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矿渣为主要组分的道路基层与面层专用水泥试验研究

粒化高炉矿渣论文 水泥论文 碱钙硫复合激发论文 路用性能论文 微观结构论文 模糊数学论文
论文详情
适应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与面层结构的新材料始终是该领域的前沿性研究课题之一。添加矿渣微粉尤其是高掺量的使用矿渣粉,不仅能够减少水泥生产中的资源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能够改善各结构层的性能。本文从路面半刚性基层与路面混凝土对水泥性能的要求出发,以尽量多的使用矿渣微粉为基本原则,进行了以矿渣微粉为主要组分的道路上最常用的两种专用水泥胶结材料的研发。综合考虑路面基层材料的技术性能、施工要求和经济性因素,优选了合适的原材料,即矿渣微粉、碱钙硫激发材料(水泥、消石灰、石灰石和石膏)。以凝结时间、抗压强度为主要设计指标,研究矿渣微粉以及激发材料的种类与掺量对胶结材料技术性能的影响。通过凝结时间、抗压与抗折强度、收缩系数试验进行逐级筛选,优选出道路基层专用新型矿渣水泥结合料(New Slag Binder)NSB43A和NSB43B,这两种NSB中矿渣微粉的掺量皆为75wt%,NSB43A中采用的是内掺2wt%石灰石的矿渣微粉,NSB43B中采用了内掺4wt%石灰石的矿渣微粉。这两种矿渣结合料都具有缓凝、抗裂性好、强度高的优点,特别适合路面基层使用。综合考虑路面混凝土的技术性能、施工要求和经济性因素,优选了合适的原材料,即矿渣、碱钙硫激发材料(水泥熟料、石灰石、石膏)、碱性激发剂(Na2SiO3?9H2O和NaOH)、调凝剂。以水泥的凝结时间、抗弯拉强度、抗裂性为主要设计指标,研究矿渣微粉、激发材料以及调凝剂的种类与掺量对水泥胶结材料技术性能的影响,通过凝结时间、抗压与抗折强度、收缩系数试验逐级筛选,考虑尽量覆盖较多的矿渣粉用量范围,优选出了6种配比的性能优良的矿渣道路水泥胶结料(Slag Road Cement)(SRC)。混凝土面层SRC的研究表明:采用熟料、石膏、石灰石以及调凝剂为复合激发材料能够设计出路面混凝土系列水泥。方案中矿渣微粉与熟料用量范围变化比较大,矿渣粉从47~75wt%,熟料从25wt%到50wt%。SRC不仅能够大量使用矿渣粉,抗压强度等级符合道路用水泥技术标准的要求,而且具有抗折强度高、凝结时间合适、经济且环保的优点。在优选出水泥胶结材料最佳配比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系统地研究了NSB稳定细粒土、NSB稳定级配碎石、SRC混凝土的路用性能,重点关注NSB稳定土的强度与抗裂性能及施工性能,SRC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比分析了NSB稳定细粒土、稳定级配碎石与P.O32.5 R稳定细粒土、稳定级配碎石,SRC混凝土与P.O42.5R混凝土的综合性能,验证了以矿渣微粉作为主要组分的道路专用水泥的可行性,并分析了专用水泥结合料的适用场合。最后,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两种方法,对新研制的NSB43A、NSB43B和参照对象P.O32.5R三种结合料及其稳定土进行微观测试,分析了在不同龄期时的水化产物及其形貌。从水泥的粒度分布、孔溶液的pH值、混凝土孔结构、SEM形貌等方面,分析了SRC及其混凝土的水化产物、微观形貌;利用热力学原理,剖析了以矿渣粉为主要组分的水泥孔溶液,在高pH值时引起水化产物C-S-H中低Ca/Si比的原因所在。对NSB、SRC及其稳定土、混凝土的强度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水化产物的形貌表明以矿渣为主要组分的专用水泥胶结材料的水化产物有较多的钙矾石AFt,而且几乎没有Ca(OH)2的存在,而普通硅酸盐水泥有大量的Ca(OH)2,几乎没有AFt的存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6-26页
    1.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目的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4页
        1.2.1 GBFS 矿物成分及功能第17-18页
        1.2.2 GBFS 的结构特点与活性激发机理第18-20页
        1.2.3 GBFS 粉在路面半刚性基层中的研究现状第20-22页
        1.2.4 GBFS 在路面水泥混凝土中的研究现状第22页
        1.2.5 现有路用水泥胶结材料的问题第22-2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4-26页
        1.3.1 研究目标第24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1.3.3 技术路线第25-26页
2 路面基层新型矿渣水泥结合料(NSB)的研制第26-45页
    2.1 原材料技术性能第26-28页
    2.2 研制方案设计第28-29页
    2.3 路面基层新型矿渣水泥结合料NSB 的试制第29-42页
        2.3.1 抗压与抗折强度结果与分析第29-36页
        2.3.2 凝结时间第36-38页
        2.3.3 抗裂性能第38-42页
    2.4 NSB 最优材料组分的确定第42-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3 NSB 稳定土的路用性能试验分析第45-78页
    3.1 NSB 稳定土的组成设计第45-48页
        3.1.1 土的物理性质第45-46页
        3.1.2 NSB 稳定细粒土第46-47页
        3.1.3 NSB 稳定级配碎石第47-48页
    3.2 NSB 稳定土的施工性能第48-52页
    3.3 NSB 稳定土的强度与刚度第52-58页
        3.3.1 抗弯拉强度和劈裂强度第52-54页
        3.3.2 抗压回弹模量和抗弯拉回弹模量第54-58页
    3.4 NSB 稳定土的抗裂性能第58-64页
        3.4.1 干燥收缩试验第59-62页
