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弹塑性损伤与渗透耦合数值模型若干问题研究

混凝土本构论文 渗流-应力耦合论文 渗流-弹塑性损伤耦合模型论文 关键问题研究论文
论文详情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大坝的高度不断攀升,混凝土坝体,尤其是高坝的坝踵部位易在高渗透水压作用下发生渗透损伤破坏,渗流与应力、损伤耦合数值分析成为必然。但对混凝土力学性质的认识不够准确,以及对混凝土渗透损伤破坏机理的研究不够完善,至今仍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数值分析手段为主,围绕混凝土弹塑性损伤与渗透耦合数值模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主要展开以下工作:(1)针对现有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模型中的塑性屈服函数因人而异,不够系统问题,及其在描述混凝土材料的“单边效应”特性以及多轴状态下拉、压损伤变量的相互影响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首先基于连续损伤力学和不可逆热力学理论,采用修正的显式本构积分算法,建立了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混凝土弹塑性强化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定义混凝土拉、压损伤变量,并基于拉、压弹塑性损伤能释放率建立损伤演化法则,同时通过引入反向加载影响因子来反映混凝土材料的单边效应及其在多轴状态下拉、压损伤变量的相互影响,并最终建立了一套能够较好反映混凝土材料单边效应的双标量弹塑性损伤模型。通过对素混凝土单轴和多轴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初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而通过对含I型裂缝的三点弯曲简支梁试验和重力坝进行数值模拟,进一步验证了模型在结构非线性分析中的能力,为高渗透水压作用下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数值分析奠定基础。(2)针对已有渗流-应力耦合理论并不能体现损伤、裂缝出现后引起的渗流各向异性,也无法体现裂缝的走向和裂缝的张开宽度等问题。本文分别建立不同应力阶段混凝土渗透系数与应力、损伤和考虑裂缝效应的耦合方程。在损伤前,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直接建立混凝土材料渗透系数与应力的耦合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混凝土渗流-弹塑性应力耦合模型,并结合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损伤后,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修正,并以损伤变量为桥梁,直接建立混凝土渗透系数与损伤变量的耦合关系,同时通过引入一个敏感系数来控制渗流-损伤的耦合程度;出现宏观裂缝后,引入损伤破坏阈值这一概念,将损伤值大于阈值的区域定义为裂缝,并用损伤张量的主方向来定义裂缝的开裂方向,同时,基于裂缝带模型的思想,利用与损伤(裂缝)走向垂直方向的损伤塑性变形近似定义裂缝宽度,最后基于立方定理建立了裂缝出现后渗透系数与裂缝宽度的耦合关系,进一步完善了渗流-应力耦合理论。(3)针对已有的混凝土渗流-弹塑性损伤耦合模型实现困难且不健全等问题。首先基于文中建立的弹塑性损伤模型、ABAQUS自带的渗流方法以及开发的渗流-应力完全耦合程序,建立了一套可以描述混凝土渗透损伤破坏全过程的渗流-弹塑性损伤耦合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进行了不同受力阶段下的水力劈裂损伤子模型分析。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重力坝在高渗透水压作用下发生损伤破坏,且高渗透水压作用对坝踵局部损伤区域的渗流场、应力场、塑性变形以及损伤等场变量的影响均较大。另外,随着坝前水位的继续升高,坝踵处的损伤逐渐演化成宏观裂缝,造成坝前全水头孔隙水压沿裂缝继续向前推进,加强了水力劈裂效应,使原来的损伤、裂缝区进一步扩展。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7页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5-22页
        1.2.1 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第15-18页
        1.2.2 渗流-应力全耦合分析研究进展第18-21页
        1.2.3 渗流-弹塑性损伤破坏模型建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第21-22页
    1.3 选题的依据第22-24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4-27页
        1.4.1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4.2 技术路线第25-27页
第二章 本构积分算法和弹塑性模型的数值实现第27-42页
    2.1 前言第27页
    2.2 统一强度理论概述第27-31页
        2.2.1 与传统强度理论的关系第27-28页
        2.2.2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塑性模型的数学描述第28页
        2.2.3 统一强度理论的弹塑性刚度矩阵和流动矢量第28-31页
    2.3 本构积分算法第31-34页
        2.3.1 基本原理第31页
        2.3.2 完全隐式积分算法第31-32页
        2.3.3 修正的显式积分算法第32-33页
        2.3.4 本构积分算法的选择第33-34页
    2.4 弹塑性模型在ABAQUS中的实现第34-37页
        2.4.1 材料子程序UMAT的二次开发第34-36页
        2.4.2 用户子程序设计的注意事项第36-37页
