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模式选择

鄂州市论文 城乡经济论文 协调发展论文 指标体系论文 模式选择论文
论文详情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只有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破解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难题,有效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为城乡一体化打下坚实基础,不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因此,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系统科学等学科相关原理为指导,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以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鄂州市为例,重点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模式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论文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相关概念释义的基础上,介绍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几种典型理论,阐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重要性及基本原则;分析了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利环境、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表现及成因;构建了一套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CA-AHP综合评价方法对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8年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总体上处于初步协调、加速协调阶段,影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均GDP、城乡收入比、城镇化率等指标,评价结果符合鄂州实际。今后一个时期,鄂州市要在继续保持经济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高新化、生态化进程,大力推进城乡公共品和服务均等化,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探讨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类型、特征、选择原则;对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模式和分区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明确提出:从全域视角看,鄂州市可以选择二元组织农村偏向型模式;从区域视角看,鄂州市“一带”区域、“一轴”区域可分别选择二元组织城乡均衡型模式、二元组织农村偏向型模式;从主体功能区视角看,鄂州市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生态保护区可分别选择二元组织城市偏向型模式、二元组织城乡均衡型模式、二元组织农村偏向型模式;提出了促进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看,本文可能有以下创新:一是构建了一套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主要贡献在于从规模性指标、结构性指标和功能性指标三个方面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进行定量分析。二是采用PCA-AHP综合评价方法对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三是提出和总结了国内外15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其主要贡献在于分别从动力模式、政策模式、复合模式视角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进行分类,增强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选择的客观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5页
1 导言第16-30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1.1 研究目的第16-17页
        1.1.2 研究意义第17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7-25页
        1.2.1 关于城乡经济关系的研究第17-19页
        1.2.2 关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第19-21页
        1.2.3 关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的研究第21-23页
        1.2.4 关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的研究第23-24页
        1.2.5 关于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第24-25页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25-28页
        1.3.1 研究思路第25-26页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6-28页
    1.4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第28页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28-30页
2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第30-46页
    2.1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相关概念释义第30-33页
        2.1.1 城市与乡村第30-31页
        2.1.2 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第31-32页
        2.1.3 协调发展与科学发展第32-33页
    2.2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学说第33-40页
        2.2.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第34-36页
        2.2.2 增长极理论第36-37页
        2.2.3 核心-外围理论第37-38页
        2.2.4 田园城市理论第38页
        2.2.5 系统理论第38-40页
    2.3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及特征第40-42页
        2.3.1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第40-41页
        2.3.2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特征第41-42页
    2.4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第42-43页
        2.4.1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第42页
        2.4.2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第42-43页
        2.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第43页
        2.4.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第43页
    2.5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第43-46页
        2.5.1 民生优先原则第43-44页
        2.5.2 系统优化原则第44页
        2.5.3 科技支撑原则第44-45页
        2.5.4 生态文明原则第45页
        2.5.5 改革开放原则第45-46页
3 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分析第46-70页
    3.1 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利条件第46-49页
        3.1.1 城乡统筹的战略方针为协调发展提供政策保障第46-47页
        3.1.2 "全域鄂州"的科学规划为协调发展描绘美好蓝图第47页
        3.1.3 城乡一体的产业体系为协调发展提供产业支撑第47-49页
        3.1.4 企业主导的创新体系为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第49页
    3.2 鄂州市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表现第49-55页
        3.2.1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不协调第49-51页
        3.2.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协调第51-54页
        3.2.3 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不协调第54-55页
    3.3 鄂州市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成因分析第55-70页
        3.3.1 农民增收难度大第56-60页
        3.3.2 城乡产业结构失调第60-63页
        3.3.3 城乡产业集群缺乏技术支撑第63-65页
        3.3.4 "黑色"发展后劲不足第65-66页
        3.3.5 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第66页
        3.3.6 县(区)域经济滞后于城市经济第66-68页
        3.3.7 制度性、政策性因素的影响第68-70页
4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第70-85页
    4.1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功能第70-71页
        4.1.1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第70-71页
        4.1.2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第71页
    4.2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及方法第71-73页
        4.2.1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71-72页
        4.2.2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方法第72-73页
    4.3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第73-78页
        4.3.1 规模性指标第74-75页
        4.3.2 结构性指标第75-77页
        4.3.3 功能性指标第77-78页
    4.4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方法第78-85页
        4.4.1 指标值的确定方法第78页
        4.4.2 原始数据标准化方法第78-79页
        4.4.3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第79-85页
5 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实证分析第85-97页
    5.1 主成分分析法检验及优化指标体系第85-89页
        5.1.1 指标选取第85页
        5.1.2 样本数据及标准化第85-87页
        5.1.3 方差贡献分析验证初选指标的合理性第87-88页
        5.1.4 优化指标体系第88-89页
    5.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及排序第89-94页
        5.2.1 建立判断矩阵第89-90页
        5.2.2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第90-91页
        5.2.3 对优化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第91-92页
        5.2.4 计算各指标得分第92-93页
        5.2.5 计算综合得分第93-94页
    5.3 结果评价与分析第94-97页
        5.3.1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态势第94-95页
        5.3.2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等级及阶段第95-96页
        5.3.3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影响因素集中度第96页
        5.3.4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与城镇化第96页
        5.3.5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结论第96-97页
6 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选择第97-132页
    6.1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类型及特征第97-112页
        6.1.1 动力模式第97-103页
        6.1.2 政策模式第103-109页
        6.1.3 复合模式第109-112页
    6.2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的选择原则第112-113页
    6.3 "全域鄂州"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第113-116页
    6.4 鄂州市"一带一轴"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第116-125页
        6.4.1 "一带一轴"区域划分及重要性第116-118页
        6.4.2 "一带"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第118-122页
        6.4.3 "一轴"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第122-125页
    6.5 鄂州市"主体功能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第125-132页
        6.5.1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及特征第125页
        6.5.2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性第125-126页
        6.5.3 鄂州市"主体功能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第126-132页
7 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第132-145页
    7.1 强化农民增收政策,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第132-134页
        7.1.1 大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第132-133页
        7.1.2 着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第133页
        7.1.3 努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第133-134页
        7.1.4 稳步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第134页
    7.2 优化城乡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第134-136页
        7.2.1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第134-135页
        7.2.2 发展现代工业第135-136页
        7.2.3 发展现代城乡服务业第136页
    7.3 构建城乡区域创新体系,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第136-138页
        7.3.1 改革城乡二元科技体制,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第137页
        7.3.2 构建城乡产业研发平台,加强区域科技基础建设第137页
        7.3.3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第137页
        7.3.4 促进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发展,充分发挥技术联盟作用第137-138页
        7.3.5 塑造促进城乡产业集聚的信任、合作的区域创新文化第138页
    7.4 探索绿色发展之路,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第138-140页
        7.4.1 实行绿色改革第138-139页
        7.4.2 发展绿色产业第139页
        7.4.3 实施绿色工程第139-140页
    7.5 推进制度创新,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第140-145页
        7.5.1 推进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第140-141页
        7.5.2 推进城乡金融制度改革第141-143页
        7.5.3 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第143-144页
        7.5.4 推进城乡公共品和服务供给制度改革第144-145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45-148页
    8.1 全文结论第145-146页
    8.2 研究展望第146-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5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情况第154-155页
致谢第155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81456,这篇论文共155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6.5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77.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