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多落点系统量化指标的研究

多馈入直流系统论文 多馈入短路比论文 多馈入有效短路比论文 多馈入影响因子论文 高压直流输电论文
论文详情
在单馈入直流系统中,短路比作为评价交流系统相对强弱的重要量化指标,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这种短路比定义不适用于多馈入直流系统。所以,给出合理的多馈入短路比定义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多馈入短路比计算方法,即短路阻抗法和多馈入影响因子法,本文追本溯源,对两种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证明了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同时指出了前人在理解短路阻抗法时的误区。将BPA中3机9节点系统进行改造,得到三馈入直流系统模型。利用此模型,仿真验证了短路阻抗法和多馈入影响因子法在计算多馈入短路比时的统一性。另外,通过仿真也得到了多馈入短路比小于单馈入短路比的结论。
中文摘要第3页
英文摘要第3页
第一章 引言第6-13页
    1.1 高压直流输电概述第6-8页
        1.1.1 高压直流输电发展概况第6-7页
        1.1.2 高压直流输电特点第7-8页
    1.2 本课题研究背景第8-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2-13页
第二章 单馈入系统的量化指标第13-24页
    2.1 短路比和有效短路比第13-14页
    2.2 运行短路比第14页
    2.3 临界短路比和边界短路比第14-15页
    2.4 P_d/I_d特性曲线和CSCR的影响因素第15-23页
        2.4.1 直流系统特性第15-16页
        2.4.2 CSCR推导第16-19页
        2.4.3 各参数对P_d/I_d特性曲线的影响第19-22页
        2.4.4 各参数对CSCR的影响第22-23页
        2.4.5 总结第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多馈入系统的量化指标第24-40页
    3.1 等值阻抗法第24-34页
        3.1.1 多端口戴维南等值第24-26页
        3.1.2 等值阻抗法第26-28页
        3.1.3 理解误区第28-32页
        3.1.4 正确理解第32-34页
    3.2 影响因子法第34-35页
    3.3 两种短路比的关系第35-37页
    3.4 有效短路比第37-38页
    3.5 运行短路比第38页
    3.6 临界短路比第38-39页
    3.7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三馈入直流系统短路比计算第40-52页
    4.1 算例模型介绍第40-43页
        4.1.1 系统结构图第40页
        4.1.2 系统参数第40-43页
    4.2 等值阻抗法第43-48页
        4.2.1 短路时系统等值电路第43页
        4.2.2 不计负荷和电容支路时的短路比第43-45页
        4.2.3 计及负荷和电容支路时的短路比第45-46页
        4.2.4 负荷和电容支路对短路比的影响第46-47页
        4.2.5 有效短路比第47-48页
    4.3 影响因子法第48-50页
        4.3.1 短路比第48-50页
        4.3.2 有效短路比第50页
    4.4 两种方法比较第50-52页
第五章 多馈入直流与单馈入直流运行分析第52-58页
    5.1 DC_1多馈入与单馈入比较第52-54页
    5.2 DC_2多馈入与单馈入比较第54-55页
    5.3 DC_3多馈入与单馈入比较第55-57页
    5.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6.1 结论第58页
    6.2 未来工作与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6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039144,这篇论文共6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9.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2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