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丹参酮ⅡA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肥厚信号转导系统MAPK通路的影响 Ⅱ.缺血后适应方法对脑的保护作用及其在复苏中的应用研究

胸主动脉部分缩窄论文 心肌肥厚论文 动物模型论文 丹参酮ⅡA论文 MAPK论文 胸主动脉缩窄论文 缺
论文详情
[摘要]目的建立大鼠胸主动脉部分缩窄诱导心肌肥厚动物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胸主动脉缩窄组20只和同期假手术组10只。在右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之间将主动脉结扎于8G针头上,随后将针头退出即可。术后10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观察心脏的大体剖面以及HE染色、测量心肌肥厚指数评价心肌肥厚的效果。结果术后10周,肉眼观:模型组心脏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M型超声示: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缩短分数下降,左室内径和室壁厚度明显增加。超声测量结果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室间隔厚度增加明显(2.527+0.269 vs.1.943+0.1) mm, (P<0.01);后壁厚度增加明显(2.492+0.242 vs.1.902+0.076)(P<0.01);缩短分数略减小(49+7.681 vs.55.7+9.828)(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射血分数均无明显变化。心脏肥厚指数明显增大(3.196+0.11 vs.1.785+0.099)P<0.01。结论胸主动脉缩窄可以导致大鼠心肌肥厚,为研究心室肥厚、心肌功能障碍以及心肌重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型。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胸主动脉缩窄诱导的心肌肥厚及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在右无名动脉和左侧颈总动脉之间部分缩窄胸主动脉诱导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将制好模型的大鼠随机分成6组:假手术组、胸主动脉缩窄组、胸主动脉缩窄组+低剂量丹参酮组(5mg/kg)、胸主动脉缩窄组+中剂量丹参酮组(10mg/kg)、胸主动脉缩窄组+高剂量丹参酮组(20mg/kg)、胸主动脉缩窄组+缬沙坦组(10mg/kg)。用药8周后,B超检测心肌肥厚程度和心功能的变化,将心肌样本沿横切面切开并做HE染色,Western blot法分析心肌MAPK信号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胸主动脉缩窄组相对于假手术组在心脏重量指数、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纤维直径、左心室后壁及室间隔厚度均增加。而丹参酮ⅡA和缬沙坦组均可减轻上述变化的程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对假手术组,模型组的p-ERK(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p-p38(磷酸化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均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对于模型组,各丹参酮和缬沙坦治疗组p-ERK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丹参酮高剂量和中剂量组,以及缬沙坦治疗组p-p38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丹参酮ⅡA通过调节MAPK通路中的蛋白表达而发挥其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突触超微结构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C)、缺血再灌注组(Ⅰ)和缺血+后适应组(Post-con)。按照四血管阻塞法制作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分离动物颈总动脉,不阻断血流;缺血再灌注组:阻断双侧颈总动脉10min再灌注;缺血+后适应组:阻断双侧颈总动脉10min再灌注,于再灌注的初期给予15s灌注/15s夹闭,共三个循环的后适应。动物全脑缺血48h后断头处死,取海马组织包埋切片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并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观察突触素的表达。结果①电镜观察:缺血+后适应(Post-con)组与缺血再灌注(Ischemic)组相比,神经毡内突触数目较多,线粒体、突触损伤较轻。②免疫组化染色:缺血+后适应(Post-con)组与缺血再灌注(Ischemic)组相比,海马区突触素免疫活性增高,免疫产物的颗粒较大、密集、染色深;细胞排列较规则,细胞肿胀较轻。③Westernblot:缺血+后适应(Post-con)组与缺血再灌注(Ischemic)组相比,海马区突触素蛋白表达增高,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可以减轻神经元的再灌注损伤,并通过调节神经元的可塑性,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摘要现代心肺复苏技术的实施可以增加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并提高患者的入院率,但是患者的生存出院率却仍然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为心跳骤停后的脑损伤。后适应现象的发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内源性的神经保护之门。后适应的保护机制包括:在缺血再灌注时,减轻线粒体的钙超载和氧化应激、激活再灌注损伤救援激酶通路、预防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的开放。后适应的潜在临床应用优势在于能用于意外的或者是难以预测的缺血情况下的复灌。前期的实验研究显示后适应可以用于减轻突发性的冠状动脉阻塞、急性心梗以及中风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由于心跳骤停复苏时心脏和脑要面临与前述的疾病相似的病理生理过程,我们推测后适应原理同样可以用于心肺复苏的临床实践中来减轻心肺复苏后的脑损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心肺复苏程序:后适应心脑复苏法。这种方法步骤为:先进行胸部按压18秒,停止按压10秒(进行通气),共3个循环。然后进行持续的胸部按压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后适应心肺复苏法不仅可以为重要器官的提供血流,而且可以激活内源性的保护机制来减轻心跳骤停后的脑损伤。我们认为这个方法作为心肺复苏时脑保护的干预措施,能简单、安全、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心跳骤停后的脑损伤,改善心跳骤停的预后。
一、主要缩略词表第6-10页
二、中文摘要第10-13页
三、英文摘要第13-16页
四、第17-60页
    论文Ⅰ丹参酮ⅡA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肥厚信号转导系统MAPK通路的影响第17-41页
        前言第17-19页
        第一部分 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肥厚(胸主动脉缩窄法)模型的建立第19-26页
        参考文献:第26-28页
        第二部分 丹参酮ⅡA对胸主动脉缩窄诱导心肌肥厚及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第28-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论文Ⅱ 缺血后适应方法对脑的保护作用及其在复苏中的应用第41-60页
        前言第41-43页
        第一部分 缺血后适应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第43-53页
        参考文献第53-54页
        第二部分 缺血后适应方法在复苏中的应用------后适应心肺复苏法第54-57页
        References第57-60页
五、综述第60-92页
    综述 Ⅰ MAPK信号通路在心肌肥大中的作用第60-67页
    参考文献第67-76页
    综述 Ⅱ 缺血后适应的机制、方法与临床应用进展第76-85页
    参考文献:第85-92页
六、附录第92-93页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题录第92-93页
七、致谢第93-9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965945,这篇论文共9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8.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7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