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法优化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青霉素G酰化酶

青霉素G酰化酶论文 枯草芽孢杆菌论文 响应面论文 发酵论文
论文详情
青霉素G酰化酶(Penicillin G Acylase, PGA)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工业生产中的关键生物催化剂,对半合成抗生素工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表达系统是一类高效的微生物表达系统,其相对于大肠杆菌(E.coli)表达系统而言有较大的优势,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的分泌系统,能将目的蛋白分泌到胞外,便于后续目的蛋白的分离纯化。本实验利用响应面法对本实验室所构建的表达青霉素G酰化酶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方法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温度、发酵时间、摇床转速等19个因素对菌株产青霉素G酰化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和酵母提取物是影响产酶的显著因素。随后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对这两种显著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应用响应面模型进行预测,并且利用摇瓶发酵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摇瓶条件下,当发酵温度为34℃,酵母提取物为8.8g/L时,最终的酶活达到28.2U/mL,优化预测值与实际实验值拟合度达到了99%,比初始发酵培养基条件下的酶活提高了1.19倍。之后在摇瓶优化的基础上,按照最佳优化培养条件对该菌株进行15L的发酵罐扩大培养,并研究了流加补料对产酶的影响,最终确定为在对数增长中期进行流加补充培养基与水的发酵工艺,发酵40小时发酵液中青霉素G酰化酶的酶活最高可以达到60U/mL。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缩略表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 B-内酰胺类抗生素第10页
    2 青霉素G酰化酶第10-11页
        2.1 青霉素G酰化酶的结构第10-11页
        2.2 青霉素G酰化酶的功能第11页
    3 青霉素G酰化酶的生产第11-12页
    4 微生物发酵第12-17页
        4.1 概述第12-13页
        4.2 单次单因子法第13页
        4.3 正交实验设计第13-14页
            4.3.1 正交实验设计的特点第13-14页
            4.3.2 正交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第14页
        4.4 响应面优化法第14-17页
            4.4.1 响应面优化法的特点第14页
            4.4.2 响应面优化法的步骤第14页
            4.4.3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第14-15页
            4.4.4 最陡爬坡实验第15-16页
            4.4.5 BOX-BEHNKEN设计第16页
            4.4.6 中心组合设计第16-17页
    5. 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响应面法优化重组枯草芽孢杆菌产酶条件第18-34页
    1 前言第18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8-20页
        2.1 材料,试剂和仪器第18-19页
            2.1.1 菌株第18页
            2.1.2 主要试剂第18页
            2.1.3 主要仪器第18-19页
            2.1.4 分析软件第19页
        2.2. 实验方法第19-20页
            2.2.1 培养基配置第19页
            2.2.2 培养方法第19页
            2.2.3 PGA酶活测量方法第19-20页
            2.2.4 SDS-PAGE第20页
            2.2.5 蛋白质定量第2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0-32页
        3.1 稳定菌株的筛选和甘油菌种子的制备第20-21页
        3.2 单因素实验第21-22页
            3.2.1 发酵时间的确定第21页
            3.2.2 最佳氮源的确定第21-22页
        3.3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显著因素第22-26页
        3.4 最陡爬坡实验第26页
        3.5 中心组合设计实验第26-30页
        3.6 摇瓶实验验证第30页
        3.7 发酵上清液SDS-PAGE电泳第30-31页
        3.8 蛋白定量第31-32页
    4. 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发酵罐扩大培养第34-39页
    1 前言第3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4-35页
        2.1 实验材料第34页
            2.1.1 实验试剂第34页
            2.1.2 实验仪器第34页
            2.1.3 实验试剂的配置第34页
        2.2 实验方法第34-35页
            2.2.1 培养方法第34-35页
            2.2.2 取样第35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5-38页
        3.1 未加补料的发酵情况第35-36页
        3.2 细菌对数生长后期流加补料的发酵情况第36-37页
        3.3 细菌对数生长中期流加补料的发酵情况第37-38页
    4 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5153,这篇论文共4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3.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2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