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烃厌氧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石油污染论文 厌氧降解菌论文 环境因素论文 底物降解范围论文 代谢途径论文 电子受体论文
论文详情
近年来,石油污染对环境、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石油污染的治理,特别是土壤和地下水的生物修复技术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原位和异位生物修复,对于石油污染源比较分散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采用原位生物修复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土壤和地下水的缺氧特性,特别是在高温干旱等极端环境下,使得原位厌氧生物修成为可能。本文首先通过分析16个月原位强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纵向分布特征,探讨厌氧降解在原位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其次,采集克拉玛依油田的污染土壤样品,选择合适的电子受体,筛选土著嗜热石油烃厌氧降解菌,并对可培养的单菌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了厌氧降解混合菌KLA14-2的最佳培养条件;对混合菌KLA14-2进行环境影响因素考察,分析两种不同性质原油的降解特性;最后,在底物降解范围和群落结构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单环芳烃甲苯和多环芳烃萘为模式物,考察KLA14-2对甲苯和萘的降解特性,利用紫外、红外和GC-MS等方法对甲苯和萘代谢产物进行了分析,推测可能的代谢途径,得到以下几个结论:(1)经16个月原位强化修复后各土层的石油烃得到一定程度的去除,表层土饱和分和芳香分去除率最高;底层土IN-1处于缺氧环境,存在硫酸盐还原和反硝化作用,使得土壤pH值从7.86±0.03降低至7.27±0.03,土壤总氮从2.53±0.13g/kg降低至0.77±0.04 g/kg;厌氧菌数量与胶质和沥青质去除率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对于污染源较为分散的污染区域,采用原位生物强化修复时可以考虑引入厌氧修复;(2)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硫酸盐含量丰富,硫酸盐适合做为石油烃厌氧降解菌的电子受体;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一组稳定、降解效果较好的厌氧降解混合菌KLA14-2;经多次分离、纯化共获得四株可培养厌氧单菌,分子鉴定表明KLA14-2-1和KLA14-2-3分别属于地衣芽胞杆菌属(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热嗜淀粉芽孢杆菌属(Bacillus thermoamylovorans),而KLA14-2-2和KLA14-2-4只能初步判断分别与可培养的脱硫肠状菌属(Desulfotomaculum)和铁细菌的亲缘关系较近,4株单菌的原油降解能力均较差,混合菌对原油的降解具有优势;(3)过低的接种量不利于KLA14-2降解原油,最佳接种量为2%;混合菌可以在50~60℃的温度下保持较好的原油降解能力,最适pH值范围为6~8,低于CMC浓度的表面活性剂(50mg/L)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混合菌KLA14-2对原油的降解;硫酸盐还原作用对厌氧降解原油的贡献最大,在三种电子受体共同存在时,三价铁能够促进厌氧降解混合菌KLA14-2的降解,硝酸根会抑制KLA14-2的降解;KLA14-2对不同性质原油具有不同的降解特性,能够利用稠油中的胶质等难降解组分;(4)混合菌的底物利用能力要强于单菌,其中混合菌KLA14-2对低浓度的8种石油烃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利用能力;PCR-ARDRA分析结果表明KLA14-2种群结构复杂,可培养和分离的微生物只占到了21.1%;在原油条件下,混合菌KLA14-2的群落结构变得更加简单,优势菌的种类发生变化,含量也由63.75%提高到73.75%;(5)混合菌KLA14-2对萘的耐受能力要差于甲苯,萘和甲苯的厌氧降解符合非竞争性底物抑制模型,各种混合电子受体条件下KLA14-2对甲苯和萘的降解能力普遍好于单一的电子受体,一定量的外加碳酸氢盐可加速萘的降解进程,对甲苯影响不大;(6)KLAL14-2厌氧降解甲苯主要代谢机理为苯甲基琥珀酸盐合成反应和苯甲酸盐合成反应,代谢产物有苯甲基琥珀酸和苯甲酸;厌氧降解萘的主要代谢机理为羧基化反应和甲基化反应,主要代谢中间产物有2-萘酸、萘基-2-甲基琥珀酸、5,6,7,8-四氢-2-萘酸、十氢萘酸、cis-2-羧基环已醋酸等。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论文创新点摘要第9-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30页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7页
        1.1.1 石油污染的产生和危害第14-15页
        1.1.2 石油烃污染的厌氧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第15-16页
        1.1.3 石油烃厌氧降解菌第16-19页
        1.1.4 石油烃的微生物厌氧降解机制第19-27页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7-30页
        1.2.1 课题研究意义第27-28页
        1.2.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8-30页
第二章 厌氧降解对石油污染土壤原位强化生物修复的影响第30-40页
    2.1 主要设备与试剂第30-32页
        2.1.1 主要实验设备第30-31页
        2.1.2 实验药品及试剂第31-32页
        2.1.3 实验所用的培养基第32页
    2.2 实验方法第32-34页
        2.2.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保存第32-33页
        2.2.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第33页
        2.2.3 土壤中含油率的测定第33页
        2.2.4 污染土层微生物种群数量的测定第33-34页
