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低合金钢中残余奥氏体调控机理及性能研究

低合金高强钢论文 塑性论文 低温韧性论文 残余奥氏体论文
论文详情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程结构和装备轻量化、高服役性及节能减排的要求,发展具有高强度且兼具高塑性、高韧性以及良好的焊接性的第三代低合金钢,本文针对0.23C-1.35Si-1.85Mn低成本低合金钢及0.08C-2~3Mn-0.5Ni体系低碳低合金钢进行残余奥氏体调控以期开发高性能钢,重点研究了组织调控过程中残余奥氏体的稳定化机制及其对力学行为的影响。对0.23C-1.35Si-1.85Mn钢经两相区760℃临界退火加300~500℃中温一步等温处理,获得了临界铁素体、贝氏体以及残余奥氏体的多相组织。研究表明,残余奥氏体含量与等温过程中贝氏体相变量有关。在300℃等温时,奥氏体发生持续分解生成无碳化物贝氏体,最终获得的残余奥氏体含量较少;在400℃等温时,大部分奥氏体等温分解成贝氏体后,仍有8%左右的奥氏体未完全分解,此时有足够的贝氏体中过饱和C向奥氏体中富集,进而获得稳定的残余奥氏体;在500℃等温时,仅少量奥氏体分解成贝氏体,此时没有足够的C从贝氏体中向未分解的奥氏体中富集,最终无法获得稳定的残余奥氏体。实验钢先经淬火至300℃短时间等温,再进行400℃等温不同时间的两步热处理,也获得了6~9%的残余奥氏体。对0.08C-2~3Mn-0.5Ni体系低合金钢采用临界热处理进行了残余奥氏体调控及性能研究。研究表明,低C 3%Mn钢进行680℃临界退火30 min可以获得13%左右的残余奥氏体,而低C 2%Mn钢采用两步临界热处理也能获得8%稳定的残余奥氏体。通过对3%Mn和2%Mn钢分别采用一步和两步临界热处理,均能实现700 MPa级屈服强度,均匀延伸率大于10%,总延伸率大于25%和良好低温冲击韧性的优异性能。对0.08C-2~3Mn-0.5Ni体系低合金钢采用两步临界热处理获得的细残余奥氏体进行了细致表征。结果表明,在两步临界热处理过程中残余奥氏体获得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第一步逆转变获得的亚稳奥氏体由于合金元素的富集,从而使其在后续的冷却过程中形成合金元素富集的马氏体/贝氏体,这些富集了合金元素的马氏体/贝氏体在第二步的临界回火过程中由于其具有较低的Ac1温度而优先成为逆转奥氏体的形核位置:其次,在第二步临界回火过程中合金元素向再次逆转的亚稳奥氏体中高度富集(C达到0.4%以上,Mn达到6%以上,Ni大于0.6%),进一步提高了奥氏体的稳定性;第三,第二步临界回火形成的二次逆转奥氏体均匀弥散,大都呈薄膜状,且尺寸极其细小(平均尺寸约300 nm),奥氏体的纳米尺寸效应是稳定残余奥氏体的重要原因。通过不同拉伸应变量下的原位EBSD分析表明,低合金钢中残余奥氏体在不同应变阶段逐步发生TRIP效应,导致实验钢瞬时加工硬化指数持续上升形成三阶段加工硬化行为,推迟颈缩的发生,是实现高均匀延伸率的重要原因。此外,低合金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对韧性影响也很大,且随着冲击测试温度的降低变得更加显著。残余奥氏体的存在有利于通过TRIP效应提高低温冲击过程中的塑性变形能力,延迟起裂,提高起裂功,从而获得优异的低温冲击韧性。利用残余奥氏体的增塑增韧机制,实现了500MPa级屈服强度,均匀延伸率大于20%,-100℃冲击功达到60 J左右的高强-高塑-高韧低合金钢。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2-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38页
    2.1 含残余奥氏体高强钢简介第14-24页
        2.1.1 TRIP钢及其由来第14-15页
        2.1.2 Q&P钢及Q&P-T钢第15-19页
        2.1.3 奥氏体逆相变(ART)钢第19-21页
        2.1.4 纳米贝氏体钢第21-22页
        2.1.5 其他先进高强塑结构用钢第22-24页
    2.2 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第24-31页
        2.2.1 合金元素的影响第24-25页
        2.2.2 残余奥氏体尺寸的影响第25-26页
        2.2.3 残余奥氏体分布和形貌的影响第26-27页
        2.2.4 变形温度的影响第27-29页
        2.2.5 应力状态的影响第29页
        2.2.6 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动力学简介第29-31页
    2.3 残余奥氏体对性能的影响第31-34页
        2.3.1 残余奥氏体对强度的影响第31-32页
        2.3.2 残余奥氏体的塑性的影响第32-33页
        2.3.3 残余奥氏体对韧性的影响第33-34页
    2.4 钢中残余奥氏体的测量方法第34-36页
    2.5 本章小结及课题研究方向第36-38页
        2.5.1 本章小结第36页
        2.5.2 研究方向第36-38页
3 中低温等温处理过程中残余奥氏体调控及性能第38-57页
