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茂铁修饰的寡肽类功能材料及染料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功能材料的研究

二茂铁寡肽化合物论文 组氨酸论文 CO_2减排论文 碳酸酐酶论文 氧化石墨烯论文
论文详情
研究寡肽类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在生物科学、生物化学传感器、环境科学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组氨酸作为一种含功能性侧链的必需氨基酸,广泛存在于生物功能蛋白中,并与金属离子结合后对功能蛋白的结构和性能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主要致力于设计与合成含组氨酸类似物的二茂铁寡肽类杂化材料,研究其在溶液相或在自组装膜表面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可用于温室气体CO2催化减排的碳酸酐酶仿生模型。氧化石墨烯作为新兴材料石墨烯的相似物,虽然自身电活性差,但其良好的溶液分散性及可修饰性为化学家改造其性能提供了可行性并且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论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染料分子修饰的氧化石墨烯纳米杂化材料,研究了其在氟离子调控下的光电转换能力。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综述了二茂铁修饰的寡肽类化合物,碳酸酐酶的仿生学及氧化石墨烯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第二章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组氨酸类似物的二茂铁双链寡肽化合物,充分表征了其光谱学和电化学性质,研究了其与Na+,Mg2+,Fe2+,Cu2+,Zn2+和Cd2+离子的相互作用。该化合物在乙腈溶液中展示出良好的单电子可逆氧化还原活性,半波电位为380.5mV vs.Fc/Fc+,并且呈现出一种近似于1,2’-P螺旋的手性构型。循环伏安法研究发现金属离子的添加会引发罕见的氧化还原电位向阴极电位方向移动的现象,移动顺序为Cu2+(-436 mV)>Fe2+(-284 mV)>Zn2+(-270 mV)>Cd2+(-238 mV)>Mg2+(-180mV)>Na+(-75 mV)。循环伏安滴定和核磁滴定以及质谱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与过渡金属离子Fe2+,Cu2+,Zn2+和Cd2+离子之间形成了1:1的金属配合物。核磁滴定研究结果还表明过渡金属离子是通过该化合物两条肽链中的组氨酸类似物侧链上的咪唑氮原子进行配位的。圆二色光谱研究表明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使该化合物的二茂铁中心的构型发生了变化,变化的程度与过渡金属离子的种类及络合方式有关。Zn2+和Cd2+离子的配位使该化合物在溶液中的构型保持P螺旋,而Fe2+和Cu2+离子的配位使该化合物在溶液中的构型从P螺旋变成了M螺旋。第三章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包含双硫键和组氨酸类似物的二茂铁寡肽化合物,并通过双硫键与金的共价作用构建了该化合物在金表面的自组装膜,研究了该化合物及其自组装膜的性质及其对Zn2+离子和Cd2+离子的识别能力。该化合物在溶液相中表现出优良的可逆单电子氧化还原活性,半波电位为838mVvs.Ag/AgCl, Zn2+离子和Cd2+离子的添加使其氧化还原电位向阳极电位方向发生移动,幅度均小于20 mV。其自组装膜在金表面表现出优良的可逆单电子氧化还原活性,半波电位为701 mV vs. Ag/AgCl。K3Fe(CN)6研究表明该自组装膜在金电极表面排布紧密有序。该自组装膜与Zn2+离子和Cd2+离子分别结合后形成的金属离子自组装膜表现出强烈的电流减弱现象,Zn2+离子减弱程度最大,可实现与Cd2+离子的有效识别。电化学阻抗谱研究进一步支持了以上结果。X射线光电子谱分析结果表明该自组装膜对Zn2+离子和Cd2+离子的识别能力与两种金属离子在自组装膜中的结合位点不同有关。第四章利用第三章合成的包含双硫键和组氨酸类似物的二茂铁寡肽化合物,在金表面构建了其与Zn2+离子的自组装膜,创建了一种固定化碳酸酐酶仿生模型。X射线光电子谱研究表明该模型的活性中心结构中Zn2+离子是与组氨酸类似物侧链上的咪唑氮原子配位,配比约为2.5:1,接近天然碳酸酐酶活性中心中Zn2+离子与组氨酸侧链上的咪唑氮原子的配比3:1。该模型对CO2气体底物和CO2饱和溶液底物的催化活性用电化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其催化条件优化及催化参数评估实验皆用对硝基苯酚乙酸酯做底物,用紫外动力学技术和时间电流曲线法进行了监测。优化的缓冲溶液pH值为7.51,根据米氏方程理论得出该条件下的表观动力学常数K’m为27.2 mM,催化速率常数kcat为506.5 s-1。第五章合成了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和荧光黄硅醚衍生物的共价纳米杂化材料。该材料的结构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做了表征,其表观形貌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做了表征。F-离子对该杂化材料及原料荧光黄硅醚衍生物结构中的Si-O键的诱发断裂效应分别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做了对比研究。Cl-,Br。和I-。离子的对比研究表明F离子对该杂化材料结构中Si-O键的诱发断裂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同时在白光激发条件下还显示出独特的光电流信号。509 nm单色光激发的对比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原料荧光黄硅醚衍生物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光电流信号。第六章结论。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9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二茂铁修饰的寡肽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3-22页
        1.2.1 二茂铁寡肽化合物的氢键和手性研究第13-18页
            1.2.1.1 1,1’双取代的二茂铁寡肽化合物在氢键研究方面的应用第13-16页
            1.2.1.2 单取代的二茂铁寡肽化合物第16-18页
        1.2.2 二茂铁寡肽化合物作为分子受体的研究第18-20页
        1.2.3 二茂铁寡肽化合物作为生物材料的研究第20-22页
    1.3 碳酸酐酶的仿生研究第22-27页
        1.3.1 碳酸酐酶简介第22-23页
        1.3.2 碳酸酐酶在CO_2催化方面的应用第23-24页
        1.3.3 碳酸酐酶类似物结构的研究进展第24-25页
        1.3.4 碳酸酐酶的功能性模型研究第25页
        1.3.5 碳酸酐酶的固定化及动力学表征第25-27页
            1.3.5.1 碳酸酐酶的固定化第25-26页
