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痛到弥合--当代美国华商女作家笔下女性文化身份的嬗变

华裔女性论文 女性书写论文 文化身份论文 伤痛论文
论文详情
20世纪60年代后,包括华裔美国文学在内的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以它们关注焦点的独特性成为后殖民理论的批评对象。而汤亭亭、谭恩美、任壁莲等当代华裔女作家的接连出现,使美国华裔文学走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她们从女性特有的视角出发,希望通过记录和再现自己及母辈们的生活,揭示并探讨美国华裔历史及其传统文化,从而对华裔美国女性的文化身份做出不断的补充与完善。华裔女作家自身成长的过程就是对中美文化的选择、取舍、融合的历程,当开始进行写作时,她们从社会历史现实角度以及文学的创造力方面来揭示文化身份多重性的困惑。相对于宿主国和白人作家来说,当代华裔女作家属于第三世界,是少数族裔作家;相对于历史形态与文化特征下的男性来讲,她们的创作是女性叙事与书写。这种来自于种族与性别之外的双重边缘身份,使华裔女作家的叙事充满着对文化身份的不断寻求和完善,这种寻求跨越了文化之间、语言之间以及代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多维度地展示了华裔女性在异地的生存方式和精神面貌。当代美国华裔女作家所揭示和描述的主题好像完全是华裔美国妇女的生存状态。在她们的小说创作中,女性主题得到了不断的、着力的再现。不管是在汤亭亭、谭恩美还是随后者任碧莲和伍惠明的笔下,小说中的角色大部分是女性,其中超过半数是母亲,或者既是母亲也是女儿。这些女性形象是少数族裔弱势群体的代表,也是当前文学批评的焦点之一。虽然不少批评家对上述几个女作家的作品作了众多个案分析,但评论大多停留在对单个作品或两三部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分析上,关注点也主要集中在华裔女性对自我身份及母女关系的寻求方面。直到目前,从整体上对当代华裔美国女作家笔下女性形象的文化身份进行系统论述的著作还不多。本文将立足于汤亭亭的《女勇士》、谭恩美的《喜福会》、任壁莲的《典型的美国人》、伍邝琴的《裸体吃中餐》和伍惠明的《骨》上述小说文本,以女性主义和后殖民理论话语为关照,揭示华裔美国文学中女性形象所蕴含的文化心理因素,以及这些文化心理因素对于华裔美国女性主体建构的影响。本论文力图通过对上述文本的详细分析,深入阐述作家赋予女性形象的特殊含义以及她们如何通过重构华裔女性的历史和文化来抵抗主流文化的霸权和种族内部的性别及阶级压迫。本文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女性主题在当代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发展、深化及其文化涵义。从文化视角研究当代华裔女作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嬗变,也是分析上述女作家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途径。论文共包括六部分,分别是绪论、构成论文主体的四章以及结论。绪论部分首先论述华裔女性主义中母女关系的再现及当代华裔女作家对殖民内置的反抗策略,以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介绍美国华裔女性移民、写作的历史背景。论文将涉及美国对华的一系列歧视性法律,以及早期少数移民妇女的艰难生活。本章概括了华裔女性文学创作历史及发展历程,涉及到不同历史时期美国华裔女作家笔下的主要女性形象。第二章首先概述19世纪中后期中国男性赴美后被遗落留守女性的生活以及20世纪早期移民美国母亲们的历史失落感。在父权制和种族主义的双重压迫下,留守女性不同的命运结局反映了她们不同的社会家庭观念和个人追求。本章还探讨了移民美国后第一代华裔母亲的生活状态,反映她们在经历文化错位的失语状态后打破沉默,开始彰显自我的心路历程。第三章描述20世纪60-70年代华裔女儿疏离中国文化、完全认同美国主流文化,以及她们作为夹缝人的痛苦、尴尬生活状态。处在中美两种文化“边缘”的华裔女儿们始终都是白人至上美国主流社会中的“他者”,女儿们夹在两个世界的困惑与伤痛最终只有通过回归母亲价值才得以协调和融合,母亲的讲古把历史与现在相连,母女在回忆中的寻根过程使华裔女儿逐渐对中华民族开始产生归属感。第四章重点论述华裔女性从混杂性文化身份走向和谐的多元文化认同的女性理想。20世纪80年代的混杂性文化身份追求文化之间无阻碍的交流,强调摆脱民族背景困惑的身份自由流动。这其实是华裔女性在无法被主流文化认同状态下所选择的策略性文化身份,但这其实只是一种乌托邦思想而且具有自我蒙蔽的色彩。90年代,华裔女性形象不再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寻求被动的妥协与调解,她们开始在矛盾的对立面中寻求自我的整合,形成互补性的多重建构,进而走向华裔女性的理想文化身份建构。通过对当代美国华裔女作家笔下女性文化身份嬗变的研究,本文试图说明的是:华裔女性的文化身份是一个不断建构,永不停止的连续进程。随着中西文化之间日益的了解和融合,她们的身份将被一直更新,一直转换。而华裔女作家作品中所反映的不同时期华裔女性对“地球人”,“女性谱系”,“典型美国人”和“中西译者”文化身份的选择反映了女作家们为华裔女性寻求自我、发现自我、思考个人认同选择和种族认同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多重的角度。在上述文化身份中,新一代华裔美国女作家所宣扬的“中西译者”身份超越了东西方的文化冲突模式,是两者相互融合、共存、共生和互补的“第三条道路”,这也是几代华裔女作家经过自己艰苦的创作和在学术领域与社会层面产生巨大影响之后寻找到的答案。
致谢第6-7页
中文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略词第13-14页
英语概括第14-25页
绪论第25-39页
第一章 “文化边界的闯入者”—历史与文本再现的美国华裔女性第39-57页
    一、美国华裔女性的历史第39-45页
    二、文本再现的美国华裔女性第45-57页
        (一) 华裔女性的规约性描述第45-48页
        (二) 华裔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第48-57页
第二章 文化边缘地带的母亲第57-83页
    一、被遗落的留守母亲第57-66页
        (一) 遗落中的迷失第57-61页
        (二) 生命的挽歌第61-63页
        (三) 走向自醒第63-66页
    二、流散美国的母亲第66-83页
        (一) 破灭的美国梦第66-71页
        (二) 沉默的“他者”第71-75页
        (三) 声音的盛宴第75-79页
        (四) 姐妹情谊第79-83页
第三章 文化夹缝中的女儿第83-110页
    一、迷失自我的边缘人第83-91页
        (一) 世界之间第84-86页
        (二) 致命的拥抱第86-91页
    二、母女冲突第91-98页
        (一) 文化价值冲突第91-95页
        (二) 难以跨越的语言障碍第95-98页
    三、寻找母亲的花园第98-110页
        (一) 女性主义理论观照下的母女关系第98-101页
        (二) 文化的返乡第101-105页
        (三) “回忆赋予力量”第105-110页
第四章 文化融合中的女性理想第110-131页
    一、流动中的融合第110-124页
        (一) 现代母亲向典型“美国佬”的转变第112-115页
        (二) 文化杂交中女儿的成长第115-119页
        (三) 饮食文化中的“新新人类”第119-124页
    二、成长路上的引领者第124-127页
    三、中西文化的成功“译者”第127-131页
结论第131-135页
参考书目第135-148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851340,这篇论文共148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4.4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74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