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渣的资源化研究—亚临界水解过程及热解过程

豆渣论文 亚临界水论文 水解反应论文 氨基酸论文 还原性糖论文 动力学论文 原位反应论文
论文详情
生物质是存在广泛的宝贵可再生资源,合理的利用生物质废弃物,不仅可以解决废弃物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还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豆渣是大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是一种生物质废弃物,豆渣的产量巨大,每年产量大约在80万吨以上,豆渣的主要成分是粗纤维和蛋白质。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两种成分,使豆渣废弃物变废为宝具有重要意义。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础结构单元,在各种生命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然而,并不是所有生物都能够代谢合成20种基本氨基酸,一些基本氨基酸人体是不能合成的,因此这些氨基酸必须通过食物消化吸收,以保证人体所需要的数量。在医药、化妆品、饲料以及其它工业领域,氨基酸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将豆渣废弃物中的蛋白质水解为高附加值产物氨基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的发展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多,化石资源煤和石油的应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成为目前认为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煤和石油的用量越来越大,而已探明的煤和石油的储量越来越少,随着这些能源物质的逐渐耗尽,开发新能源和化学资源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在众多新能源的开发中,生物质能一方面因为其具有可再生性,另一方由于生物质再生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排放多余的二氧化碳,因此,生物质能备受人们的青睐。还原性糖是生物质能源的一种前驱体,它可以通过微生物或酵母发酵,进一步转换为燃料醇。因此,如果将豆渣废弃物中的粗纤维水解为还原性糖,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处理加工方法主要有酸水解、碱水解和酶解等。前两种方法需要加入酸、碱等化学物质,一方面它们不但腐蚀设备,另一方面还会产生大量的废酸和废碱,污染环境;酶法反应周期较长,一般为8到20小时,而且反应不完全,成本高。近年来,亚临界水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溶剂和反应介质而备受人们的关注。亚临界水价格便宜、无毒、不燃烧、不爆炸。与常温水相比,亚临界水的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尤其亚临界水的介电常数和离子积,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而进行改变。近临界水的离子积比常温水的离子积大三个数量级,因此,水在近临界条件下,H2O+和OH-的浓度较高,已接近弱酸或弱碱,自身具有酸碱催化的功能。因此,本文采用亚临界水解技术处理豆渣废弃物,以期得到高附加值产物氨基酸和还原性糖。研究了利用豆渣废弃物中的蛋白质制取氨基酸的可行性,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水解产物中氨基酸种类以及总氨基酸得率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对二氧化碳对水解产物中氨基酸种类以及总氨基酸得率的影响;找到制取氨基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根据反应的特点,建立豆渣废弃物制取氨基酸的反应动力学模型,由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反应动力学参数。实验发现豆渣蛋白质水解可得到多种氨基酸,其中精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的含量相对较高。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豆渣水解的影响很大,水解产物中不同种类的氨基酸的得率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同。其中精氨酸的浓度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呈现上升趋势。豆渣水解反应中通入CO2气体,能够促进豆渣的水解。当反应温度为330℃,反应时间为30 min时,总氨基酸的最大得率为22%。在豆渣蛋白质水解过程中,有两个主要的反应,一是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另一是生成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其它产物。根据这一反应的特点,提出了豆渣蛋白质水解的一级不可逆连串反应动力学模型。根据这个动力学模型,拟合得到了精氨酸、丙氨酸和总的氨基酸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度常数。当反应温度为200、220和240℃时,精氨酸的生成反应速度常数分别为0.0003、0.0007和0.0011 s-1,精氨酸的分解速度常数分别为0.0011、0.0022和0.0036 s-1;丙氨酸的生成反应速度常数分别为0.0006、0.0008和0.0011 s-1,丙氨酸的分解速度常数分别为0.0015、0.0033和0.0097 s-1;总氨基酸的生成反应速度常数分别为0.00127、0.0014和0.0017 s-1,总氨基酸的分解速度常数分别为0.0005、0.0011和0.0024 s-1。精氨酸的生成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65.8KJ mol-1和5.831×103 s-1,精氨酸的分解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59.9KJ mol-1和4.669×103 s-1;丙氨酸的生成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30.6 KJ mol-1和1.404 s-1,丙氨酸的分解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94.0 KJ mol-1和3.338×107 s-1;总氨基酸的生成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14.6 KJ mol-1和0.0516 s-1,总氨基酸酸的分解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79.1 KJ mol-1和2.696×105 s-1。研究了豆渣废弃物中粗纤维制取生物能源前驱体还原性糖的可行性,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水解产物中总还原性糖得率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对二氧化碳对水解产物中总还原性糖得率的影响;找到了制取还原性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根据反应的特点,建立了豆渣废弃物制取还原性糖的反应动力学模型,由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反应动力学参数。实验发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豆渣水解的影响很大,在实验条件下,还原性糖的得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呈现上升趋势。豆渣水解反应中通入CO2气体,能够明显促进豆渣的水解,还原性糖的得率增大。当反应体系中通入3MPa的二氧化碳、反应温度为300℃、反应时间为360 s时,总还原性糖的得率最大,最大得率为65.7%。