            1.3.5.2 碳酸酐酶的反应动力学第26页
            1.3.5.3 固定化对碳酸酐酶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第26-27页
    1.4 氧化石墨烯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7-29页
        1.4.1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能简介第27页
        1.4.2 氧化石墨烯杂化材料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第27-28页
        1.4.3 氧化石墨烯杂化材料在非线性光学方面的应用第28-29页
第二章 含组氨酸类似物的二茂铁寡肽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第29-51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实验部分第29-32页
        2.2.1 仪器和试剂第29-30页
        2.2.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第30页
        2.2.3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制备第30-32页
        2.2.4 电化学分析方法第32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32-49页
        2.3.1 分子的设计与合成第32-33页
        2.3.2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第33-35页
        2.3.3 目标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研究第35-38页
        2.3.4 目标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第38-49页
    2.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含双硫键和组氨酸类似物的二茂铁寡肽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第51-70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实验部分第51-55页
        3.2.1 仪器和试剂第51-52页
        3.2.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第52页
        3.2.3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制备第52-55页
        3.2.4 自组装膜的制备第55页
        3.2.5 电化学分析方法第55页
        3.2.6 X射线电子谱研究方法第55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55-69页
        3.3.1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第55-58页
        3.3.2 目标化合物的溶液电化学性质研究第58-59页
        3.3.3 目标化合物的自组装膜的电化学性质研究第59-63页
        3.3.4 目标化合物及其自组装膜与Zn~(2+)和Cd~(2+)离子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第63-66页
        3.3.5 目标化合物的自组装膜与Zn~(2+)和Cd~(2+)离子相互作用的X射线电子谱研究第66-69页
    3.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含双硫键和组氨酸类似物的二茂铁寡肽化合物用于CO_2催化减排的固定化碳酸酐酶仿生模型的研究第70-90页
    4.1 引言第70页
    4.2 实验部分第70-71页
        4.2.1 仪器和试剂第70页
        4.2.2 自组装膜Fc-SAM和Zn-AM的制备及电化学表征方法第70页
        4.2.3 Zn-AM催化对硝基苯酚乙酸酯水解反应的光谱学表征方法第70-71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71-89页
        4.3.1 模型分子的设计第71-72页
        4.3.2 FcSSHG及其Zn~(2+)离子配合物的表面表征第72-77页
        4.3.3 Zn-AM催化CO_2的水合反应第77-81页
        4.3.4 Zn-AM催化对硝基苯酚乙酸酯的水解反应第81-82页
        4.3.5 Zn-AM的催化动力学常数表征第82-86页
        4.3.6 Fc-SAM自组装膜结构对Zn-AM的催化活性的影响第86-89页
    4.4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五章 基于氧化石墨烯和荧光黄硅醚衍生物的共价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第90-111页
    5.1 引言第90页
    5.2 实验部分第90-93页
        5.2.1 仪器和试剂第90页
        5.2.2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第90-91页
        5.2.3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制备第91-93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93-109页
        5.3.1 GO-SiFL的表征和基本性质第93-95页
        5.3.2 F~-离子对SiFL中Si-O键的诱发断裂第95-99页
        5.3.3 F~-离子对GO-SiFL中Si-O键的诱发断裂第99-102页
        5.3.4 SiFL和GO-SiFL的Si-O键断裂的离子选择性第102-103页
        5.3.5 GO-SiFL在F~-离子触发下的光电流响应第103-109页
            5.3.5.1 白光激发下的光电流响应第104-105页
            5.3.5.2 509nm单色光激发下的光电流响应第105-108页
            5.3.5.3 GO-SiFL及Si-FL的光电流响应的离子选择性研究第108-109页
    5.4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六章 结论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31页
附录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4051,这篇论文共13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9.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6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