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菌糠为调理剂的餐厨垃圾好氧堆肥技术及其机制研究

餐厨垃圾论文 菌糠论文 好氧堆肥论文 调理剂论文 纤维素降解菌论文
论文详情
餐厨垃圾是当前城市垃圾中所占组分最大的生物质废物,具有含水量大、有机物含量高、易腐败以及来源分散不易收集等特点。堆肥化是当前处理此类生物质废物经济可行的方法之一。本文在以废治废、互补联合的思路指导下,探索餐厨垃圾与菌糠混合堆肥的可行性与优势;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餐厨垃圾堆肥过程中存在的臭气污染、肥效较低以及周期较长等问题,以微生物学技术及控制工程为主要手段,进行了餐厨垃圾堆肥过程抑臭保氮技术、餐厨垃圾堆肥用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与应用等研究。通过分析菌糠的粒径、容重、含水量、C/N和pH值等指标,表明菌糠是一种良好的餐厨垃圾堆肥调理剂。餐厨垃圾+菌糠堆肥的升温速度较快,并在高温期持续9d,达到城市生活垃圾好氧静态堆肥处理标准要求(CJJ T52-93);与常用的秸秆调理剂相比,餐厨垃圾+菌糠堆料在堆肥一次发酵结束后含水量下降率提高了3.66个百分点,有机物降解率提高了6.7个百分点,最终发芽指数提高了15.8个百分点,其腐熟程度明显优于餐厨垃圾+秸秆堆肥,说明菌糠的加入可提高餐厨垃圾堆肥处理的速度。此外,餐厨垃圾堆肥中NH3的释放规律分析结果表明:NH3的释放主要集中在7-12d,占NH3释放总量的53%-54%,因此,此阶段是控制NH3释放的关键时期。另一方面,餐厨垃圾+菌糠处理NH3的释放量仅占餐厨垃圾+秸秆处理释放量的36.49%,堆肥过程的臭味也明显减少,说明菌糠具有一定的抑臭保氮作用。电镜检测表明,菌糠的结构粗糙、多孔,比秸秆更有利于对NH3的吸附和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地。采用生物滴滤塔法除氨后的含氮喷淋液作为堆肥水分补充源,回用于堆肥体系,堆肥结束后喷淋液回用处理比对照处理的物料干重累计减重率高12.9个百分点,种子发芽指数提高16.3个百分点,说明喷淋液回用处理减量化作用明显,能有效地提高堆肥的腐熟度。同时,与对照处理相比,喷淋液回用处理氮素损失率比对照低16.0个百分点,说明添加喷淋液作为水分补充源可有效减少堆体的氮素损失。喷淋液回用处理在发酵过程中累计加入总氮量为6.644g,加入的氮素中有34.3 %得以保留。以喷淋液回用处理为例,分析了堆肥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区系变化,结果表明各类微生物在堆肥高温期数量均有所下降,但细菌数量始终高于真菌。硝化菌对温度较为敏感,在堆肥高温期和50℃培养条件下均检测不到硝化菌的存在。通过PCR-DGGE技术对氨氧化菌群落(包括硝化菌和亚硝化菌)分析也表明堆肥起始阶段氨氧化菌较为丰富,但当堆肥进入高温期后氨氧化菌种类迅速减少,直到堆肥后期才开始恢复,由此进一步说明在高温期堆肥体系中氨的硝化作用较少,主要是挥发和微生物同化。经连续富集驯化、初筛和复筛等试验,从餐厨垃圾与菌糠混合堆肥高温期样品中筛选出一株在高温条件下对纤维素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经鉴定确定为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 sp.),命名为Brevibacillus sp. FA2,简称FA2。FA2对秸秆和滤纸具有良好的减重效果,减重率分别可达25.8%和48.2%,,与对照菌种地衣芽胞杆菌(B. licheniformis)相比,秸秆和滤纸的减重率分别提高了17.0%和35.7%;同时扫描电镜对降解物的微观结构观察表明FA2可以破坏滤纸和秸秆的微观结构,使其分散、絮化。FA2生物学特性分别表明:FA2在30℃-6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60℃,是一种耐热菌;FA2适宜的pH值范围较宽,为6-8.5;对氧气要求不苛刻;在含盐量<10%的条件下均能生长,因此比较适宜对高含盐量餐厨垃圾的高温好氧堆肥处理。将FA2应用到实际堆肥体系中,结果表明:在初始物料在不灭菌的条件下,接种菌株FA2的有机质降解率为31.26%,木质纤维素降解率为10.43%,种子发芽率可达61.67%,分别比不接种的对照提高4.49、5.09和3.65个百分点。综上所述,利用菌糠作为餐厨垃圾堆肥调理剂可以起到改善堆料性质、抑臭保氮和加快腐熟的作用,是一种以废治废的有效手段。生物滴滤塔除氨后的喷淋液回用于堆肥体系,不仅提高了堆肥的氮素含量,也为生物滴滤塔持续脱臭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途径。堆肥过程微生物生态演替机理解析以及高温高效降解菌的获得,将有助于对堆肥机理的进一步认识,同时也为今后提高堆肥工艺的调控效果提供了技术依据和菌种资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6-39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1.1 课题来源第16页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6-17页
    1.2 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7-26页
        1.2.1 餐厨垃圾的定义和特点第18-21页
        1.2.2 餐厨垃圾的产生量与污染现状第21-24页
        1.2.3 餐厨垃圾处理的研究进展第24-26页
    1.3 菌糠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26-32页
        1.3.1 菌糠的定义第27-28页
        1.3.2 菌糠的理化性质第28-29页
        1.3.3 菌糠资源化的途径第29-32页
    1.4 堆肥技术的研究进展第32-37页
        1.4.1 堆肥研究的发展第32-34页
        1.4.2 堆肥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第34-36页
        1.4.3 堆肥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第36页
        1.4.4 餐厨垃圾堆肥存在的问题第36-37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7-39页
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39-51页
    2.1 试验材料第39-42页
        2.1.1 主要堆肥原料第39页
        2.1.2 供试菌种及其来源第39-40页
        2.1.3 培养基第40-41页
        2.1.4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第41页
        2.1.5 主要仪器设备第41-42页
