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农地利用论文 劳动力转移论文 部门配置论文 区域配置论文
论文详情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从农村向城市流动,是发展中国家农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国际经验表明,劳动力由农业部门不断流向工业部门,为工业产出持续增长提高了劳动力资源,同时减少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地矛盾。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1999年~2000年,我国农村非农就业人口年均增加了500万,相当于一个省会城市的人口数量。毫无疑问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非农就业对城市二、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劳动力脱离土地对农地经营方式和生产效率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不十分清楚。大多数关于劳动力转移的文献更加侧重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规模、动机、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在近年来的农地利用研究以及农业政策中,农地产权制度被强调是促进微观农户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劳动力转移和非农就业还没有被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引入研究模型。而劳动力是与土地结合最为紧密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大规模脱离土地对农地利用及其效率的影响不容忽视。但目前从劳动力转移角度考察农地利用效率的研究尚不多见,且缺乏系统的分析框架。就农业部门而言,劳动力的外流势必引起农地经营方式和效率的变化。一方面,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减少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从而缓解农地的压力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同时,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投资能力,进而促进农户的土地投入。另一方面,劳动力转移也会可能引起农业劳动力的紧张,如果没有足够的替代要素投入将会影响土地的生产能力。在这两方面综合作用下,农村劳动力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亟待进一步研究和检验。基于此,本文提出劳动力转移是否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在哪些层次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如何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结果如何;是否应该坚持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政策一系列问题,试图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探索劳动力转移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劳动力大量转移,耕地快速减少背景下,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均衡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最大程度的释放劳动力转移对农地利用的积极影响,消除不利影响的对策选择。本研究应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劳动力转移和农地利用效率的内涵入手,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农地利用的分析框架。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劳动力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流向发达地区的工业部门以及第三产业的过程。本文认为在中国语境下其内涵可以解读为三个层面:部门转移、地区转移、农户配置。部门转移指劳动力在工农业部门间的配置;地区转移指劳动力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跨区域流向发达地区的工业部门;农户配置则表现为家庭成员或部分家庭成员参与非农就业,表现为农户兼业,即“半工半耕”、“男工女耕”的兼业化经营。在这三个层面上,劳动力转移影响农地利用效率的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农地利用效率的表征和测度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主体部分运用不同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论文主体的第一部分从劳动力在工农业间部门配置的角度分析了人地比例及其变化与农地利用效率的关系。小农经济、二元经济理论分别站在农业内部和农业外部分析了人地比例及其变化与农地利用效率的关系。综合分析这些经典研究发现,农地资源的人口压力过大是制约农地利用效率主要障碍,造成这种现象在于农业生产的“过密化”和“内卷化”。国际劳动力转移的也表明,没有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劳动生产率很难得以提高。我国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劳均耕地面积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低水平缓慢增长印证了这一点。从美国和日本的农地利用方式和效率的演进来看,推进劳动力转移、扩大人均土地经营规模依然是未来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的首要选择,同时要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在农业内部重点创新并推广劳动密集型、土地节约型的技术而非机械化等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论文主体的第二部分在借鉴新经济理论和生产要素流动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劳动力、资本在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对农地利用的影响机制,并用实证研究检验了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与区域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的关系。根据本文构建的地区间生产要素流动模型,劳动力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改变了欠发达地区内部的劳动、资本和土地要素配置比例,对欠发达地区的农地利用将会产生农业劳动力资源短缺、促进规模经营以及收入转移三种效应。三者的影响方向不同,总的影响程度和方向需要用数据进行检验。本文采用DEA方法测度的农地生产效率衡量区域层面的农地利用效率,结合1990、1995、和2000年的人口普查资料和农业经济数据,构建了一套包含28个省份三个年度的面板数据集,以及一套包含28个省份1990-2000年十年间农地利用效率变化量、劳动力迁移规模变化量以及相应的农业经济数据的横截面数据集。对这两套数据的统计和计量发现:劳动力省内流动促进了农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劳动力跨省流动对劳务输出地区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还不能十分确定;另外,劳动力大量流入对流入地的农地利用效率存在负面影响。论文主体的第三部分以农户为研究单位,借鉴经典农户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劳动力转移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微观影响的两阶段分析模型,将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区分为配置效应、兼业效应、投资效应。