        2.2.5 土样石油烃柱层析及正构烷烃组分分析第34页
        2.2.6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3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4-38页
        2.3.1 土壤理化性质纵向分布第34-36页
        2.3.2 土壤微生物特性纵向分布第36-37页
        2.3.3 土层石油烃及其组成纵向分布特征第37-38页
    2.4 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石油烃厌氧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第40-72页
    3.1 主要设备与试剂第40-43页
        3.1.1 主要实验设备第40-41页
        3.1.2 实验药品及试剂第41-43页
        3.1.3 实验所用的培养基第43页
        3.1.4 样品采集第43页
    3.2 实验方法第43-48页
        3.2.1 厌氧降解菌电子受体的选择第43页
        3.2.2 培养基的配制第43-44页
        3.2.3 石油烃降解菌的初筛第44页
        3.2.4 石油烃降解菌的复筛第44页
        3.2.5 石油烃降解率的测定第44-45页
        3.2.6 石油烃厌氧降解菌的分离、纯化及降解能力测定第45页
        3.2.7 石油烃厌氧降解混合菌群落结构的初步分析第45-47页
        3.2.8 石油烃厌氧降解混合菌的最优培养条件考察第47-48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8-70页
        3.3.1 厌氧降解菌电子受体的选择第48-49页
        3.3.2 石油烃厌氧降解菌的初筛第49-50页
        3.3.3 石油烃降解菌的复筛第50页
        3.3.4 石油烃厌氧降解菌的分离、纯化及降解能力测定第50-52页
        3.3.5 石油烃厌氧降解混合菌群落结构的初步分析第52-66页
        3.3.6 石油烃厌氧降解混合菌的最优培养条件考察第66-70页
    3.4 小结第70-72页
第四章 混合菌KLA14-2降解原油的影响因素及其降解特性研究第72-87页
    4.1 主要设备与试剂第72-74页
        4.1.1 主要实验设备第72-73页
        4.1.2 实验药品及试剂第73页
        4.1.3 实验所用的培养基第73-74页
        4.1.4 菌源第74页
    4.2 实验方法第74-75页
        4.2.1 环境因素对厌氧降解菌降解原油的影响第74-75页
        4.2.2 石油烃厌氧降解菌降解原油的降解特性第75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5-86页
        4.3.1 环境因素对厌氧降解混合菌KLA14-2 降解石油烃的影响第75-82页
        4.3.2 厌氧降解混合菌KLA14-2 对原油降解特性分析第82-86页
    4.4 小结第86-87页
第五章 石油烃厌氧降解菌的底物降解范围和群落结构稳定性第87-100页
    5.1 主要设备与试剂第87-88页
        5.1.1 主要实验设备第87-88页
        5.1.2 实验药品及试剂第88页
        5.1.3 实验所用的培养基第88页
        5.1.4 菌源第88页
    5.2 实验方法第88-90页
        5.2.1 降解混合菌的底物利用范围实验方法第88-89页
        5.2.2 不同底物条件下厌氧降解菌KLA14-2 群落结构的变化第89-90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0-98页
        5.3.1 厌氧降解混合菌及单菌在不同底物上的生长情况第90-92页
        5.3.2 混合菌KLA14-2 在不同浓度的不同底物下的生长情况第92-93页
        5.3.3 不同底物条件下厌氧降解菌KLA14-2 群落结构的变化第93-98页
    5.4 小结第98-100页
第六章 厌氧降解混合菌KLA14-2对芳烃的降解特性及代谢途径分析第100-131页
    6.1 主要设备与试剂第100-102页
        6.1.1 主要实验设备第100-101页
        6.1.2 实验药品及试剂第101-102页
        6.1.3 实验所用的培养基第102页
        6.1.4 菌源第102页
    6.2 实验方法第102-106页
        6.2.1 甲苯和萘的测定方法第102-103页
        6.2.2 甲苯和萘的萃取方法第103-104页
        6.2.3 厌氧管密闭性及非生物降解对甲苯和萘的影响第104页
        6.2.4 KLA14-2 对甲苯和萘的降解特性第104-105页
        6.2.5 厌氧降解混合菌KLA14-2 降解芳烃的代谢途径第105-106页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6-128页
        6.3.1 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和萘的标准曲线和回收率第106-109页
        6.3.2 厌氧管密闭性及非生物降解对甲苯和萘的影响第109-111页
        6.3.3 不同浓度的甲苯和萘对KLA14-2 厌氧降解的影响第111-117页
        6.3.4 不同电子受体对KLA14-2 厌氧降解甲苯和萘的影响第117-120页
        6.3.5 硫酸盐还原条件下甲苯和萘的相互存在对KLA14-2 厌氧降解的影响第120-121页
        6.3.6 碳酸氢盐对甲苯和萘厌氧降解的影响第121-123页
        6.3.7 厌氧降解混合菌KLA14-2 降解芳烃的代谢途径第123-128页
    6.4 小结第128-131页
第七章 结论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52页
附录第152-16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2-164页
致谢第164-165页
个人简介第165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38843,这篇论文共165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9.5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82.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