        3.4.2 抗裂性能的评价第62-64页
    3.5 NSB 稳定土的其他路用性能第64-68页
        3.5.1 NSB 稳定土的抗冻性第64-66页
        3.5.2 NSB 稳定土的抗冲刷性能第66-68页
    3.6 基于模糊数学的NSB 稳定土路用性能综合评价第68-77页
        3.6.1 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第68-69页
        3.6.2 初级评判矩阵第69-71页
        3.6.3 二级评判因素重要系数的确定第71-73页
        3.6.4 NSB 稳定土综合性能的模糊评判结果第73-77页
    3.7 本章小结第77-78页
4 面层专用矿渣道路水泥(SRC)的研制第78-98页
    4.1 现行规范对路面水泥的技术要求第78-79页
    4.2 激发剂与调凝剂的选择第79-80页
    4.3 研究方案的设计第80-83页
        4.3.1 碱钙硫复合激发,外加调凝剂A 与B第80-82页
        4.3.2 碱钙硫复合激发,外加调凝剂C第82-83页
    4.4 面层专用新型矿渣道路水泥的试制第83-95页
        4.4.1 激发材料与化学试剂的性能第83-84页
        4.4.2 凝结时间的试验结果第84-88页
        4.4.3 水泥胶砂的强度第88-93页
        4.4.4 胶砂的干缩试验第93-95页
    4.5 最优材料组分的确定第95-97页
        4.5.1 选定原则第95页
        4.5.2 路用性能指标第95-97页
    4.6 本章小结第97-98页
5 SRC 混凝土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第98-116页
    5.1 SRC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98-100页
        5.1.1 原材料技术性质第98页
        5.1.2 矿料合成级配第98-99页
        5.1.3 混凝土配合比第99-100页
    5.2 SRC 混凝土的强度第100-103页
        5.2.1 抗弯拉与断块的抗压强度第100-102页
        5.2.2 抗压与劈裂强度第102-103页
    5.3 SRC 混凝土的干缩率第103-105页
    5.4 SRC 混凝土的耐久性第105-111页
        5.4.1 SRC 混凝土的耐磨性第105-106页
        5.4.2 SRC 混凝土的抗疲劳性能第106-108页
        5.4.3 SRC 混凝土的抗冻性第108-111页
    5.5 基于模糊数学的SRC 混凝土性能综合评价第111-115页
        5.5.1 初级评判矩阵第111页
        5.5.2 二级评判因素重要系数的确定第111-114页
        5.5.3 SRC 混凝土综合性能的模糊评判结果第114-115页
    5.6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6 微观结构与强度形成机理分析第116-143页
    6.1 NSB 净浆水化产物的微观结构分析第116-122页
        6.1.1 X 射线衍射分析第116-118页
        6.1.2 扫描电镜分析第118-122页
    6.2 NSB 稳定土水化产物的微观结构分析第122-127页
        6.2.1 NSB 稳定细粒土的扫描电镜分析第123-125页
        6.2.2 NSB 稳定碎石的扫描电镜分析第125-127页
    6.3 SRC 净浆水化产物的微观结构分析第127-134页
        6.3.1 SRC 粒度分布第127-128页
        6.3.2 SRC 的pH 值分析第128-134页
    6.4 SRC 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分析第134-137页
        6.4.1 SRC 混凝土的孔结构分析第134-136页
        6.4.2 SRC 混凝土的扫描电镜分析第136-137页
    6.5 水化与强度形成机理分析第137-141页
        6.5.1 各种激发剂的作用机理分析第137-138页
        6.5.2 碱钙硫复合激发矿渣水泥的水化第138-139页
        6.5.3 NSB 稳定土的强度形成机理分析第139-141页
    6.7 本章小结第141-143页
7 NSB 和SRC 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第143-148页
    7.1 经济效益分析第143-146页
        7.1.1 原材料价格第143页
        7.1.2 NSB 和SRC 的经济效益分析第143-144页
        7.1.3 NSB 稳定土和SRC 混凝土的经济效益分析第144-145页
        7.1.4 NSB 和SRC 用于路面结构的经济性分析第145-146页
    7.2 社会效益分析第146-147页
    7.3 本章小结第147-148页
8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第148-150页
    8.1 主要研究结论第148-149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149页
    8.3 展望第149-150页
致谢第150-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以及科研工作第156-157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0150,这篇论文共157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7.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78.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