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性超硬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

第一性原理计算论文 超硬材料论文 理想强度论文
论文详情
本论文主要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计算研究导电性超硬材料的理想强度等物理性质。导电性材料在国防、工业乃至日用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国防和工业应用中还会对导电性材料的硬度或强度有较高的要求。研究设计超硬、超强的导电性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论文的第一、二章简单介绍了相关的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知识。在第三章中,我们研究了由轻元素组成的导电性超硬材料类金刚石结构的BC3(d-BC3),计算了d-BC3在不同应变下拉伸与切变理想强度。对该材料的电子态密度计算结果显示d-BC3不但在平衡结构位置甚至在大尺度拉伸和切变形变下依然保持金属性。通过计算分析d-BC3在各方向上的理想强度结果,比较得到最弱方向上的理想切变强度,从而确定d-BC3是一种迄今具有导电性的最硬超硬材料之一。为配合实验合成这种材料,我们又模拟了两种层状BC3的亚稳态结构。并指出其中一种层状结构可以通过跨越较低的势垒合成类金刚石结构d-BC3材料。在第四章中,我们对Fe4N材料进行了计算研究。Fe4N材料由于具有很高的饱和磁矩以及很高的硬度特别适用于需要耐磨磁性材料的应用领域,如设计高密度磁记录设备的磁头等等。由于在[001]方向上Fe和N原子的距离最近,可以形成较强的原子键,以往的理论和实验一般都认为Fe4N结构的(001)晶面具有最大的强度。我们对Fe4N结构在各低指数晶面,如(001)、(011)、(111)、(112)面,完成了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拉伸强度和切变强度计算。结果发现(011)晶面具有比其它各晶面更好的机械性质,(001)面的切变强度比其它晶面的切向强度值高出35%。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如果实验上能生长高质量单相(011)Fe4N薄膜,可以设计更理想的高密度记录磁头。在第五章中,我们计算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特硬材料OsB2。由单纯轻元素(B、C、N等)组成的(绝缘或导电)超硬材料的合成都需要极高的压力和温度,大规模生产需要很高的成本。近年来国外有研究小组提出利用过渡金属和共价键轻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或许更加容易得到既导电又具有良好机械强度的新型超硬材料。一般来讲,共价轻元素(B、C、N等)的共价键是很强的化学键,并且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可抵抗材料的切向形变;而过渡金属元素的高密度价电子可使材料具有很高的体弹性模量,使材料结构不易被压缩。将共价元素掺入到过渡金属中就是结合了两种化学键的优点,从而达到增强结构的抗压缩和切向形变能力,从而提高结构的硬度。OsB2是第一批采用这种机制合成的样品,实验发现在(001)面上它的Vickers硬度达到30GPa,高于一般的钢铁材料,有可能成为新型的钢铁器件的研磨切割工具,以及耐磨防腐涂层。但我们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发现OsB2在一些晶面上的切向强度具有极大的各项异性,如(001)晶面上沿[010]方向的切向强度(约10GPa)只是[100]方向切向强度(约30GPa)的三分之一,OsB2并不适合用来设计新型的钢铁器件的研磨切割工具。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简单的硬度实验并不能精确地探测OsB2结构的强度特性,设计新型的超硬材料时应特别注意研究材料在原子尺度的结构畸变和失稳模式。在第六章中,我们研究了刻痕硬度实验中压头下正压力对材料硬度的影响。ReB2是过渡金属和共价键轻元素化合物超硬材料的又一典型结构。ReB2材料引起广泛的注意是因为实验发现这一材料可以在金刚石表面上留下划痕,显示出很高的(划痕)硬度。但刻痕硬度实验却显示ReB2材料的维氏硬度只有20~30GPa,远低于金刚石的维氏硬度(约为100GPa)。为解释这一现象,我们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ReB2材料在没有外加正压力情况下结构的切向强度(对应于划痕硬度实验)和在外加正压力情况下结构的切向强度(对应于刻痕硬度实验)。计算结果表明外加正压力将减弱ReB2材料的切向强度,造成材料刻痕硬度的下降。理论上计算得到在考虑了正压力情况下ReB2切向理想强度为26GPa,与实验值很符合。论文中还进一步仔细分析了正压力造成ReB2材料强度下降的微观物理机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5页
    1.1 关于超硬材料第13-14页
    1.2 轻元素超硬材料第14-17页
        1.2.1 金刚石第14-15页
        1.2.2 立方氮化硼第15-16页
        1.2.3 类金刚石结构三碳化硼第16-17页
    1.3 过渡金属以及与轻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材料第17-21页
        1.3.1 金属锇第17页
        1.3.2 金属铼第17-18页
        1.3.3 二硼化锇第18-19页
        1.3.4 二硼化铼第19-20页
        1.3.5 铁以及铁氮材料第20-21页
    1.4 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21-25页
    参考文献第25-35页
第二章 理论背景第35-61页
    2.1 多电子体系计算方法的密度泛函理论(DFT)第35-41页
        2.1.1 Thomas-Fermi 近似模型第35-37页
        2.1.2 Hohenberg-Kohn 定理第37-40页
        2.1.3 Kohn-Sham 方程第40-41页
    2.2 赝势(pseudo-potential)第41-47页
        2.2.1 赝势的导出第41-44页
        2.2.2 第一性原理赝势(ab initio pseudopotential)第44-45页
        2.2.3 Kerker 赝势与Troullier-Martins 赝势第45-47页
    2.3 交换相关能第47-51页
        2.3.1 交换相关能E_(xc)的一般表示式第47-49页
        2.3.2 局域密度近似(LDA)第49-50页
        2.3.3 广义梯度近似(GGA)第50-51页
    2.4 刻痕硬度实验中晶体材料理想强度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第51-54页
    2.5 本章小结第54-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第三章 类金刚石结构BC_3第61-75页
    3.1 计算参数选择第61-62页
    3.2 d-BC_3的结构第62-64页
    3.3 d-BC_3的理想强度第64-69页
    3.4 d-BC_3的合成研究第69-70页
    3.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第四章 γ’-Fe_4N理想强度各向异性的研究第75-85页
    4.1 引言第75-76页
    4.2 Fe_4N的计算方法与结构第76-77页
    4.3 Fe_4N在低指数方向上的理想强度第77-79页
    4.4 总结与分析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第五章 OsB_2的理想强度研究第85-99页
    5.1 研究背景第85-86页
    5.2 关于OsB_2的计算软件与参数说明第86-87页
    5.3 OsB_2的结构第87-88页
    5.4 OsB_2的弹性系数与体弹模量第88-89页
    5.5 OsB_2的理想拉伸强度第89-90页
    5.6 OsB_2的理想切变强度第90-93页
    5.7 本章小结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第六章 ReB_2的压痕硬度研究第99-113页
    6.1 ReB_2的研究概述第99-100页
    6.2 ReB_2的计算细节第100-102页
    6.3 对比有无正压力情况ReB_2的理想强度第102-106页
    6.4 本章小结第106-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3-117页
    7.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和创新点第113-114页
    7.2 今后工作的展望第114-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8-120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2058,这篇论文共120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0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