    2.5 算例分析第37-41页
        2.5.1 程序验证(b=0)第38页
        2.5.2 程序中的关键参数分析第38-41页
    2.6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数值实现第42-62页
    3.1 前言第42页
    3.2 混凝土损伤变量的定义第42-49页
        3.2.1 混凝土损伤破坏机理分析第42-43页
        3.2.2 双标量损伤的定义方法第43-46页
        3.2.3 损伤本构理论和模型第46-49页
    3.3 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建立第49-54页
        3.3.1 弹塑性损伤模型的数学描述第49-52页
        3.3.2 本构模型的数值实现第52-54页
    3.4 模型试验验证第54-58页
        3.4.1 单轴拉、压试验第54-55页
        3.4.2 多轴试验第55-56页
        3.4.3 循环加载试验第56页
        3.4.4 交替循环加卸载试验第56-57页
        3.4.5 含I型裂缝三点弯曲梁试验第57-58页
    3.5 混凝土重力坝静力损伤分析第58-61页
        3.5.1 损伤分析第59-60页
        3.5.2 考虑中间主应力系数b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第60页
        3.5.3 考虑反向加载因子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第60-61页
    3.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混凝土渗流与应力耦合数值分析第62-80页
    4.1 前言第62页
    4.2 混凝土渗流-应力耦合原理第62-67页
        4.2.1 混凝土渗流与应力耦合机理解释第62页
        4.2.2 渗流与应力耦合的数学模型第62-63页
        4.2.3 混凝土渗流与应力耦合方程第63-67页
    4.3 渗流-应力耦合方程及其在ABAQUS中的实现第67-71页
        4.3.1 渗流-应力耦合方程第67-68页
        4.3.2 在ABAQUS中的实现第68-69页
        4.3.3 ABAQUS中水荷载施加问题第69-71页
    4.4 实例分析第71-79页
        4.4.1 Terzaghi固结试验第71-73页
        4.4.2 含小孔模型的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第73-79页
    4.5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五章 混凝土渗流与弹塑性应力-损伤耦合分析第80-96页
    5.1 前言第80页
    5.2 混凝土渗流-弹塑性应力-损伤耦合方程的建立第80-87页
        5.2.1 物理试验第80-84页
        5.2.2 经验方法第84-85页
        5.2.3 推荐方法第85-87页
    5.3 混凝土渗流-损伤耦合模型的建立与实现第87-89页
        5.3.1 模型的基本假定第87页
        5.3.2 模型的数值实现第87-89页
    5.4 数值计算第89-94页
        5.4.1 有限元模型第89页
        5.4.2 研究方案第89-90页
        5.4.3 结果分析第90-92页
        5.4.4 渗透-损伤敏感系数g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第92-94页
    5.5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六章 考虑裂缝效应的混凝土渗流与应力损伤耦合分析第96-110页
    6.1 前言第96页
    6.2 考虑裂缝局部效应的等效渗透张量第96-101页
        6.2.1 流量等效原理第96-97页
        6.2.2 含裂隙单元渗透系数的理论推导第97-98页
        6.2.3 建议方法的实现与验证第98-101页
    6.3 考虑裂缝效应的渗流-应力-损伤耦合第101-105页
        6.3.1 考虑裂缝效应的渗流-应力耦合控制方程第101-103页
        6.3.2 考虑裂缝效应的混凝土渗流-应力-损伤耦合模型的数值实现第103-105页
    6.4 基于建议模型的数值分析第105-108页
        6.4.1 算例模型第105-106页
        6.4.2 结果分析第106-108页
    6.5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七章 高渗透水压下混凝土重力坝渗透损伤破坏全耦合分析第110-121页
    7.1 前言第110页
    7.2 龙滩混凝土重力坝的基本资料第110-111页
    7.3 混凝土重力坝的渗透损伤破坏分析第111-115页
        7.3.1 分析方案第111-112页
        7.3.2 结果分析第112-115页
    7.4 高渗透水力梯度区域的精细网格分析第115-120页
        7.4.1 子模型的建立第115-116页
        7.4.2 计算结果分析第116-120页
    7.5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21-124页
    8.1 结论第121-122页
    8.2 创新点第122页
    8.3 展望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作者简介第133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3540839,这篇论文共133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9.9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6.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