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热型溶液除湿器性能的实验研究

冷凝除湿论文 溶液除湿论文 布液器论文 除湿量论文
论文详情
传统空调通常采用冷凝除湿方式对空气进行热湿处理,这种热湿联合空气处理方式存在着高能耗、热湿处理过程不匹配以及对室内空气品质的负面影响等问题。温湿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提出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因此除湿方式的选择成为关键。在空调工程应用中,相比于传统冷凝除湿以及固体吸附除湿,溶液除湿方式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因此对填料塔形式的绝热型溶液除湿装置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绝热型溶液除湿器以填料为溶液流动载体,被处理空气流过填料内部的气相通道与溶液进行传热传质,从而达到空气除湿的目的。则除湿器内液相分布的均匀程度与填料的性能是影响除湿器除湿性能的关键因素。在除湿器内液相分布的均匀程度研究方面,本文对比分析各类布液器的初始液相分布性能,得出盘式布液器在各喷淋点上的流量分布均匀性最优,而在相同喷淋孔数下喷洒式布液器喷淋点的空间分布密度大。为确定两种布液器应用于除湿器内液相分布均匀性的差异,根据波纹填料结构规整的特点并参考灌溉学的喷淋分布均匀性评价方法,提出通过测试除湿填料出口截面上液相分布的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来表征除湿器内液相分布均匀程度。搭建液相分布均匀性实验台,设计并使用盘式布液器与喷洒式布液器进行液相分布均匀性实验。对比实验结果得出,使用盘式布液器时,波纹填料绝热型溶液除湿器内的液相分布更均匀。在除湿填料性能研究方面,本文选择传统波纹填料与夹片式波纹填料作为目标填料进行溶液除湿器性能实验研究。首先对绝热型溶液除湿器内的热质传递过程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并根据填料塔设计原理初步探讨了绝热型溶液除湿器的设计计算。搭建绝热型溶液除湿器实验台,在相同工况下,分别使用同体积的两种填料进行除湿性能实验。在本文实验条件下结果表明:使用夹片式波纹填料的除湿器除湿性能要优于使用传统波纹填料。相比传统波纹填料,使用夹片式波纹填料时除湿器的除湿量提高约14%,除湿效率提高约8%。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传统空调冷凝除湿存在的问题第10-11页
    1.2 空调工程中现有的除湿方法第11-13页
        1.2.1 除湿方法第11-12页
        1.2.2 溶液除湿系统的原理第12-13页
    1.3 溶液除湿装置的研究现状第13-19页
        1.3.1 除湿溶液的研究第13-15页
        1.3.2 除湿装置及空气处理过程的研究第15-18页
        1.3.3 除湿器内填料的研究第18-19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除湿过程热质交换理论分析第21-41页
    2.1 除湿器内传热传质分析第21-27页
        2.1.1 填料塔内基本传质理论第21-22页
        2.1.2 除湿器内除湿过程基本原理第22-24页
        2.1.3 除湿塔内气液之间的传热与传质计算第24-27页
    2.2 波纹填料传质性能分析第27-31页
        2.2.1 波纹填料传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27页
        2.2.2 波纹填料传质性能优化方式第27-29页
        2.2.3 波纹填料液相流动特征第29-30页
        2.2.4 夹片式波纹填料第30-31页
    2.3 布液器的布液性能研究第31-40页
        2.3.1 除湿器内液相分布均匀影响因素分析第31-33页
        2.3.2 布液器种类第33-36页
        2.3.3 布液器的选择及设计第36-37页
        2.3.4 除湿器内液相分布均匀程度的表征第37-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实验系统设计及实验方法第41-54页
    3.1 液相分布均匀性实验设计第41-45页
        3.1.1 实验系统及原理第41-42页
        3.1.2 实验主要设备第42-44页
        3.1.3 实验步骤第44-45页
    3.2 除湿器除湿性能实验设计及方法第45-52页
        3.2.1 实验装置与实验内容第45-46页
        3.2.2 实验系统设计第46-49页
        3.2.3 测试仪器与测试方法第49-52页
        3.2.4 实验步骤第52页
    3.3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4-63页
    4.1 液相分布均匀性实验结果及讨论第54-57页
    4.2 除湿性能实验结果及讨论第57-62页
        4.2.1 除湿性能评价指标第57-58页
        4.2.2 实验结果分析第58-62页
    4.3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5.1 结论第63页
    5.2 工作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3044537,这篇论文共69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0.7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4.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