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掺杂的LED荧光粉与钡卤磷灰石发光特性的研究

LED荧光粉论文 稀土论文 卤磷灰石论文 长余辉论文 光致变色论文
论文详情
本学位论文的主要目标是研究适合于近紫外LED芯片三基色荧光粉。由于在实验中偶然发现了卤磷灰石的长余辉和光致变色特性,所以最后两章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是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荧光粉,对于那些不宜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的样品,采用了软化学方法来合成。利用XRD来确认合成样品的物相,利用漫反射光谱、激发与发射光谱和发光衰减来表征材料的发光特性。本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合成了一系列Eu3+重掺杂的红色荧光粉,包括A3R(PO4)2和Li6Y(BO3)3(A=Na, K, R=Y, Gd)。这些荧光粉发光波长在612nm附近,这种发射波长兼顾流明效率和显色性,是三基色红光的最佳发射波长。通过提高Eu3+的掺杂浓度,这些荧光粉对~390nm近紫外光有较高的吸收效率。2.合成了Bi3+,Eu3+共掺的Y203和Ca4YO(BO3)3。Y2O3:Eu3+是量子效率接近1的优秀灯用荧光粉,而Y2O3:Bi3+可以高效地吸收近紫外光。它们二者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Bi3+对Eu3+的敏化。结果表明,Y2O3:Bi3+,Eu3+是一种可以用近紫外光激发的高效荧光粉,其发射波长可以通过调整Bi3+和Eu3+两种离子的浓度和激发波长来实现从蓝-青-绿-红-白的渐变。Ca4YO(BO3)3是与Y203非常相似的基质,虽然Bi3+和Eu3+单掺杂的Ca4YO(BO3)3都能高效发光,但是共掺的样品却不能。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Y2O3:Bi3+,Ln3+(Ln=Sm, Eu, Dy, Er, Ho)的发光特性以及Bi3+和Ln3+之间在类Y203基质中的能量传递问题。3.合成了SrMgAl10O17:Eu2+,Mn2+蓝绿色荧光粉。在近紫外激发下,这种荧光粉有两个分别位于~470和515nm的发射带,它们分别是Eu2+和Mn2+的发射带。这种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可以通过调整Eu2+和Mn2+的相对比例来实现蓝-青-绿的改变。由于Eu2+的发射光谱与Mn2+的吸收光谱相重叠,所以这种基质中存在Eu2+→Mn2+的能量传递。这种能量传递属于偶极-四极型。此外,本文还计算了能量传递效率和临界距离。4.研究了Ba5(PO4)3Cl:Eu2+,R3+(R=Y, La, Ce, Gd, Tb and Lu)长余辉材料。本文研究了Ba5(PO4)3Cl:Eu2+,R3+的光致发光,余辉发光和热释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余辉模型。在此模型中,一些Eu2+在紫外激发下发生电离成为Eu3+,其释放的电子被陷阱俘获。余辉由被俘获的电子与Eu3+的复合引起。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共掺离子对余辉特性的影响和余辉浓度猝灭。5.研究了Ba5(PO4)3Cl:Eu2+,R3+(R=Y,La-Nd and Sm-Lu)的光致变色特性。这种材料可以在短电磁波照射下变成紫红色,在绿光辐照或热处理后又恢复原来的白色。本文提出了这种材料的变色模型。这种模型和长余辉模型很相似,但是由于在漂泊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材料发光,所以这种模型不能完全采用长余辉模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9页
    1.1 稀土掺杂无机材料的光致发光第16-20页
        1.1.1 光致发光的基本原理第16页
        1.1.2 稀土离子的能级与发光特点第16-17页
        1.1.3 LED用荧光粉的研究进展第17-20页
    1.2 稀土发光材料的长余辉发光第20-23页
        1.2.1 长余辉材料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20-21页
        1.2.2 长余辉机制的研究进展第21-23页
    1.3 稀土掺杂的无机光致变色材料第23-25页
    1.4 无机粉末材料的常用合成方法第25-27页
        1.4.1 高温固相法第25-26页
        1.4.2 共沉淀法第26页
        1.4.3 溶胶-凝胶(sol-gel)法第26页
        1.4.4 燃烧法第26-27页
        1.4.5 水热法第27页
    1.5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实验第29-34页
    2.1 合成原料与表征仪器第29-31页
        2.1.1 试剂第29-30页
        2.1.2 仪器第30-31页
    2.2 样品合成第31-32页
        2.2.1 高温固相法合成第31页
        2.2.2 共沉淀法合成第31-32页
    2.3 样品的表征第32-34页
        2.3.1 粉末X射线衍射第32-33页
