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集成电路ESD保护研究

静电放电(ESD)论文 静电放电故障临界电压论文 骤回击穿论文
论文详情
本论文提出了几种简单的静电放电防护技术在静电放电下启动的工作机制,并将其应用在亚微米或深亚微米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CMOS IC)的静电放电防护设计上,以避免集成电路受到静电放电的破坏。在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集成电路中,随着量产制程的演进,器件的尺寸已经缩减到深亚微米(deep-submicro)阶段,以增进集成电路(IC)的性能及运算速度,以降低每颗芯片的制造成本。但随着器件尺寸的缩减,半导体元件的结面击穿(Junction Breakdown)电压越来越接近于栅极氧化层(Gate Oxide)的击穿电压,所以集成电路的静电放电防护设计方法也越来越困难。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讨论,基本掌握集成电路的静电放电防护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以及针对不同的集成电路如何选择最佳的静电放电防护方案。首先,从静电放电的基本模型出发,了解各种模型的定义和标准。因为不同的模型对应着不同的测试判定标准,所以静电放电的测试也有很多种组合。同一引脚选择的测试方法不同,得到的静电放电防护等级可能不同。另外,静电损伤的失效模式及失效机理为深入分析集成电路的静电放电损伤提供了基础。其次,从静电放电防护基本元件在遭到静电放电重击下启动的基本原理为起点,分析各种元件在静电放电重击下的工作特性,再结合静电放电防护的概念和策略,设计出有效地静电放电防护电路。为了提高CMOS集成电路的静电放电防护能力,本论文主要从制程上的改进、元件上的改进和电路上的改进入手,分别分析了为什么通过这些改进能够有效地提高静电放电防护能力及其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本论文还讨论了全芯片的静电放电防护问题。ESD防护已经不单是输入脚或输出脚的ESD防护设计问题,而是全芯片ESD防护涉及问题。ESD损伤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脚上,这是容易被发现以及解决的问题。但是,当ESD损伤发生在IC的内部电路,甚至在Mixed-mode IC的界面电路上时,要找到ESD损伤的部位而加以处理是很耗时间且困难极高的分析工作。因此,全芯片的ESD防护设计在IC开发阶段就要被考虑在IC中,以事先防范各种可能的ESD测试及实际上IC所可能碰到的ESD问题。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2页
    1.1 静电放电问题第10页
    1.2 制程改进对静电放电的影响第10-11页
    1.3 静电的可利用之处与危害第11-12页
第二章 静电放电概述及测试第12-26页
    2.1 静电的成因第12-13页
    2.2 静电放电破坏机制第13-18页
        2.2.1 人体放电模型第13-15页
        2.2.2 机器放电模型第15-16页
        2.2.3 元件充电模型第16-17页
        2.2.4 电场感应模型第17-18页
    2.3 静电损伤的失效模式及机理第18-19页
        2.3.1 静电损伤的失效模式第18页
        2.3.2 静电损伤的失效机理第18-19页
    2.4 静电放电测试程序第19-22页
    2.5 静电的测试方法第22-23页
    2.6 静电放电测试的判定标准第23页
    2.7 静电放电测试结果的判断第23-26页
第三章 静电放电保护电路基本元件第26-42页
    3.1 电阻第26-27页
    3.2 二极管第27-29页
    3.3 双极型晶体管第29-31页
    3.4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第31-35页
    3.5 ESD 作用下的晶体管的工作第35-38页
    3.6 可控硅(SCR)第38-42页
第四章 静电放电保护电路概念和策略第42-50页
    4.1 有效的ESD 保护电路的质量第43-46页
    4.2 ESD 保护设计方法第46-50页
第五章 CMOS 集成电路的静电防护技术第50-63页
    5.1 制程上的改进方法第52-55页
    5.2 元件上的改进方法第55-60页
        5.2.1 横向LSCR 器件第55-57页
        5.2.2 互补LVTSCR 结构设计第57-58页
        5.2.3 大电流触发SCRHITSCR 和高保持电压SCRHVTSCR第58-60页
    5.3 电路上的改进方法第60-63页
        5.3.1 栅极耦合(Gate-Couple)技术第60-62页
        5.3.2 互补式栅极耦合静电放电保护电路第62-63页
第六章 全芯片防护设计第63-76页
    6.1 内部电路异常损伤问题第63-69页
        6.1.1 ESD第63-65页
        6.1.2 脚对脚的ESD 测试第65-67页
        6.1.3 VDD 脚对VSS 脚的ESD 测试第67-69页
    6.2 VDD 与VSS 之间的ESD 防护第69-74页
        6.2.1 VDD 与VSS 之间的寄生元件第69-70页
        6.2.2 先进的防护技术第70-74页
    6.3 先进制程的影响第74-76页
第七章 测量结果分析第76-88页
    7.1 电路结构第76-77页
    7.2 版图结构第77页
    7.3 测试结果第77-78页
    7.4 测试结果分析第78-88页
        7.4.1 DIODE第78-80页
        7.4.2 NMOS第80-85页
        7.4.3 LVSCR(Low-Voltage Semiconductor Control Rectifier)第85-88页
第八章 结论及今后的工作第88-90页
    8.1 结论第88-89页
    8.2 今后的工作第89-90页
致谢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3-94页
个人简历第94-95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053341,这篇论文共95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8.5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7.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