    3.1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38-40页
        3.1.1 实验钢成分设计第38页
        3.1.2 热处理方案第38-39页
        3.1.3 力学性能测试第39页
        3.1.4 微组织观察第39-40页
        3.1.5 热膨胀实验及热力学计算第40页
    3.2 显微组织第40-48页
        3.2.1 一步等温处理后显微组织第40-45页
        3.2.2 两步等温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第45-48页
    3.3 力学性能第48-49页
    3.4 分析讨论:中低温等温过程组织演变及残余奥氏体稳定化第49-55页
        3.4.1 一步等温处理过程中的相变研究第49-51页
        3.4.2 C、Mn在奥氏体中的富集第51-54页
        3.4.3 T_0曲线的热力学计算第54-55页
    3.5 本章小结第55-57页
4 临界热处理对低合金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第57-85页
    4.1 合金成分设计第57-58页
    4.2 合金元素对低合金钢临界温度的影响第58-59页
    4.3 一步临界热处理对低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第59-73页
        4.3.1 实验材料及方案第59-60页
        4.3.2 临界等温温度对低合金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第60-67页
        4.3.3 临界等温时间对低合金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第67-73页
    4.4 两步临界热处理对低C低Mn低合金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第73-83页
        4.4.1 实验材料及方案第73-74页
        4.4.2 力学性能第74-75页
        4.4.3 SEM显微组织第75-77页
        4.4.4 残余奥氏体第77-78页
        4.4.5 纳米析出第78-82页
        4.4.6 热力学分析与讨论:两步临界热处理中残余奥氏体稳定化第82-83页
    4.5 本章小结第83-85页
5 两步临界处理过程中残余奥氏体调控机理第85-106页
    5.1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85页
    5.2 显微组织及残余奥氏体表征第85-98页
        5.2.1 两步临界处理过程中组织演变第85-87页
        5.2.2 残余奥氏体形貌尺寸研究第87-90页
        5.2.3 残余奥氏体合金成分的三维原子探针精细表征第90-98页
    5.3 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第98-100页
    5.4 残余奥氏体稳定化热力学分析第100-101页
    5.5 残余奥氏体稳定化动力学分析第101-105页
    5.6 小结第105-106页
6 低合金多相钢中残余奥氏体对塑性和韧性的影响第106-123页
    6.1 残余奥氏体对塑性的影响第106-111页
        6.1.1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106-107页
        6.1.2 显微组织第107-108页
        6.1.3 残余奥氏体稳定性及对加工硬化行为的影响第108-111页
    6.2 残余奥氏体对韧性的影响第111-121页
        6.2.1 实验材料及方案第111-112页
        6.2.2 显微组织第112-115页
        6.2.3 力学性能第115-116页
        6.2.4 冲击断口形貌观察第116-117页
        6.2.5 分析讨论:残余奥氏体对韧性的影响第117-121页
    6.3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7 结论第123-125页
8 创新点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6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36-141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41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3937937,这篇论文共141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2.3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70.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