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抑菌剂根瘤菌筛选及耐药菌株制备菌剂抑杂菌效果研究

植物源抑菌剂论文 稀土盐论文 紫花苜蓿论文 根瘤菌剂论文 抗污染论文
论文详情
商用根瘤菌剂在贮藏期间常面临有效活菌数低、污染率高等问题,致使菌剂不耐贮藏,且施用到田间后难以在与土著根瘤菌的竞争过程中形成高效结瘤能力。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拟通过向根瘤菌剂添加植物源或稀土盐类抑菌剂,筛选抗抑菌剂菌株,探讨抑菌剂对植株生长的影响,评价两类抑菌剂不同剂型的抗污染效果。在此过程中,采用三亲本杂交法对目标菌株进行荧光蛋白基因标记,以获得的标记菌株作为示踪工具探讨目标菌和杂菌在菌剂中的数量动态。取得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供试材料中所有初筛选根瘤菌对植物源类抑菌剂的耐受效果较稀土盐类抑菌剂好。低浓度(0.4mg mL-1)的稀土盐类抑菌剂在尚未对空气和土壤中杂菌起到较强抑制作用时即可抑制多数根瘤菌的生长,而在含有0.6mg mL-1苦参碱的平板中,绝大多数空气源和土壤源杂菌的生长被抑制,却仍有根瘤菌可以耐受。2.通过测定荧光蛋白标记根瘤菌的抑菌剂耐受性发现,荧光蛋白标记并未对筛选根瘤菌的抑菌剂耐受性产生明显影响,表明该方法可用作根瘤菌的示踪方法。3.0.6mg mL-1的苦参碱抑菌剂的添加对苜蓿植株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植株的各项生理及形态指标均显著低于不接菌的对照处理。而通过回接添加了相同浓度抑菌剂的根瘤菌液,发现宿主植株的所有生理及形态指标均不再低于不接菌的对照。而在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根长及体积、株高、单株叶片数及结瘤数、根瘤等级等指标中,处理植株均达到了与接种对照及参比根瘤菌株相同的程度。表明向耐苦参碱根瘤菌剂中添加苦参碱抑菌剂,虽对部分植株指标产生一定影响,但总体上对回接植株仍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这也更进一步证实了将苦参碱抑菌剂用作根瘤菌剂添加剂的可行性。4.各稀土盐抑菌剂对空气和土壤中杂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但对根瘤菌的抑制效果与杂菌相似,因此不利于耐药根瘤菌的筛选。同时因为稀土盐类物质化学性质活泼,与多数培养基成分及pH调节剂均可发生反应,对后续菌株的培养工作造成困难,因此不适合作为根瘤菌剂的添加剂。5.除虫菊素在短期内的抑杂菌效果较好,但随着时间的延迟,其抑菌效果急剧下降,且达到较好抑菌效果所需的活性物质含量较高,并要求低温避光的贮藏条件,本身市场价格也高,与较低浓度即可达到较好抑菌效果且价格便宜、有效作用期长的的苦参碱抑菌剂比,除虫菊素不适于用作菌剂长期贮藏时的添加剂,而苦参碱更适用于用作根瘤菌剂的添加剂。6.通过对添加苦参碱抑菌剂的液体和固体根瘤菌剂抗污染效果及杂菌率的检测发现,苦参碱抑菌剂的添加可有效降低被污染处理的液体菌剂杂菌数和固体菌剂杂菌率,同时对固体菌剂pH值的维持也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可将苦参碱用做液体和固体根瘤菌剂的添加剂。
摘要第5-7页
Summary第7-8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37页
    1.1 根瘤菌研究现状第10-18页
        1.1.1 根瘤菌分类及共生结瘤特性第10-12页
        1.1.2 根瘤菌侵染结瘤能力及固氮效率第12-16页
        1.1.3 根瘤菌标记技术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 抑菌剂研究现状第18-24页
        1.2.1 抑菌剂种类及研究进展第18-22页
        1.2.2 生物源类活性抑菌物质的抑菌机理第22-23页
        1.2.3 稀土盐类抑菌物质的抑菌机理第23-24页
    1.3 根瘤菌剂研究现状第24-34页
        1.3.1 微生物肥料应用现状及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24-28页
        1.3.2 根瘤菌剂的种类、剂型及应用现状第28-31页
        1.3.3 耐抑菌剂根瘤菌筛选及抑杂菌型根瘤菌剂研制第31-34页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34-36页
    1.5 技术路线第36-37页
第二章 抑菌剂对空气和土壤微生物的抑制效果及抑菌剂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第37-54页
    2.1 试验材料第38页
        2.1.1 供试抑菌剂材料第38页
        2.1.2 供试植物种子第38页
    2.2 试验方法第38-40页
        2.2.1 抑菌剂溶液制备及灭菌第38页
        2.2.2 含抑菌剂平板的制备第38-39页
        2.2.3 抑菌剂及浓度对土壤和空气微生物的抑制效果测试第39页