    2.2 试验方法与试验装置第42-45页
        2.2.1 混合好氧堆肥理化过程分析试验第42页
        2.2.2 混合好氧堆肥过程中NH_3 和CO_2 释放规律研究第42-43页
        2.2.3 模拟NH_3 吸附与释放试验第43页
        2.2.4 含氮喷淋液回用堆肥试验第43-44页
        2.2.5 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筛选第44-45页
    2.3 主要分析项目及方法第45-51页
        2.3.1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第45页
        2.3.2 基本理化性质分析方法第45-48页
        2.3.3 微生物学分析方法第48-51页
第3章 餐厨垃圾与菌糠混合好氧堆肥效果研究第51-66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不同调理剂基本特性对比分析第51-55页
        3.2.1 不同调理剂的物理特性分析第52-54页
        3.2.2 不同调理剂含水量、pH 值和C/N 的比较第54-55页
    3.3 餐厨垃圾与菌糠混合好氧堆肥的理化过程研究第55-61页
        3.3.1 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第55-57页
        3.3.2 堆肥过程中含水量的变化第57-58页
        3.3.3 堆肥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第58-59页
        3.3.4 堆肥过程中pH 值的变化第59页
        3.3.5 堆肥过程中腐熟度的变化第59-61页
    3.4 餐厨垃圾与菌糠堆肥过程中NH_3 和CO_2 释放规律的研究第61-64页
        3.4.1 堆肥过程中CO_2 的释放规律第61-63页
        3.4.2 堆肥过程中NH_3 的释放规律第63-64页
    3.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4章 餐厨垃圾与菌糠好氧堆肥抑臭保氮机制研究第66-88页
    4.1 引言第66页
    4.2 菌糠抑臭保氮机理分析第66-72页
        4.2.1 调控因子的选择及正交试验设计第67页
        4.2.2 不同调控因素对NH_3 挥发的影响第67-70页
        4.2.3 菌糠减少NH_3 挥发的机理分析第70-72页
    4.3 含氮喷淋液回用对堆肥过程与氮素的影响第72-81页
        4.3.1 生物滴滤塔喷淋液处理问题第74-75页
        4.3.2 含氮喷淋液回用对堆肥过程的影响第75-77页
        4.3.3 含氮喷淋液回用对堆肥过程中氮素的影响第77-81页
    4.4 含氮喷淋液回用对堆肥微生物的影响第81-86页
        4.4.1 细菌数量的变化第81-82页
        4.4.2 真菌数量的变化第82-83页
        4.4.3 硝化菌数量的变化第83-84页
        4.4.4 氨氧化菌分子生态群落的DGGE 分析第84-86页
    4.5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5章 餐厨垃圾堆肥用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的研究第88-103页
    5.1 引言第88页
    5.2 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的富集和初筛第88-90页
        5.2.1 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的富集过程分析第88-89页
        5.2.2 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的初筛第89-90页
    5.3 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的复筛第90-93页
        5.3.1 降解菌对纤维素物质减重的效果第90-91页
        5.3.2 降解效果的电镜分析第91-93页
    5.4 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的鉴定第93-96页
        5.4.1 菌种的形态学特征第93-94页
        5.4.2 分子生物学鉴定第94-96页
    5.5 短芽孢杆菌FA2 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第96-101页
        5.5.1 FA2 的生长曲线第96-97页
        5.5.2 温度对FA2 生长的影响第97-98页
        5.5.3 pH 值对FA2 生长的影响第98-99页
        5.5.4 氧气对FA2 生长的影响第99-100页
        5.5.5 盐分对FA2 生长的影响第100-101页
    5.6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6章 短芽孢杆菌FA2 的降解能力研究第103-113页
    6.1 引言第103页
    6.2 短芽孢杆菌FA2 对天然纤维素底物的降解研究第103-109页
        6.2.1 菌种数量与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第103-106页
        6.2.2 木质纤维素含量的变化第106-108页
        6.2.3 纤维素酶活的分析第108-109页
    6.3 接种短芽孢杆菌FA2 对堆肥的影响第109-112页
        6.3.1 接种处理对堆肥过程有机物和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影响第110-111页
        6.3.2 接种处理对堆肥腐熟度的影响第111-112页
    6.4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结论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26-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个人简历第131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999356,这篇论文共131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9.3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5.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