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披碱草再生体系的建立

燕麦论文 披碱草论文 组织培养论文 农杆菌介导法论文
论文详情
本文拟研究燕麦(Oat)的组织培养及其植株再生,建立它们的遗传转化体系,通过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把来自类产碱假单胞菌的杀虫毒蛋白基因PPIP转入燕麦,培育出具有抗虫能力的牧草新材料;研究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的组织培养及其植株再生,为将PPIP基因转入短芒披碱草作好准备。建立了短芒披碱草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来源,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等是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主要因素。分析比较了短芒披碱草成熟胚,下胚轴和幼叶三种来源的外植体,其中成熟胚的出愈率最高,平均达到了47.82%。短芒披碱草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均为MS培养基,最佳的激素组合为5mg/L 2,4-D+0.05mg/L KT+2mg/LABA。同时发现添加1mg/L左右的酪蛋白水解液能够明显提高愈伤组织的生长质量,可以改善愈伤组织的质量,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继代培养时间对愈伤组织的分化有很大影响。从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分化能力最强,可以达到48%左右。短芒披碱草最佳分化培养基是1/2MS基本培养基无机盐+B5有机物+NAA0.5mg/L+KT0.01mg/L。优化了燕麦861再生体系:分析比较了该品种成熟胚,下胚轴和幼叶三种来源的外植体,其中成熟胚的出愈率最高,平均达到了64%。燕麦草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均为MS培养基,最佳的激素组合为4mg/L 2,4-D。从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分化能力最强,可以达到54.3%左右。燕麦最佳分化培养基是1/2MS基本培养基无机盐+B5有机物+0.1mg/LKT和1.0mg/L6—BA。建立了燕麦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方案。较好的筛选剂是潮霉素,45mg/L潮霉素浓度可较好的燕麦愈伤组织的筛选。确定使用成熟胚诱导出来的愈伤组织作为基因转化的材料,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把类产碱假单胞菌的杀虫毒蛋白基因ppIP转入继代40d后的愈伤组织,用潮霉素筛选抗性愈伤组织,最后再生分化出抗性植株,筛选培养基配方为:MS+2,4-D5.0+KT0.05+Hn45+Carb500。实验所用质粒为PCAMBIA1304双元载体,其上有kam,hpt,gus和mGFP等基因,用特定的酶切去gus和mGFP基因,然后把杀虫毒蛋白基因ppIP连接上去。构建好的质粒转入根癌农杆菌EH105,然后浸染已经处理好的愈伤组织。农杆菌浸染后的愈伤组织培养在共培养基上,共培养6d后,转入筛选培养基筛选抗性愈伤组织,共培养基配方为:1/4MS+2,4-D5.0+80μMAS pH5.6最后通过PCR,RT-PCR来检测杀虫毒蛋白基因是否转入再生植株。愈伤组织的继代时间,农杆菌液的浸染浓度,共培养的时间和温度等因素都要影响农杆菌的转化。本实验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建立了燕麦转基因操作体系。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综述第10-27页
    1 禾本科牧草的组培再生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1.1 影响禾本科牧草再生的因素第13-16页
            1.1.1 植物激素对牧草愈伤组织分化的影晌第14-15页
            1.1.2 受体材料和外植体来源对牧草愈伤组织再生的影响第15页
            1.1.3 继代培养时间对牧草愈伤组织分化能力的影晌第15-16页
            1.1.4 其他因素对牧草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的影响第16页
    2 禾本科牧草遗传转化的方法第16-22页
        2.1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第16-17页
        2.2 通过原生质体的遗传转化第17页
        2.3 脂质体介导转化法第17页
        2.4 电击穿孔转化法第17-19页
        2.5 PEG介导转化法第19页
        2.6 农杆菌共培养转化法第19-20页
        2.7 基因直接转入组织细胞第20-22页
            2.7.1 巨量注射法第20-21页
            2.7.2 显微注射法第21页
            2.7.3 基因枪法第21-22页
            2.7.4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的DNA转化第22页
    3 影响禾本科牧草的遗传转化的因素第22-25页
        3.1 农杆菌菌株第23-24页
        3.2 乙酰丁香酮第24页
        3.3 单糖第24页
        3.4 甜菜碱第24页
        3.5 钙离子第24-25页
        3.6 共培养时间第25页
        3.7 渗透处理第25页
        3.8 外植体的类型和生理状态第25页
    4 转化细胞的选择培养和高频再生第25-27页
        4.1 转化细胞的选择第25-26页
        4.2 高效转化受体的再生第26-27页
第二章 披碱草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第27-36页
    一 材料与方法第27-28页