并利用2005年江西农户调研数据对三种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非农就业显著促进了土地的流转,改变了农户投入的结构特别是增加了雇佣劳动和机械对自家劳动投入的替代,但没有明显提高总的土地投入水平,同时兼业效应表现不显著。这说明,非农就业有利于打破土地均分模式下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但没有明显改进农地利用的技术效率;土地投入水平不仅取决于非农就业带来的投资能力的提高还取决于土地的经济收益等其他因素;在劳动力仍然大量剩余的欠发达地区,农户非农就业对农地利用效率没有明显的消极影响。在上述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论上,本文得到如下结论和启示:(1)我国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没有显著提高人均土地经营规模,较低的经营规模依然是制约农地利用效率提高的重要障碍,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依然是必须坚持的政策取向;(2)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存量是提高区域农地利用效率的关键。目前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没有对劳务输出地的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消极的影响,相反劳动力省内转移对促进农地利用效率的贡献十分显著。因此除了鼓励农民到发达地区就业之外,更重要的是创造本省内的就业就会,鼓励农民省内非农就业;(3)参与非农就业是微观农户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非农就业加速了农户间土地的流转和优化配置,但没有带来土地投入和产出水平的明显增长。原因可能在于农业劳动力仍然大量剩余以及农地比较效益的低下,因此要释放劳动力转移的土地经营规模化、专业化效应,将非农就业带来的投资能力转变为现实的投资必须促进农户彻底离农,并通过农业新技术创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等提高农业的收益能力;(4)另外,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对劳务输入地的农地利用效率存在消极影响,实践中需要制定相应措施减少和克服这种负面影响。同时,劳动力大量流入对劳务输入地农地利用的负面效应没有被包括在本文的理论分析模型中,因此这一发现完善和拓展了区域层面的理论分析框架。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第1章 绪论第16-28页
    1.1 问题提出第16-18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8-22页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2-23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3-24页
    1.5 数据来源第24-26页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6-28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8-38页
    2.1 劳动力转移影响农地利用三个维度的划分第28-29页
    2.2 劳动力产业间转移与农业发展第29-31页
    2.3 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经济影响第31-33页
    2.4 劳动力不完全转移与农户家庭资源配置第33-37页
    2.5 结论性评述第37-38页
第3章 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农地利用问题第38-52页
    3.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进程第38-42页
    3.2 九十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分析第42-44页
    3.3 劳动力转移影响农地利用的三个层次第44-47页
    3.4 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农地利用问题的分析思路第47-49页
    附录3-1第49-52页
第4章 劳动力部门间转移与农地利用效率第52-66页
    4.1 小农经济、工农转换与农地利用第52-55页
        4.1.1 小农经济理论第52-54页
        4.1.2 二元经济理论第54-55页
        4.1.3 启示第55页
    4.2 我国农地制度的变迁和农地利用特点第55-60页
        4.2.1 农地制度的变迁第55-57页
        4.2.2 现阶段农地利用的特点第57-60页
    4.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地关系演进第60-63页
        4.3.1 我国人地比例的变化趋势第61-62页
        4.3.2 人地比例与农地利用:国际比较及启示第62-63页
    4.4 小结第63-66页
第5章 劳动力跨区转移对区域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第66-86页
    5.1 劳动力跨区转移对区域农地利用的影响:理论探讨第66-68页
    5.2 基于DEA方法的省域农地利用效率测算第68-75页
        5.2.1 数据包络分析(DEA)简介第68-70页
        5.2.2 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第70-72页
        5.2.3 DEA结果分析第72-75页
    5.3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对劳动力跨区转移规模的估计第75-77页
    5.4 劳动力跨区转移与区域农地利用效率:计量分析第77-81页
        5.4.1 模型、变量和数据来源第77-78页
        5.4.2 模型估计第78-80页
        5.4.3 对模型的补充第80-81页
    5.5 小结第81-82页
    附录5-1第82-83页
    附录5-2第83-84页
    附录5-3第84页
    附录5-4第84-86页
第6章 劳动力不完全转移对农户土地利用的影响第86-114页
    6.1 劳动力不完全转移下农户兼业概况第86-87页
    6.2 劳动力不完全转移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机制第87-93页
        6.2.1 小农的行为逻辑第88-89页
        6.2.2 家庭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经营形式分化第89-90页
        6.2.3 农户土地利用两阶段决策模型第90-92页
        6.2.4 理论假说提炼第92-93页
    6.3 劳动力不完全转移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实证检验第93-102页
        6.3.1 基本模型识别与变量选择第93-97页
        6.3.2 主要变量的统计分析第97-98页
        6.3.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第98-102页
    6.4 劳动力不完全转移对土地投资的影响:实证检验第102-113页
        6.4.1 基本模型识别第102-103页
        6.4.2 变量选择与定义第103-107页
        6.4.3 主要变量的统计分析第107-108页
        6.4.4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第108-113页
    6.5 主要结论第113-114页
第7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第114-118页
    7.1 主要结论第114-115页
    7.2 政策启示第115-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第126页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第126-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222847,这篇论文共129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8.7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4.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