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聚氨酯基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水性聚氨酯论文 超疏水涂层论文 多壁碳纳米管论文 油水分离论文
论文详情
超疏水涂层是一种具有特殊表面浸润性质的新型涂层,具有拒水、自清洁、抗冰覆、抗菌、减阻、防腐蚀和抗粘附等重要特性,可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以疏水型水性聚氨酯为基底材料,以纳米材料构筑表面粗糙结构,制备了三种性能优异的超疏水表面。首先采用低聚物二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AEAPS)为改性剂,制备了一系列有机硅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乳液(SiWPU)。探究了不同类型低聚物二元醇对水性聚氨酯(WPU)胶膜疏水性能的影响,并重点讨论了AEAPS用量对SiWPU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SiWPU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显示:采用聚四氢呋喃二醇为软段材料,w(AEAPS)为6%(以聚氨酯预聚体质量计),所制备的SiWPU乳液及胶膜各项性能较佳。与未改性的WPU胶膜相比,Si WPU胶膜的表面疏水性、耐水性、力学性能、热稳定性明显提高,相分离程度变大;XRD测试结果表明:AEAPS的加入导致WPU的结晶能力下降。其次,将Si WPU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相结合,采用从源头控制污染的新技术体系制备了具有“Si WPU-MWCNTs-SiWPU”三明治结构的超疏水导电涂层。为改善MWCNTs在乙醇溶剂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先采用十八胺(ODA)对其修饰,通过FT-IR、TG、XPS、核磁共振氢谱、透射电镜(TEM)和稳定性分析仪等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十八胺接枝到了MWCNTs上,接枝率为10.97%,且改性后的MWCNTs可以稳定地分散在乙醇中,团聚现象得到有效改善。考察了复合涂层的表面微观形貌、浸润性、电学性能、通电发热特性、机械稳定性及耐紫外线性能。结果显示:复合涂层表面形成鸟巢状的微纳米级阶层结构,静态接触角达到158.1±2.0°且滚动角小于1°;超疏水导电涂层的方块电阻为1.1±0.1 kΩ/sq,导电性能优异,同时具有通电发热特性;此外,该超疏水导电涂层表现出较好的机械稳定性和耐紫外线特性,有望应用于室外苛刻条件下的除冰系统。再次,将十八胺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ODA)与Si WPU在丙酮溶剂中共混,喷涂到铜网制备了一种耐腐蚀超疏水铜网,并应用于油水分离。SEM和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铜网经处理后在其表面形成鸟巢状的微纳米阶层结构,水接触角达到162.3±1.2°而油(煤油)接触角接近0°。油水分离测试结果表明,该超疏水铜网可对石油醚/水、四氯化碳/水、甲苯/水、己烷/水、煤油/水等油水混合物高效分离,分离效率均大于93.79%,且具有良好的可循环使用性。耐腐蚀性测试结果表明,该超疏水铜网分别在1mol/L的NaOH、HCl、NaCl溶液中浸泡24 h后,仍可保持超疏水特性,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最后,将疏水纳米二氧化硅引入到SiWPU体系,喷涂到铜网制备了一种可拒热水且具有良好机械稳定性能的超疏水铜网,并应用于高达100℃的油水混合物的分离。SEM和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铜网经处理后,表面形成的粗糙结构具有大量微孔,固态相率极低,水接触角达到162.5±1.4°,滚动角小于0.4°,甚至在温度高于55℃的热水中仍表现出优异的拒水特性。油水分离实验结果表明,该超疏水铜网可对石油醚/水、四氯化碳/水、甲苯/水、己烷/水、煤油/水等油水混合物高效分离,分离效率均大于93.71%,且可循环使用性良好。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符号说明第10-15页
1 绪论第15-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5页
    1.2 超疏水原理和基本理论第15-17页
    1.3 超疏水涂层的研究进展第17-21页
        1.3.1 超疏水涂层的制备技术第17-19页
        1.3.2 超疏水涂层的应用第19-21页
    1.4 水性聚氨酯的疏水改性研究第21-23页
        1.4.1 氟改性聚氨酯的研究第21-22页
        1.4.2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的研究第22-23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3-25页
        1.5.1 研究意义第23-24页
        1.5.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2 疏水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25-37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实验部分第25-28页
        2.2.1 主要原料与仪器第25-26页
        2.2.2 WPU的合成第26页
        2.2.3 AEAPS改性WPU(SiWPU)的合成第26页
        2.2.4 胶膜的制备第26-28页
    2.3 结构表征及性能检测第28-29页
        2.3.1 胶膜的红外测试第28页
        2.3.2 乳液固含量的测定第28页
        2.3.3 乳液离心稳定性第28页
        2.3.4 乳液粒径的测定第28页
        2.3.5 胶膜的接触角测试第28页