        2.3.2 激发与发射光谱第33页
        2.3.3 衰减曲线第33页
        2.3.4 热释光第33页
        2.3.5 漫反射光谱第33-34页
第三章 Eu~(3+)激活的红色LED荧光粉第34-56页
    3.1 引言第34-35页
    3.2 K_3Y(PO_4)_2:Eu~(3+)的发光特性第35-40页
        3.2.1 样品合成第35页
        3.2.2 结果与讨论第35-40页
    3.3 Na_3Gd(PO_4)_2:Eu~(3+)的发光特性第40-47页
        3.3.1 样品合成第40-41页
        3.3.2 结果与讨论第41-47页
    3.4 Li_6Y(BO_3)_3:Eu~(3+)的发光特性第47-55页
        3.4.1 样品合成第47-48页
        3.4.2 结果与讨论第48-55页
    3.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在(类)Y_2O_3基质中Bi~(3+)对镧系离子的敏化作用第56-85页
    4.1 引言第56-57页
    4.2 Y_2O_3:Bi~(3+),Eu~(3+)的发光特性第57-67页
        4.2.1 样品合成第58-59页
        4.2.2 结果与讨论第59-67页
    4.3 Y_2O_3:Bi~(3+),Ln~(3+)(Ln=Sm,Eu,Dy,Er,Ho)的发光特性研究第67-76页
        4.3.1 样品合成第67-68页
        4.3.2 结果与讨论第68-76页
    4.4 Ca_4YO(BO_3)_3:Bi~(3+),Eu~(3+)的发光特性第76-84页
        4.4.1 样品合成第77页
        4.4.2 结果与讨论第77-84页
    4.5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五章 Eu~(2+)和Mn~(2+)在SrMgAl_(10)O_(17)中的发光特性第85-96页
    5.1 引言第85页
    5.2 样品合成第85-8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6-95页
        5.3.1 XRD分析第86页
        5.3.2 Eu~(2+)/Mn~(2+)单掺SAM的发光特性第86-90页
        5.3.3 Eu~(2+)→Mn~(2+)的能量传递第90-95页
    5.4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六章 Ba_5(PO_4)_3Cl:Eu~(2+),R~(3+)(R=稀土元素)长余辉特性的研究第96-107页
    6.1 引言第96-97页
    6.2 样品合成第97页
    6.3 结果第97-101页
        6.3.1 XRD分析第97-98页
        6.3.2 光致发光特性第98页
        6.3.3 长余辉特性第98-100页
        6.3.4 热释光特性第100-101页
    6.4 讨论第101-106页
        6.4.1 余辉机制第101-103页
        6.4.2 辅助共掺离子的作用第103-105页
        6.4.3 长余辉发光的浓度猝灭第105-106页
    6.5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七章 Ba_5(PO_4)_3Cl:Eu~(2+),R~(3+)(R=稀土元素)光致变色特性的研究第107-116页
    7.1 引言第107页
    7.2 实验第107-109页
        7.2.1 样品合成第107-108页
        7.2.2 样品测试第108-109页
    7.3 结果第109-113页
        7.3.1 SEM和EDS分析第109页
        7.3.2 XRD分析第109-110页
        7.3.3 光致发光特性第110页
        7.3.4 光致变色特性第110-112页
        7.3.5 共掺辅助离子R~(3+)的影响第112-113页
    7.4 讨论第113-115页
        7.4.1 光致变色机制第113-114页
        7.4.2 光致变色的浓度猝灭第114-115页
    7.5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总结与展望第116-118页
    一、全文主要研究结论第116-117页
        1. 白光LED荧光粉第116页
        2. 长余辉材料第116-117页
        3. 光致变色材料第117页
    二、后续研究展望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1页
攻读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第131-133页
致谢第133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4029036,这篇论文共133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9.9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6.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