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布局优化研究

适宜性评价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GIS论文 绥芬河市论文
论文详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对土地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土地条件的制约性导致城市建设发展与土地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利用技术手段针对有限的土地资源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制定科学的用地选择与优化方案,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逐渐成为城市进行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地处丘陵地区的绥芬河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国内外用地适应性评价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相关理论、评价原则、评价方法等研究基础进行了整理与阐述,为后文绥芬河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提供相应指导作用。其次,在对绥芬河市建设用地现状数量、空间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人为影响以及区位条件等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理论技术与传统的评价方法相结合,构建了绥芬河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揭示其土地资源适宜利用方向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最后,结合适宜性评价结果和各单项评价结果,从不同方面分析建设用地现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约束范围内,结合土地适宜性评价图、土地利用分区图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对用地结构加以配置和调整,尝试建立了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方案,并对优化方案进行量化分析与检验,经过检验后的方案可作为未来规划工作中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的参考依据。本文以促进城乡建设用地科学合理布局为目的,以绥芬河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方案,在促进绥芬河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同时,可为同类丘陵口岸城市的土地合理利用提供相应借鉴。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研究内容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0-13页
        1.2.1 研究方法第10-12页
        1.2.2 技术路线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3-17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3-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4-17页
2 用地适宜性评价相关研究基础第17-23页
    2.1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相关理论第17-19页
        2.1.1 城市土地规划理论第17页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7-18页
        2.1.3 土地区位理论第18页
        2.1.4 生态城市理论第18-19页
    2.2 指标体系评价原则第19-20页
        2.2.1 综合性和主导性原则第19-20页
        2.2.2 动态性和适用性原则第20页
        2.2.3 针对性与比较性原则第20页
    2.3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第20-21页
        2.3.1 叠加制图方法第21页
        2.3.2 多指标决策法第21页
        2.3.3 人工智能方法第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3页
3 绥芬河市用地特征及用地选择影响分析第23-33页
    3.1 研究区域概况第23-25页
        3.1.1 区位概况第23页
        3.1.2 自然条件第23-24页
        3.1.3 用地现状与评价范围第24-25页
    3.2 基础数据的获取第25-26页
        3.2.1 数据来源第25-26页
        3.2.2 数据处理第26页
    3.3 用地选择影响因素分析第26-31页
        3.3.1 地貌条件第26-28页
        3.3.2 地质条件第28-29页
        3.3.3 水文条件第29-30页
        3.3.4 生态环境第30页
        3.3.5 区位条件第30-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4 基于Arc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构建第33-53页
    4.1 适宜性评价指标选取与体系构成第33-34页
        4.1.1 指标选取第33页
        4.1.2 体系构成第33-34页
    4.2 指标评价方法与权重确定第34-36页
        4.2.1 适宜性评价方法第34页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4-36页
    4.3 单项指标适宜性评价第36-49页
        4.3.1 高程评价第36-37页
        4.3.2 坡度评价第37-39页
        4.3.3 坡向评价第39-41页
        4.3.4 地质灾害评价第41-44页
        4.3.5 交通可达性评价第44-46页
        4.3.6 生态敏感性评价第46-49页
    4.4 综合加权适宜性评价第49-51页
        4.4.1 用地适宜性等级划分第49-50页
        4.4.2 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第50-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5 基于评价结果的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策略第53-77页
    5.1 建设用地布局现状分析第53-59页
        5.1.1 发展方向与结构分析第53-55页
        5.1.2 主要用地布局分析第55-58页
        5.1.3 道路与绿地系统分析第58-59页
    5.2 “见缝插针”拓展空间第59-63页
        5.2.1 延伸主轴“鱼骨式”辐射第60-61页
        5.2.2 强化多功能兼容性核心第61-63页
    5.3 内外交通网络优化第63-65页
        5.3.1 内部提高等级、加强联通第63-64页
        5.3.2 外部发展环路、分离客货第64-65页
    5.4 主要用地布局调整第65-73页
        5.4.1 居住与服务设施用地整理第66-70页
        5.4.2 工业与物流仓储用地疏解第70-73页
    5.5 绿网景观格局建设第73-75页
        5.5.1 利用绿廊分隔功能组团第73-74页
        5.5.2 点面结合联通景观格局第74-75页
    5.6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结论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0页
附录第80-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3691550,这篇论文共83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4.9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1.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