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机制与评价模型研究

风景名胜区论文 保护性开发论文 机制论文 指标体系论文 评价模型论文
论文详情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旅游地理学理论以及景观生态学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重点阐述了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机制,构建了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指标体系及模糊评价模型,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风景名胜区为实证对象,研究探讨了其保护性开发的机制。论文除引言和结论部分外,正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论述了风景名胜区的相关理论。着重对与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相关的理论进行简要综述,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旅游地理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及LAC理论等。第二章,提出了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机制的概念框架,论述了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中观和微观作用机理。认为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中观作用机制,实际上就是怎样看待在一定外在环境条件(特定类型、特定时期、特定容量、特定制度)下,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关注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两方面,分别定义两个函数,一个是资源保护度函数,一个是旅游开发度函数,保护度函数是指风景名胜区内所有有利于风景名胜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类主体行为变量函数的集合,相应地,开发度函数是指风景名胜区内所有有利于风景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各类主体行为变量函数的集合。这两个函数的组合变化关系,决定了一个风景名胜区最终的保护性开发状态。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微观作用机制,实际上就是如何看待风景名胜资源开发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对于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有什么样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关注点是人与人的关系。风景名胜区的利益主体主要包括管理者(国家风景名胜区的主管部门、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地方政府部门及相关事业单位等)、旅游经营者、社区居民、旅游者四大类。从保护与开发角度来看,每一类群体均有保护意识和开发/利用意识,只是保护程度和开发程度的强弱有所不同。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机制,应该是使各类主体的保护倾向度最大化,开发利用度合理化,防止对资源的过度掠夺和开采。第三章,探讨了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以风景名胜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整体目标为基准,能够描述现阶段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的现状、能够评估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功能协调程度,根据指标体系的功能要求和各个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本章分别构建了风景名胜区保护度和开发度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涉及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经济协调、社会协调、服务设施和管理教育等主要系统,从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程度对客体的影响、风景名胜区各类主体对风景区保护与开发的主观意识与客观行为、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的政策环境等方面反映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性开发状态。在指标体系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借鉴现代综合评价的方法原理,构建了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状态评价及综合排序。第四章,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风景名胜区为例,探讨了其保护性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一般作用机制,并对其保护性开发状态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第五章,着重从实现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重要制度和措施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建议。认为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应该着重从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差别化管理体制保障、要素保障体系、监督检查机制等方面加强制度保障;从完善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规划技术规范体系、规划协调机制和专家评审机制等方面加强规划保障;从培养旅游者、经营者、管理者等风景名胜区各利益主体的生态环境和名胜资源保护意识等方面加强宣传教育。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2页
引言第12-30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4页
        (一) 研究选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前瞻性第13页
        (二) 拓展了风景名胜区的研究领域第13页
        (三) 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管理与利用的重大实践问题相结合第13-14页
    三、文献综述第14-28页
        (一) 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研究第14-17页
        (二) 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研究第17-18页
        (三) 风景名胜区的社区参与研究第18-21页
        (四)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第21-23页
        (五)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研究第23-26页
        (六)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研究第26-28页
    四、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第28-30页
        (一) 研究目标第28页
        (二) 研究方法第28-29页
        (三) 研究内容第29-30页
第一章 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理论基础第30-43页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0-32页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32-34页
        一、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第32-33页
        二、旅游利益相关者理论第33-34页
    第三节 旅游地理学理论第34-38页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第34-36页
        二、旅游地空间发展理论第36-38页
    第四节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38-39页
        一、景观结构与功能原理第38页
        二、生态整体性和景观异质性原理第38-39页
        三、景观多样性原理第39页
        四、景观变化原理第39页
    第五节 LAC 理论第39-43页
        一、LAC 理论提出的背景第39页
        二、LAC 理论的含义第39页
        三、LAC 理论的应用第39-40页
        四、LAC 理论的计算程序第40-43页
第二章 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机制研究第43-67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及其辨识第43-47页
        一、相关概念第43-45页
        二、相关概念辨识第45-46页
        三、保护性开发第46页
        四、机制第46-47页
    第二节 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组成结构第47-48页
        一、管理者第47页
        二、经营者第47-48页
        三、社区居民第48页
        四、旅游者第48页
    第三节 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目标第48-49页
        一、环境目标第48-49页
        二、文化目标第49页
        三、社会目标第49页
        四、经济目标第49页
    第四节 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外在条件第49-56页
        一、风景名胜区的分类、分级及分区第49-54页
        二、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制度第54-55页
        三、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容量第55页
        四、风景名胜区发展的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第55-56页
        五、其它外部环境第56页
    第五节 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运行机制第56-67页
        一、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人地关系作用机制第56-62页
        二、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人际关系作用机制第62-67页
第三章 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状态评价第67-106页
    第一节 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概述第67-78页
        一、综合评价的要素构成及过程第67-69页
        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综述第69-74页
        三、指标权重系数确定的模型综述第74-78页
    第二节 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状态评价的指标体系第78-103页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第79页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第79-93页
        三、各级评价指标权重分配的确定第93-103页
    第三节 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状态评价模型构建第103-106页
        一、一级评价模型第103-104页
        二、二级评价模型第104-106页
第四章 实证分析第106-119页
    第一节 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黔东南州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第106-113页
        一、黔东南州风景名胜区的主要利益主体第106-107页
        二、黔东南州风景名胜区主要主体的利益诉求第107-112页
        三、黔东南州风景名胜区主要利益主体间的影响关系第112-113页
    第二节 黔东南州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状态评价第113-117页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第113页
        二、计算过程及结果分析第113-117页
    第三节 黔东南州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对策建议第117-119页
        一、与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相结合第117页
        二、突出规划的统领保障作用第117页
        三、采取多样化的开发经营模式第117页
        四、采取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模式第117-118页
        五、加强风景区居民的教育培训第118-119页
第五章 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对策建议第119-129页
    第一节 加强制度保障第119-123页
        一、进一步健全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第119页
        二、实行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差别化管理政策第119-121页
        三、建立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要素保障体系第121-123页
        四、建立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系统有效的监督体制第123页
    第二节 加强规划保障第123-125页
        一、完善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规划的技术规范体系第123-124页
        二、妥善处理与相关规划的关系第124-125页
        三、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审制度第125页
    第三节 加强宣传、教育、培训第125-129页
        一、培养旅游者的生态保护意识第126-127页
        二、培养旅游经营、管理、服务人员的环境意识第127页
        三、增强管理干部的环境意识第127-129页
结论第129-131页
    一、基本结论第129页
    二、主要创新第129-130页
    三、进一步研究展望第130-131页
附表第131-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78页
后记第178-179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第179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84448,这篇论文共179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53.7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89.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