        1.1 试验材料第27-28页
            1.1.1 植物材料第27页
            1.1.2 仪器和设备第27页
            1.1.3 主要试剂第27-28页
        1.2 实验方法第28页
            1.2.1 外植体的准备第28页
            1.2.2 选择诱导培养基第28页
            1.2.3 继代培养愈伤组织第28页
            1.2.4 选择生根培养基第28页
    二 结果与分析第28-32页
        2.1 愈伤组织的诱导第28-30页
        2.2 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第30-31页
        2.3 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化和再生第31-32页
    三 讨论第32-36页
        3.1 愈伤组织诱导中的影响因素第32-33页
            3.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披碱草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32-33页
            3.1.2 基本培养基对披碱草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33页
        3.2 继代培养中的影响因素第33-36页
第三章 燕麦再生体系的建立第36-42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6-38页
        1.1 材料第36页
            1.1.1 植物材料第36页
            1.1.2 仪器和设备第36页
            1.1.3 主要试剂第36页
        1.2 实验方法第36-38页
            1.2.1 外植体培养第36-38页
                1.2.1.2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筛选第36-38页
                1.2.1.3 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的筛选第38页
    3 结果第38-42页
        3.1 诱导愈伤组织的基本培养基和外植体的筛选第38-39页
        3.2 不同激素浓度对燕麦出愈和分化的影响第39-40页
        3.3 不同培养基和继代时间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第40-42页
第四章 根癌农杆菌介导燕麦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第42-5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2-52页
        1.1 材料第42-45页
            1.1.1 菌株和质粒第42页
            1.1.2 菌株、质粒和工具酶第42-43页
            1.1.3 自配的主要标准试剂第43-44页
            1.1.4 培养基第44-45页
                1.1.4.1 大肠杆菌用培养基第44-45页
                1.1.4.2 农杆菌培养基(YEB)第45页
                1.1.4.3 根癌农杆菌遗传转化培养基第45页
        1.2 根癌农杆菌介导燕麦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第45-49页
            1.2.1 质粒DNA的制备第45-47页
            1.2.2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燕麦第47-49页
                1.2.2.1 农杆菌的培养第47-48页
                1.2.2.2 潮霉素(Hn)有效筛选浓度的试验第48页
                1.2.2.3 愈伤组织生理状态与农杆菌侵染第48页
                1.2.2.4 农杆菌处理菌液浓度与其侵染第48页
                1.2.2.5 共培养温度与农杆菌侵染第48页
                1.2.2.6 不同预培养和共培养培养基与农杆菌侵染第48-49页
        1.3 转化植物的分子检测第49-52页
            1.3.1 植物DNA抽提第49-50页
                1.3.1.1 SDS小量法抽提植物总DNA第49页
                1.3.1.2 CTAB法大量抽提植物总DNA第49-50页
            1.3.2 转化植株的PCR分析第50-51页
            1.3.3 转基因植株的RT-PCR分析第51-52页
    2 结果第52-57页
        2.1 共培养温度和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第52-53页
        2.2 最佳潮霉素处理浓度的选择第53页
        2.3 最适农杆菌处理菌液浓度的选择第53-54页
        2.4 转化植物的分子检测第54-57页
            2.4.1 转化植株的DNA抽提第54页
            2.4.2 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第54页
            2.4.3 转基因植株的RT-PCR分析第54-57页
参考文献第57-70页
在读期间发表和即将发表的论文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840858,这篇论文共7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1.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6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