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艺学“味”范畴研究

味论文 发展历程论文 内涵论文
论文详情
“味”作为中国传统美学范畴在中国古典文艺学领域兼具鉴赏、批评以及体验等多重审美内涵。“味”范畴所包含的中国古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理想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尤其是对“味”由口感之“味”向美学范畴演变成因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美学意义。虽然从古至今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文论家、美学家专注于对“味”内涵特征的研究,但毕竟由于诸多局限使人们对于“味”的内涵意蕴依旧没有完全理解透彻。这篇论文旨在补充前人对“味”范畴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漏,尤其是对饮食之“味”逐渐演变成一个美学范畴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愚见,另外也尝试着对审美体验之“味”的美学内涵和特征作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本文首先通过“味”的名词性意义和动词性概念这两条线索为出发点对全文进行了总体性的布局。第一部分重点梳理分析了“味”在历史上成为具有独立审美意义之前的几种典型意义的用法,从以味论食、以味论言、以味论政到以味论道、以味论文、以味论诗等,目的是想通过对“味”在人类生活这几个领域的运用来观察“味”内涵的发展演变规律。通过对这几次的嬗变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味”由最初的原始含义逐步引申充实发展向形而上意义升华的全过程,进而尝试着去寻找它发展成为审美范畴的原因。从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在前两个阶段,“味”并没有脱离它的原始词义,仅仅作为一种隐喻运用到政治、哲学、音乐等领域。但在老子“味无味”的论述中人们似乎隐约可以感觉到“味”的飘渺无法捕捉性。最终在刘勰和钟嵘的这里以文学艺术作为突破口彻底升华成一个意义丰富的美学术语。历史上人们对“味”的这几种用法使它从简单的词义发展为意义丰富的美学范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文章的下一部分主要对已经具有纯粹的审美意义的“味”,也就是作为审美理想的“味”和审美体验的“味”的内涵特征及概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总结。一方面我们认真辨析了作为审美理想的“味”在发展充实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概念,譬如:滋味、味外之味、至味等,另一方面作为审美体验“味”的内涵特征以及人们在“味”作品时的内在心理过程都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论述。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当我们开始逐本溯源地去寻找“味”范畴的成因时,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种思维方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因此我们站在隐喻学的角度分析了“味”从饮食之“味”到审美之“味”的本质原因。“味”与美感的内在相似性为人们的隐喻思维提供了完美的对象材料;魏晋时期盛行的“言意之辨”之风为“味”向形而上的道路上提供了非常大的可能性。全文从“味”范畴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经验两方面为出发点梳理了“味”的发展历程,审美之“味”的成因以及辨析了“味”范畴的内部概念。本篇论文的目的是希望从人们对“味”的运用领域和方式为线索来观察“味”意义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而从人们对“味”的不同运用上发现并补充审美之“味”的内在成因;另一方面对作为审美经验的“味”也进行了补充性研究。希望本篇论文能为“味”范畴的研究者提供一点新思路。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9-13页
一、汉语“味”成为审美范畴的发展历程第13-23页
    (一) 以味论食第14-15页
    (二) 以味论言第15-16页
    (三) 以味论政第16-18页
    (四) 以味论道第18-20页
    (五) 以味论乐第20-21页
    (六) 以味论文第21-22页
    (七) 以味论诗第22-23页
二、味范畴在古代文论中的美学内涵辨析第23-32页
    (一)“味”作为审美理想的几种概念内涵辨析第23-28页
        1. 滋味第24-25页
        2. 味外之味第25-26页
        3. 至味第26-28页
    (二) “味”作为审美体验活动的典型特征第28-32页
        1. 作为审美体验“味”的对象必须有引起味觉的潜在条件第28-29页
        2. 审美体验的“味”是从有限的形式中探寻上限的内容第29-30页
        3. 作为审美体验“味”的内在心理过程第30-32页
三、汉语“味”成为审判范畴的原因第32-38页
    (一) 隐喻思维是汉语“味”成为审美范畴的本质原因第32-36页
        1. 味觉与美感的相似性是“以味论美”的基础第33-36页
        2. 中国古人直觉感悟式思维为“以味喻美”提供了可能第36页
    (二) 汉语“味”成为审美范畴的历史环境因素第36-38页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后记第41-42页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第4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2969939,这篇论文共4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2.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1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