豆渣在亚临界水中进行水解的过程中,其中的粗纤维成分转化为还原性糖。粗纤维转化为还原性糖的反应过程中,也有两个主要的反应,一是粗纤维水解成还原性糖,另一是生成的还原性糖进一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其它产物。根据这一反应的特点,提出了豆渣纤维水解制取还原性糖的一级平行连串反应动力学模型,并根据这个动力学模型,拟合得到了还原性糖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度常数。当反应温度为260、280和300℃时,还原性糖的生成反应速度常数分别为0.00128、0.00221和0.00450 s-1,还原性糖的分解速度常数分别为0.00104、0.00225和0.00273 s-1。还原性糖的生成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79.7KJ mol-1和7.95×103 s-1,还原性糖的分解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61.7KJ mol-1和1.26×103 s-1。利用毛细管原位反应技术和热重分析,对豆渣的热解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豆渣的热解特性和热解动力学。原位反应技术可以直接观察豆渣随温度变化的热解反应现象,并通过显微镜和CCD成像系统,可以实时记录反应现象。原位观察反应技术揭示了豆渣热解过程中液化油状物的产生过程。在氮气气氛中,采用热重分析仪对豆渣的热解特性进行研究,反应温度从室温至800℃,并采用三种加热速率(10、30和50℃/min)。实验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豆渣的热解过程主要出现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主要发生水分的挥发;主要的热解过程发生在第二个阶段,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在这个阶段发生分解,大约超过60%的挥发物在这个过程中失重;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固体残渣继续缓慢分解的过程。随着加热速率的增加,最初分解温度、DTG曲线最大峰对应的温度增大。分别采用Coats-Redfern模型、Kissinger– Akahira– Sunose(KAS)模型和Flynn– Wall– Ozawa (FWO)模型对热解动力学进行研究。得到了豆渣热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论文的创新点在于采用亚临界水解技术处理豆渣废弃物,得到了高附加值的产物氨基酸和还原性糖;该工艺具有简单、高效、可再生、可持续发展、反应时间短、环境友好等特征;为解决废弃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的新工艺方法。建立了豆渣废弃物水解制取氨基酸和还原性糖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得到了反应动力学参数,为亚临界生物质水解的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开发了毛细管原位反应技术,可原位观察豆渣废弃物的热解反应变化过程,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与研究反应机理。
摘要第6-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1页
    1.1 课题来源第17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第20-21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1-55页
    2.1 生物质资源第21-22页
        2.1.1 生物质的定义第21页
        2.1.2 生物质的分类第21-22页
    2.2 豆渣废弃物第22-29页
        2.2.1 豆渣资源第22-23页
        2.2.2 豆渣废弃物应用的研究进展第23-29页
    2.3 超(亚)临界水的性质和应用第29-52页
        2.3.1 超(亚)临界水的性质第29-41页
        2.3.2 超(亚)临界水在萃取方面的应用第41-42页
        2.3.3 超(亚)临界水在水解反应方面的应用第42-46页
        2.3.4 超(亚)临界水在水热解反应方面的应用第46-48页
        2.3.5 超(亚)临界水氧化反应的应用第48-52页
    2.4 热解反应的应用第52-55页
第三章 豆渣废弃物制取氨基酸的工艺及动力学研究第55-84页
    3.1 引言第55-56页
    3.2 实验部分第56-61页
        3.2.1 实验仪器第56-58页
        3.2.2 原料和试剂第58-59页
        3.2.3 实验方法第59-60页
        3.2.4 氨基酸的分析方法第60-61页
    3.3 最优工艺参数的确定第61-70页
        3.3.1 反应温度对豆渣水解液中氨基酸成分的影响第62-63页
        3.3.2 反应温度对豆渣水解液中氨基酸浓度的影响第63-66页
        3.3.3 反应时间对豆渣水解液中氨基酸浓度的影响第66-67页
        3.3.4 CO_2 的加入对豆渣水解液中氨基酸浓度的影响第67-69页
        3.3.5 最佳工艺条件第69-70页
    3.4 豆渣水解制取氨基酸的动力学研究第70-82页
        3.4.1 简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70-72页
        3.4.2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第72-82页
    3.5 本章结论第82-84页
第四章 豆渣废弃物制取还原性糖的工艺及动力学研究第84-103页
    4.1 引言第84-85页
    4.2 实验部分第85-90页
        4.2.1 实验仪器第85页
        4.2.2 原料和试剂第85-86页
        4.2.3 实验方法第86-87页
        4.2.4 还原性糖的分析方法第87-90页
    4.3 最优工艺参数的确定第90-96页
        4.3.1 反应温度对总还原性糖得率的影响第91-94页
        4.3.2 反应时间对总还原性糖得率的影响第94-95页
        4.3.3 二氧化碳对总还原性糖得率的影响第95页
        4.3.4 豆渣废物水解制取还原性糖的最佳工艺参数第95-96页
    4.4 豆渣水解制取还原性糖的动力学研究第96-102页
        4.4.1 简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96-98页
        4.4.2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第98-102页
    4.5 本章结论第102-103页
第五章 豆渣废弃物的热重分析及原位观察研究第103-119页
    5.1 引言第103-104页
    5.2 实验部分第104-107页
        5.2.1 实验仪器第104-105页
        5.2.2 原料第105页
        5.2.3 实验方法第105-10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7-118页
        5.3.1 豆渣转换的原位观测第107页
        5.3.2 豆渣热重分析实验第107-112页
        5.3.3 豆渣的热解动力学第112-118页
    5.4 本章结论第118-11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119-123页
    6.1 结论第119-122页
    6.2 建议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第137-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1446,这篇论文共140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70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