        2.2.4 不同浓度苦参碱胁迫下的苜蓿种子发芽试验第39-40页
        2.2.5 数据统计第40页
    2.3 结果第40-51页
        2.3.1 抑菌剂对土壤及空气中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第40-48页
        2.3.2 不同浓度苦参碱抑菌剂浸种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第48-51页
    2.4 讨论第51-53页
    2.5 小结第53-54页
第三章 耐抑菌剂根瘤菌筛选及荧光标记根瘤菌构建第54-69页
    3.1 根瘤菌筛选鉴定及抑菌剂抗性测试第54-58页
        3.1.1 供试植物材料及试验地概况第54-55页
        3.1.2 苜蓿根瘤的分离与处理第55页
        3.1.3 根瘤菌的筛选鉴定第55-58页
        3.1.4 含抑菌剂平板的制备及初筛根瘤菌的抑菌剂抗性测试第58页
    3.2 荧光标记根瘤菌的构建第58-61页
        3.2.1 供试原始菌株的活化及受体菌感受态制备第58-59页
        3.2.2 cfp 荧光标记根瘤菌的构建第59-60页
        3.2.3 标记根瘤菌株的荧光活性、遗传稳定性及抑菌剂耐受性检测第60-61页
    3.3 结果第61-66页
        3.3.1 根瘤菌的分离过程第61页
        3.3.2 初筛根瘤菌株的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特性测试及抑菌剂耐受性第61-66页
        3.3.3 荧光标记根瘤菌株的抑菌剂耐受性变化第66页
    3.4 讨论第66-68页
    3.5 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耐苦参碱荧光标记根瘤菌回接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第69-85页
    4.1 试验材料第69-70页
        4.1.1 供试菌株及回接植物材料第69-70页
        4.1.2 培养基及 Hoagland 营养液第70页
    4.2 试验方法第70-74页
        4.2.1 菌液制备第70页
        4.2.2 种子表面处理第70-71页
        4.2.3 盆栽处理第71页
        4.2.4 各处理植株形态及生理指标测定第71-7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74-83页
        4.3.1 筛选根瘤菌及抑菌剂对回接苜蓿植株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第74-78页
        4.3.2 根瘤菌回接对接苜蓿植株根系、根瘤生长及植株含氮量的影响第78-83页
    4.4 讨论第83-84页
    4.5 小结第84-85页
第五章 耐苦参碱荧光标记根瘤菌剂制备及抑杂菌效果第85-97页
    5.1 试验材料第85-87页
        5.1.1 供试菌株及培养基第85-86页
        5.1.2 供试载体基质第86页
        5.1.3 载体基质的加工处理第86-87页
    5.2 试验方法第87-89页
        5.2.1 根瘤菌发酵液的制备和抗污染效果检测第87页
        5.2.2 含抑菌剂高竞争型固体菌剂的制备及抗污染效果检测第87-89页
        5.2.3 数据统计第89页
    5.3 结果第89-94页
        5.3.1 各处理液体菌剂的抗污染效果第89-90页
        5.3.2 贮藏后不同基质载体固体菌剂的有效菌数、杂菌数及杂菌率第90-93页
        5.3.3 贮藏 150d 后各固体菌剂的 pH 值变化第93-94页
        5.3.4 菌剂粒径、外观、含水量及气味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第94页
    5.4 讨论第94-96页
    5.5 小结第96-97页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第97-101页
    6.1 讨论第97-99页
    6.2 结论第99-101页
研究创新点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7页
附图第117-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项目来源第120-121页
作者简介第121-122页
导师简介第122-12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2818054,这篇论文共12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7.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2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