳、演绎、综合分析等仍是本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0页
    1.6 基本概念辨析第20-22页
        1.6.1 规划得益第20-21页
        1.6.2 规划得益的公共还原第21页
        1.6.3 与英国规划体系中“规划得益”的区别第21-22页
    本章注释第22-23页
第二章 规划得益的基本理论第23-52页
    2.1 规划得益问题出现的背景第23-27页
        2.1.1 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行政的国家转型第23-24页
        2.1.2 当代城市规划的新发展——从工具理性到公共利益取向第24-25页
        2.1.3 规划得益问题的研究与实践第25-27页
    2.2 规划得益的界定第27-34页
        2.2.1 土地增值理论与开发利益第27-32页
        2.2.2 规划得益的界定第32-33页
        2.2.3 规划得益的本质特征——“公利私得”第33-34页
    2.3 规划得益产生的原因——城市发展的外部性第34-37页
        2.3.1 城市发展的外部性与规划得益第34-36页
        2.3.2 规划得益的正负第36-37页
        2.3.3 城市发展外部性的边界效应第37页
    2.4 规划得益产生的条件——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第37-39页
    2.5 规划得益中的关键性问题——规划得益的测量第39-44页
        2.5.1 规划得益的基本属性与特点第39-42页
        2.5.2 规划得益的关键性问题第42-44页
    2.6 规划得益的类型与形式第44-49页
        2.6.1 规划得益的类型第44-47页
        2.6.2 规划得益的层次第47-48页
        2.6.3 规划得益的表现形式第48-49页
    2.7 小结第49-50页
    本章注释第50-52页
第三章 我国的规划得益第52-80页
    3.1 我国规划得益问题出现的背景第52-58页
        3.1.1 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第52-56页
        3.1.2 转型带来的新的社会矛盾第56-57页
        3.1.3 规划得益视角下的问题解释第57-58页
    3.2 我国规划得益的出现第58-64页
        3.2.1 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并不存在明显的规划得益第58-59页
        3.2.2 社会转型,我国出现规划得益现象第59-61页
        3.2.3 我国规划得益出现的情况第61-63页
        3.2.4 规划得益的归属——规划得益与政府竞争所带来的与开发商合作的辨析第63-64页
    3.3 我国规划得益的类型及测量第64-70页
        3.3.1 我国规划得益的类型第65-68页
        3.3.2 我国规划得益的测量第68-70页
    3.4 我国规划得益现存的问题第70-72页
        3.4.1 规划得益不当,造成“搭便车”行为,影响社会公平,引发社会矛盾第70页
        3.4.2 利益主体多元化,缺乏制度缓冲,利益冲突加剧第70-71页
        3.4.3 公共投资需求加大,规划得益回收不力,公共财政不足,影响公共设施供给能力第71页
        3.4.4 诱发土地投机,引起市场混乱,公共利益受损第71-72页
    3.5 我国对规划得益问题的忽视第72-78页
        3.5.1 政府对于规划得益问题的“代表性”忽视第72-74页
        3.5.2 开发企业对于规划得益问题的主观性忽视第74-75页
        3.5.3 市民对于规划得益盲目性忽视和自身的“被忽视”第75-77页
        3.5.4 规划师对于规划得益问题的“职业性”忽视第77-78页
    3.6 小结第78-79页
    本章注释第79-80页
第四章 规划得益的公共还原第80-105页
    4.1 规划得益公共还原的原因——公平性第80-82页
    4.2 规划得益公共还原的历史与理论基础第82-88页
        4.2.1 规划得益公共还原的历史第82-84页
        4.2.2 规划得益公共还原的理论依据第84-86页
        4.2.3 规划得益公共还原的基本原则——受益者负担原则第86-88页
    4.3 规划得益公共还原的方法及分析第88-102页
        4.3.1 课税第88-93页
        4.3.2 征费第93-94页
        4.3.3 规划管理方法第94-102页
    4.4 规划得益公共还原的收益使用第102-103页
    4.5 小结第103-104页
    本章注释第104-105页
第五章 我国的规划得益的公共还原第105-128页
    5.1 我国规划得益公共还原的现状分析第105-114页
        5.1.1 我国目前规划得益公共还原的方法第105-112页
        5.1.2 我国目前规划得益公共还原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12-114页
    5.2 我国规划得益公共还原的原则第114-117页
        5.2.1 程序正义原则第114-115页
        5.2.2 主体地位的平等性原则第115-116页
        5.2.3 维护空间公正的原则第116页
        5.2.4 维护城市发展和建设秩序原则第116-117页
    5.3 对于我国规划得益公共还原的建议第117-125页
        5.3.1 规划编制阶段第117-120页
        5.3.2 开发控制阶段第120-124页
        5.3.3 运营使用阶段第124-125页
    5.4 小结第125-126页
    本章注释第126-128页
结语第128-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006259,这篇论文共135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0.5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7.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