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CA治疗心动过速的并发症相关因素及疗效观察

电生理论文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论文 导管射频消融论文 Ⅲ°AVB论文
论文详情
目的:通过回顾RFCA手术患者术后复发及发生Ⅲ°AVB情况,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远期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RFCA中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相关因素,及术后复发心动过速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998年-2008年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经导管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1083例做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531例,女性552例,年龄7-84岁,平均年龄(44.1±16.3)岁,分为伴有并发症组与不伴并发症组;术后复发与未复发组,统计他们性别,年龄,RFCA术放电时间,能量,部位,AVB发生时间(术中,术后),跳跃征,是否起搏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变化。结果:经射频消融术后房室传导阻滞34(男16,女18)例,年龄12-76岁,平均(51.4±15.5)岁,发生率为3.1%,其中一过性(<30min)23例,术后一天恢复传导功能4例,术后三天恢复传导功能1例,术后一周恢复传导功能1例,术后不能恢复传导功能置入永久起搏器5例。在发生Ⅲ°AVB和无Ⅲ°AVB两组患者比较中,可以看出发生Ⅲ°AVB组平均年龄(51.4±15.5)岁,无Ⅲ°AVB组平均年龄(43.9±16.4)岁,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Ⅲ°AVB发生与患者年龄(r=0.082,P<0.05)、放电能量(r=-0.099,P<0.05)、放电时间-(r=0.115,P<0.001)、放电部位(r=-0.130,P<0.001)、诊断(r=-0.154,P<0.001)相关。Logistic回归后将诊断(OR=0.022,P<0.001)、放电时间(OR=0.996,P<0.001)、放电部位(OR=2.204,P<0.05)选入方程,得出y=1.654-3.830x1-0.004x2+0.790x3(x1=诊断,x2=放电时间,x3=放电部位),OR值均>0。术后复发年龄平均(39.0±14.8)岁,无复发组平均年龄(44.4±16.4)岁,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只有放电时间(OR=1.000,P<0.05)和手术日期(OR=1.000,P<0.05)选入方程,但OR值均为1。结论:Ⅲ°AVB发生与患者年龄成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Ⅲ°AVB的危险也随之增加。Ⅲ°AVB发生与放电能量、放电时间成负相关:而放电部位也是低度相关。复发与患者年龄负相关,而与其他因素无显著关系,但也不能无限延长放电时间,增加放电能量。对Koch三角区的消融需要更加细心,放电前需明确诊断,对出现Ⅲ°AVB预兆立即停止手术。糖尿病及高血压对射频消融后Ⅲ°AVB发生及复发无相关,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人进行RFCA术同样安全可靠。
中文摘要第5-7页
英文摘要第7-8页
正文第9-33页
    前言第9-10页
    资料与方法第10-13页
    结果第13-23页
    讨论第23-32页
    结论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7页
综述一第37-42页
综述二第42-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851055,这篇论文共48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4.4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4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