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业遗址再生研究--以武汉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与台北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

工业遗址论文 景观都市主义论文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论文 文化政策论文
论文详情
自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从工业技术的提高到工业资产的积累,使得城市从工业化开始蓬勃发展到最后衰落,这个时期遗留了大量的工业遗址(Industrial sites),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工业遗址的保护和再生慢慢的受到了大众的关注。然而中国对工业遗址保护与再生的关注起步较晚,在全球化经济政治不断发展下,工业遗址的再生和活化已经成为了全球炽热的议题。本研究从工业遗址的形成它的历史,到国家提出的发展政策和运营管理模式进行详细的阐述,从文化介入的城市工业遗址这个角度去探讨政策和一些价值观的冲突。提出城市工业遗址保护与再生所需策略,并提出景观都市主义做为工业遗址保护与再生的策略理论建议,最后落地于景观设计的手法处理城市中的工业遗址,希望它能成为最佳活化工业遗址的一种手段,并以国外案例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为例,研究其发展政策、运营管理模式以及景观设计手法,从以下七点做主要研究:(1)将景观设计与工业遗址的利用相结合,研究其政策和运营管理模式。(2)景观设计加强工业遗址的空间特征。(3)景观设计与场地风貌相协调。(4)通过景观设计将生态修复的技术和过程进行可视化演示。(5)强调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6)景观设计与艺术相结合。(7)注重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以及公众参与。研究工业遗址保护与再生其时间与空间背景错综复杂,因此本研究选择中国大陆和台湾最先开始开发的两个案例:武汉汉汉阳造文创园区与台北华山1914文创园区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其政策成效和营运模式以及景观设计方法,并且借鉴国外案例进行交互比较分析,希望能以及尝试找到以文化为导向的我国工业遗址保护与再生中景观设计问题的对策,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专家学者和大众的关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7-22页
    1.1 课题来源第17页
    1.2 研究背景第17-18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19页
    1.4 研究方法第19-21页
        1.4.1 研究设计第20页
        1.4.2 定性访谈第20-21页
    1.5 研究框架第21-22页
2 相关研究综述、概念和理论第22-37页
    2.1 国内外城市工业遗址保护与再生相关研究综述第22-24页
        2.1.1 国外城市工业遗址保护与再生研究第22-23页
        2.1.2 国内城市工业遗址保护与再生研究第23-24页
    2.2 相关概念阐释第24-28页
        2.2.1 工业遗址的概念第24页
        2.2.2 工业遗产的概念第24-25页
        2.2.3 棕地的概念第25页
        2.2.4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梯度第25-26页
        2.2.5 城市再生的概念与演进第26-27页
        2.2.6 城市更新与城市再生的比较第27-28页
    2.3 工业遗址的再发展第28-33页
        2.3.1 工业遗址的成因与再生第28-29页
        2.3.2 大陆工业遗址发展脉络第29-30页
        2.3.3 台湾工业遗址发展脉络第30-33页
    2.4 景观都市主义及其不足之处第33-36页
        2.4.1 景观都市主义产生的背景第33页
        2.4.2 景观都市主义的定义及主要观点第33-35页
        2.4.3 景观都市主义论述之不足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3 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再生案例研究第37-50页
    3.1 鲁尔区后工业景观第37-42页
        3.1.1 鲁尔区概况第37-38页
        3.1.2 后工业景观公园发展框架第38-42页
    3.2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再生设计第42-49页
        3.2.1 历史脉络第42-43页
        3.2.2 彼得?拉茨(Peter Latz)设计理念与手法第43-45页
        3.2.3 空间功能场域与景观层次第45-47页
        3.2.4 生态设计第47-49页
    3.3 借鉴意义第49-50页
4 武汉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台北华山1914文创园个案研究第50-86页
    4.1 武汉汉阳造文创园概况第50-51页
        4.1.1 园区概况第50页
        4.1.2 园区历史脉络第50-51页
    4.2 武汉汉阳造文创园政策定位与经营管理第51-58页
        4.2.1 中国大陆政策脉络第51-52页
        4.2.2 中国大陆文创区开发策略第52-53页
        4.2.3 园区空间发展计划第53-57页
        4.2.4 园区营运管理模式第57-58页
    4.3 武汉汉阳造文创园场地现状保护与再生研究第58-63页
        4.3.1 景观设计目标的确立第58-59页
        4.3.2 功能的多元复合第59页
        4.3.3 建筑空间与风貌设计第59-61页
        4.3.4 景观生态修复第61-62页
        4.3.5 景观的可持续设计第62页
        4.3.6 景观设计与艺术结合第62-63页
        4.3.7 景观的场所精神第63页
    4.4 台北华山1914文创园概况第63-68页
        4.4.1 园区概况第63-65页
        4.4.2 园区历史脉络第65-68页
    4.5 台北华山1914文创园政策定位与经营管理第68-80页
        4.5.1 台湾政策脉络第68-71页
        4.5.2 台湾文创园区开发策略第71-75页
        4.5.3 园区空间发展计划与运营管理模式第75-80页
    4.6 台北华山1914文创园场地现状保护与再生研究第80-85页
        4.6.1 景观设计目标的确立第80-81页
        4.6.2 功能的多元复合第81-82页
        4.6.3 建筑空间与风貌设计第82-83页
        4.6.4 景观生态修复第83-84页
        4.6.5 景观的可持续设计第84页
        4.6.6 景观设计与艺术结合第84-85页
        4.6.7 景观的场所精神第85页
    4.7 本章小结第85-86页
5 武汉汉阳造文创园与台北1914文创园景观再生综合比较研究第86-110页
    5.1 文化介入城市的空间政策的再生第86-89页
        5.1.1 文创园区的性质比较第86-87页
        5.1.2 政策影响与园区发展第87-89页
    5.2 功能的多元复合再生第89-90页
        5.2.1 与周边用地功能连锁互补第89-90页
        5.2.2 多功能的复合开发第90页
    5.3 空间的整合再生第90-92页
        5.3.1 因地制宜、强化空间特征第90页
        5.3.2 巧于因借、丰富立面元素第90-92页
    5.4 景观要素的重组第92-96页
        5.4.1 原有工业遗存的景观利用第92-95页
        5.4.2 新设计内容与原有风貌相协调第95-96页
    5.5 景观生态修复的再生第96-101页
        5.5.1 加强污染调查与治理制度第96-97页
        5.5.2 利用场地自然修复过程第97页
        5.5.3 土壤生态修复第97-98页
        5.5.4 水体生态修复第98-99页
        5.5.5 乡土植物的运用第99-101页
    5.6 景观可持续设计第101-105页
        5.6.1 废旧材料再利用第101-103页
        5.6.2 能源可持续利用第103页
        5.6.3 雨水控制利用第103-105页
    5.7 景观设计与艺术结合的再生第105-106页
        5.7.1 大地艺术第105页
        5.7.2 雕塑艺术第105-106页
        5.7.3 涂鸦艺术第106页
    5.8 景观场所精神的再生第106-108页
        5.8.1 营造场所氛围第106-107页
        5.8.2 开展多元文化活动第107-108页
        5.8.3 公众参与第108页
    5.9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6 结论与建议第110-118页
    6.1 案例交互比较研究第110-114页
    6.2 结论第114-116页
    6.3 后续研究建议第116-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5页
附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25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3382451,这篇论文共125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7.5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2.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