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矿—水界面浸出特性及其强化浸出机制研究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论文 双电层论文 表面水化论文
论文详情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稀土资源。40多年来,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开发利用得到了长足发展,确立了以原地化学溶浸为主的稀土提取工艺。目前,浸矿工艺优化研究相对较多,但因矿物中粘土矿物组分(活性部位)具有多样性、分布不均匀性,矿中稀土含量低等特点,难以用现代光谱进行分析,从微观方面研究稀土的强化浸出机制较困难,忽略了对其浸出本质过程的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以龙南高钇重稀土矿中黏土矿物组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于矿物-水界面化学的相关理论,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浸出过程进行了研究,为实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高效绿色开发提供相关理论支持。首先,本文根据离子交换浸取理论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的静态浸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采用较高浓度的浸取剂,在评判其性能时,除需考虑浸取剂中阳离子交换能力、阴离子的配位作用外,还应考虑阴、阳离子间相互作用对稀土浸出过程影响;浸取体系的初始pH值对稀土浸出过程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影响,初步推测此影响与矿物的表面物化特性有关。其二,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表面物化特性研究表明,矿物中活性反应部位主要集中在以高岭石为主的黏粒中,黏粒表面具有铝醇基(≡AlOH)、强铝醇基(≡Al2OH)等活性基团,在水溶液中可通过质子化/去质子化反应影响矿物表面正、负电荷量,稀土离子可在此基团位点产生专性吸附;而矿物永久负电荷集中在黏粒的硅氧烷表面,能通过静电作用以离子交换的方式吸附稀土离子。溶液体系pH、离子浓度是矿物表面电荷密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两者对矿物表面电荷性质均出现了异常的影响作用,据此可推测有其它外力因素对其产生了作用,此作用可能会对稀土在矿物表面的离子交换浸取过程产生影响;SO42-在矿物表面的配位吸附明显降低了矿物表面的正电荷密度,使矿物表面的离子吸附行为更加复杂化。其三,通过矿物间的聚集规律分析了矿物间相互作用对稀土浸出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水溶液中,pH和电解质浓度会影响矿物间的聚集而影响稀土的浸出过程。由于稀土离子的浸取一般在中、高浓度电解质溶液中进行,矿物间明显的水化力会抑制稀土浸出,H+对矿物表面结构铝元素具有溶蚀作用;当pH>4.5时且电解质浓度很高、双电层强烈压缩时,矿物同种电荷表面间发生聚集,矿物表面吸附离子间的静电斥力抑制稀土浸出。其四,有机酸对稀土的强化浸出研究表明,极低浓度有机酸对稀土浸出过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有机酸对矿物表面电荷性质的影响及其矿物表面水化的弱化作用上。综上,本研究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的浸取机理进行了分析,这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的强化浸出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该资源的高效、绿色开发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国内外稀土资源状况第12-13页
    1.2 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概述第13-16页
    1.3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业现状第16-18页
        1.3.1 产业现状第16-18页
        1.3.2 离子吸附型稀土浸取过程存在问题第18页
    1.4 离子吸附型稀土浸取化学理论及研究现状第18-22页
        1.4.1 稀土浸取化学平衡理论第18页
        1.4.2 离子交换浸取动力学第18-20页
        1.4.3 稀土浸取传质过程第20页
        1.4.4 稀土浸取研究现状第20-22页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2-26页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23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1.5.3 研究目标第24-25页
        1.5.4 研究创新点第25-26页
第二章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静态浸取特性研究第26-43页
    2.1 实验研究方法第26-30页
        2.1.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26-27页
        2.1.2 实验方法第27-29页
        2.1.3 元素分析第29-30页
    2.2 不同浸取体系下稀土的静态浸出行为第30-36页
        2.2.1 浸取时间、固液比和温度对稀土浸出的影响第30-32页
        2.2.2 浸取剂类型、浓度对稀土浸出的影响第32-34页
        2.2.3 初始pH值对稀土浸出的影响第34-36页
    2.3 基于离子交换平衡对浸取剂性能研究第36-42页
        2.3.1 稀土的浸取平衡第36-37页
        2.3.2 无机阴离子对稀土的配位作用第37-40页
        2.3.3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对稀土浸出平衡的影响第40-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表面理化特性研究第43-62页
    3.1 实验研究方法第43-47页
        3.1.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43页
        3.1.2 实验方法第43-47页
        3.1.3 化验分析第47页
    3.2 矿物黏粒的形态、物理组成及比表面分析第47-51页
        3.2.1 矿物形态及主要黏土矿物组成第47-50页
        3.2.2 矿物的比表面积第50-51页
    3.3 矿物的表面电荷性质第51-60页
        3.3.1 矿物表面电荷种类第51-53页
        3.3.2 矿物表面电荷分布第53-55页
        3.3.3 稀土在矿物表面吸附位点第55-56页
        3.3.4 溶液环境对矿物表面电荷密度的影响第56-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矿物间相互作用对离子吸附型稀土浸取过程的影响机理研究第62-92页
    4.1 实验研究方法第62-65页
        4.1.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62页
        4.1.2 实验方法第62-64页
        4.1.3 元素分析第64-65页
    4.2 溶液中矿粒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第65-66页
    4.3 电解质类型及pH对矿物电动性质的影响第66-70页
        4.3.1 NH_4Cl浓度及pH对矿物ζ电位的影响第66-68页
        4.3.2 离子类型对矿物ζ电位的影响第68-70页
    4.4 溶液中矿物的聚集行为及其机理第70-85页
        4.4.1 矿物的聚集规律第70-73页
        4.4.2 阳离子类型、浓度和pH对矿物聚集行为的影响第73-75页
        4.4.3 NH_4Cl溶液中矿物的沉降性能第75-78页
        4.4.4 矿物聚集机理研究第78-81页
        4.4.5 SO_4~(2-)对矿物聚集行为的影响第81-85页
    4.5 矿物间的相互作用对稀土浸出的影响机理第85-88页
        4.5.1 矿物间相互作用对可交换离子在矿物表面吸附的影响作用第85-87页
        4.5.2 矿物间相互作用对稀土浸出影响机理第87-88页
    4.6 稀土柱浸过程中矿物间的相互作用对矿柱表面净阳离子吸附的影响第88-91页
        4.6.1 柱浸规律第88-89页
        4.6.2 浸取液中离子在矿柱表面的净吸附研究第89-91页
    4.7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五章 有机酸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的强化浸出行为及其机理研究第92-107页
    5.1 实验研究方法第93-95页
        5.1.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93页
        5.1.2 实验方法第93-95页
        5.1.3 元素分析第95页
    5.2 有机酸对稀土的强化浸出第95-98页
        5.2.1 有机酸对稀土浸出反应平衡时间的影响第95-96页
        5.2.2 有机酸浓度对稀土浸出的影响第96-97页
        5.2.3 pH对稀土强化浸出的影响第97-98页
    5.3 有机酸对稀土的配位作用第98-101页
        5.3.1 有机酸浓度对稀土配位的影响第98-100页
        5.3.2 pH对有机酸与稀土配位作用的影响第100-101页
    5.4 有机酸对矿物表面电荷密度的影响第101-103页
    5.5 有机酸对矿物表面ζ电位的影响第103-106页
        5.5.1 有机酸对矿物表面ζ电位的影响第103-104页
        5.5.2 pH对矿物表面ζ电位的影响第104-106页
    5.6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7-109页
    6.1 结论第107-108页
    6.2 展望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6-117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3820954,这篇论文共117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5.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58.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