        2.3.6 胶膜的吸水率测试第28-29页
        2.3.7 胶膜的机械性能测试第29页
        2.3.8 胶膜的TG测试第29页
        2.3.9 胶膜横截面的能谱线扫描测试第29页
        2.3.10 AFM测试第29页
        2.3.11 胶膜的结晶性能测试第29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9-36页
        2.4.1 低聚物二元醇的筛选第29-30页
        2.4.2 IR分析第30页
        2.4.3 疏水改性WPU分散体性能分析第30-31页
        2.4.4 SiWPU胶膜横截面的能谱线扫描分析第31-32页
        2.4.5 胶膜的耐水性与水接触角第32-33页
        2.4.6 胶膜的力学性能第33-34页
        2.4.7 胶膜的耐热性能第34页
        2.4.8 胶膜的结晶性能第34-35页
        2.4.9 胶膜表面的微相分离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3 环保型超疏水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37-51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实验部分第37-39页
        3.2.1 主要原料与仪器第37-38页
        3.2.2 十八胺改性MWCNTs的制备第38-39页
        3.2.3 环保型超疏水涂层的制备第39页
    3.3 结构表征及性能检测第39-40页
        3.3.1 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FT-IR)第39页
        3.3.2 TGA测试第39页
        3.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9页
        3.3.4 分散液稳定性分析第39-40页
        3.3.5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TEM)第40页
        3.3.6 核磁共振氢谱测定第40页
        3.3.7 拉曼光谱测试(Raman)第40页
        3.3.8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第40页
        3.3.9 复合涂层的电学性能测试第40页
        3.3.10 复合涂层的接触角测试第40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0-50页
        3.4.1 MWCNTs的分析与表征第40-44页
        3.4.2 复合涂层表面微结构对其浸润性影响分析第44-47页
        3.4.3 超疏水涂层的电、热学性能分析第47-49页
        3.4.4 超疏水导电涂层的机械稳定性及耐紫外性能分析第49-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4 耐腐蚀超疏水铜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51-60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实验部分第51-52页
        4.2.1 主要原料与仪器第51-52页
        4.2.2 耐腐蚀超疏水铜网的制备第52页
    4.3 结构表征与性能检测第52-53页
        4.3.1 微观形貌测试第52页
        4.3.2 接触角测试第52页
        4.3.3 油水分离测试第52页
        4.3.4 耐腐蚀性测试第52-53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3-58页
        4.4.1 表面形貌分析第53-54页
        4.4.2 MWCNTs-ODA与SiWPU质量比对铜网性能的影响第54-55页
        4.4.3 油水分离应用第55-56页
        4.4.4 超疏水铜网使用性能第56-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5 拒热水型超疏水铜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60-71页
    5.1 引言第60页
    5.2 实验部分第60-61页
        5.2.1 主要原料与仪器第60-61页
        5.2.2 拒热水型超疏水铜网的制备第61页
    5.3 结构表征与性能检测第61-62页
        5.3.1 微观形貌测试第61页
        5.3.2 接触角测试第61-62页
        5.3.3 油水分离测试第62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62-70页
        5.4.1 表面形貌分析第62-63页
        5.4.2 SiO_2与SiWPU质量比对铜网性能的影响第63-64页
        5.4.3 表面浸润性分析第64-66页
        5.4.4 油水分离应用第66-67页
        5.4.5 超疏水铜网的使用性能第67-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6 结论及创新点第71-73页
    6.1 主要结论第71-72页
    6.2 创新点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1-8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3079151,这篇论文共8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4.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1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