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设计的公共建筑重要性分级评价初探

公共建筑论文 人员密集公共建筑论文 建筑重要性论文 分级评价论文 层次分析法AHP论文
论文详情
当代中国正全面转向以城镇化为主的发展阶段。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的重心正不断向城市集中,使得城市在人口、产业、财富高度聚集的同时,迅速成为社会经济活动最集中和最活跃的核心地域。以城市为主线的社会网络体系导致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张和结构的日益复杂,这种社会生产要素的高度集聚,使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具有明显的突发、衍生和交叉特征。相伴而来的城市公共安全,特别是城市中公共建筑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公共建筑安全体系迫在眉睫。公共建筑安全以建筑物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成果也直接运用于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维护以及必要的改造中。因此,本论文的最终研究目的是初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基于建筑安全设计的人员密集公共建筑重要性分级评价体系。在时间、人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建筑物本身在安全设计方面的重要性进行研究,明确其重要性等级,并以此为依据在公共建筑安全体系的建立中,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投入到适当的部位。论文将重庆市作为研究地域范围,以人员密集公共建筑重要性评价体系建设为研究内容。运用灾害学理论、安全科学理论、建筑设计中的安全理论以及评价方法理论,以唯物决定论为思想基础,突出建筑——人——环境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展开对突发公共事件全过程及其与建筑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在前期分析基础上建立研究框架,以影响人员密集公共建筑重要性的四类关键因素:建筑面临的风险;建筑综合价值;建筑本体控灾、救援能力;建筑预警、施救能力,作为框架基础。结合资料查询、专家问卷、统计归纳,针对重庆市的气候地理、人文社会特点,构建重庆市人员密集公共建筑重要性分级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体系中所包含的各层次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值。根据实例调研、第二轮专家问卷及统计归纳,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实际人员密集公共建筑进行了建筑重要性分级评价,以实例对评价体系进行实际运用验证。并在安全评价基础上,对公共建筑安全控制策略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序第14-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1.1 我国自然环境安全形势严峻第14页
        1.1.2 城市安全规划、建筑安全设计系统有待完善第14-15页
        1.1.3 公共安全基础薄弱,国家异常重视公共安全保障第15-16页
    1.2 总课题框架与前期研究第16-20页
        1.2.1 总课题框架第16-18页
        1.2.2 前期研究第18-20页
2 绪论第20-32页
    2.1 研究背景与对象第20-23页
        2.1.1 研究背景第20-22页
        2.1.2 研究对象和范围第22页
        2.1.3 论文在总课题中的定位第22-23页
    2.2 研究目的、意义与特色第23-24页
        2.2.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23-24页
        2.2.2 论文的研究特色第24页
    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4-27页
        2.3.1 研究方法第24页
        2.3.2 技术路线和研究框架第24-27页
    2.4 基本概念阐释第27-31页
        2.4.1 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的相关概念第27-29页
        2.4.2 安全设计第29-30页
        2.4.3 建筑重要性第30-31页
        2.4.4 评价第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3 建筑重要性分级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2-58页
    3.1 灾害学理论第32-36页
        3.1.1 灾害要素论第32-33页
        3.1.2 灾害类型学第33-34页
        3.1.3 灾害的相关特征第34-35页
        3.1.4 城市灾害系统论第35-36页
        3.1.5 小结第36页
    3.2 安全科学理论第36-43页
        3.2.1 事故成因理论第36-39页
        3.2.2 安全系统工程第39-42页
        3.2.3 现代安全科学的研究方法第42-43页
        3.2.4 小结第43页
    3.3 建筑设计中的安全理论第43-49页
        3.3.1 场地设计理论第43-45页
        3.3.2 建筑设计理论第45-49页
        3.3.3 小结第49页
    3.4 建筑重要性评价方法理论第49-57页
        3.4.1 评价方法的类型第49-51页
        3.4.2 主流评价方法第51-52页
        3.4.3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第52-57页
        3.4.4 小结第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4 建筑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第58-132页
    4.1 构建评价等级第59-60页
    4.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第60-65页
        4.2.1 体系发端——决定建筑重要性的主要方面第60-62页
        4.2.2 评价指标体系主干第62-65页
    4.3 建筑面临突发公共事件风险第65-81页
        4.3.1 建筑面临自然灾害风险第65-73页
        4.3.2 建筑面临事故灾害风险第73-76页
        4.3.3 建筑面临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第76-78页
        4.3.4 建筑面临突发社会安全事件风险第78-80页
        4.3.5 小结:建筑面临突发公共事件风险类评价指标集合第80-81页
    4.4 建筑综合价值第81-87页
        4.4.1 人员价值第81-83页
        4.4.2 经济价值第83-84页
        4.4.3 社会价值第84-86页
        4.4.4 小结:建筑综合价值类评价指标集合第86-87页
    4.5 建筑本体防灾、控灾、救灾能力第87-112页
        4.5.1 人员防灾、救灾、避灾能力第87-89页
        4.5.2 建筑自身防灾、控灾、救灾能力第89-107页
        4.5.3 建筑所在区域城市救灾能力第107-111页
        4.5.4 小结:建筑本体防灾、控灾、救灾能力类评价因素集合第111-112页
    4.6 建筑预警、指挥、施救能力第112-120页
        4.6.1 建筑拥有自然灾害预报、预警能力第112-114页
        4.6.2 建筑拥有城市综合应急联动指挥能力第114-116页
        4.6.3 建筑拥有医疗、避灾等施救能力第116-119页
        4.6.4 小结:建筑预警、指挥、施救能力类评价指标集合第119-120页
    4.7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向量第120-130页
        4.7.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第120-123页
        4.7.2 构造判断矩阵第123-128页
        4.7.3 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值第128页
        4.7.4 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第128-129页
        4.7.5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第129-130页
    4.8 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5 重庆市人员密集公共建筑重要性分级评价实例研究第132-160页
    5.1 实例研究前期准备第133-134页
        5.1.1 实例研究目的第133-134页
        5.1.2 评价主体说明第134页
    5.2 重庆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建筑重要性分级评价第134-148页
        5.2.1 重庆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简介第134-136页
        5.2.2 重庆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各层平面安全设计分析第136-143页
        5.2.3 初级层次模糊评价第143-145页
        5.2.4 二级层次模糊评价第145-146页
        5.2.5 三级层次模糊评价第146页
        5.2.6 总体评价等级确定第146-148页
    5.3 重庆大学科苑大酒店建筑重要性分级评价第148-159页
        5.3.1 重庆大学科苑大酒店简介第148-149页
        5.3.2 重庆大学科苑大酒店各层平面安全设计分析第149-155页
        5.3.3 初级层次模糊评价第155-157页
        5.3.4 二级层次模糊评价第157-158页
        5.3.5 三级层次模糊评价第158页
        5.3.6 总体评价等级确定第158-159页
    5.4 本章小结第159-160页
6 评价研究对安全设计策略的指导第160-170页
    6.1 建筑安全评价对公共建筑安全设计策略的指导第160-163页
        6.1.1 建筑安全评价流程第160-161页
        6.1.2 安全评价结论的综合指导意义第161-163页
        6.1.3 小结第163页
    6.2 重要性分级评价对公共建筑安全设计策略的指导第163-168页
        6.2.1 对地区性公共建筑安全设计策略的指导第163-166页
        6.2.2 对具体公共建筑安全设计策略的指导第166-168页
    6.3 本章小结第168-170页
7 结语第170-172页
致谢第172-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177页
附录第177-203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2006739,这篇论文共203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60.9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101.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