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子诗歌中的“还乡”主题

还乡论文 麦子论文 原始论文 死亡论文
论文详情
“还乡”是中外文学的重要母题。从原始时代先民们“寻根”、“归根”的生命意识开始,人类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还乡冲动便铺陈开来,“还乡胪主题蕴含着无限丰厚的精神内涵。概括来说,在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诗经》、《楚辞》中,“还乡”母题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取向。《诗经》中“还乡”意识集中体现为对农耕家园,乡村大地的依恋、对田园荒芜,故土阽危的忧虑以及在离乡之路上的游子回眸,寄托主体情思的代表性象征物即为深植于大地、人类赖以生存的“稼穑”、“黍谷”等农作物。《诗经》中的还乡指向更具世俗性,是具体、稳定、充满自然气息与生命活力的人间乐土。到了《楚辞》中,渴望自我拯救却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满足的诗人,用与中原理性文化迥异、更富原始宗教神秘色彩的笔触,辅之以“楚狂人”天性中的浪漫与奔放,通过在精神上的奇幻之旅,营造了以“香草美人”为核心,以“美”为终极关怀的心灵家园,诗人“上下求索”的终极旨归,是超越于现实之外的精神故乡。从1984到1989年,当代诗人海子在其短暂的诗歌创作生涯中继承了中国文学中“世俗性”与“精神性”还乡母题渊源,浓浓的“还乡”情愫贯穿诗人创作始终。在“麦地”、“村庄”系列短诗中,诗人温婉地追溯着农耕文明背景下的乡土家园,试图寻找原初大地曾经拥有的生命活力。在惊觉现代文明所带来的人与物分离之后,诗人倾尽全部的心血写作“太阳”系列长诗,试图建构有着壮丽景色的精神之乡,唤回工业文明侵蚀下大地丧失的神性,为天地众生呼唤光明的到来。但海子的世俗与精神性还乡理想均以失败而告终,执着的诗人无法忍受失去家园的漂泊和无依傍感,终将“死亡”作为其最终的“还乡”方式,以告别尘世的方式离开了现世的痛苦,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本篇论文以海子诗作中的“还乡”主题为线索,分为四个部分对其代表诗作进行探讨,挖掘诗作的深层意蕴,并以比较分析的方式,从多个角度探析在八十年代历史文化语境中,海子“还乡”理想破灭的原因。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页
一、在原始的中心,安宁幸福地居住(《春天》)第6-11页
    (一) 麦地家园——归宁安居的乐土第6-8页
    (二) 回归原始——追溯原初质朴的生存状态第8-11页
二、我的理想,就是成为太阳的一生(《太阳·诗剧》)第11-16页
    (一) 《太阳七部书》——尘世之外的精神家园第11-14页
    (二) 诗歌理想的破灭第14-16页
三、我请求,在夜里死去。(《雨》)第16-21页
    (一) 家园失落后的生存状态第16-18页
    (二) 死亡——回归地母子宫的怀抱第18-21页
四、海子"还乡"理想的文化探究第21-28页
结语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0页
致谢第30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2186747,这篇论文共30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9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1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